分享

第五十七讲 世界遗产:阿旃陀石窟群

 朱熹学堂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阿旃陀石窟群位于印度的孟买东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奥兰加巴德县阿旃陀村的瓦古尔纳河谷撒哈丹山脉的悬崖峭壁上,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

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时间长达700余年。阿旃陀石窟作为佛教徒的礼拜圣地将近9个世纪,后来突然被废弃。直到1819年,一群狩猎的英国官员在追捕猎虎的时候,才无意间发现了这片古老的艺术天地。后来,人们发现门外的石像同中国高僧玄奘的记载完全相同。

阿旃陀石窟群长500多米,29个洞窟呈镰刀形展开在马掌形状的崖壁上。石窟包罗万象,景色优美,气势壮观。现存最多的是壁画,主要表现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记录了佛教艺术、历史和几个印度的王室生活,壁画栩栩如生。

阿旃陀石窟从东到西,依次编号为1-29:

1号洞,建于7世纪,是大乘派佛教建筑的典范。窟内有一尊释迦牟尼雕像,高3米,从3个角度观看有3个不同的神态:从正面观看,佛似沉思,从左面看似在微笑,从右面看又似庄严凝视。

拱门和6根大柱上雕有飞天和仙女,刻画细腻精巧,形态优美。中间大厅,四周壁画上有500罗汉像,其貌各异,表情丰富。窟内壁画场面的幅度皆较大,最著名的是持青莲菩萨像,妙相庄严,头戴宝冠,肌肉匀称。

窟内前壁的波斯使节来朝图,反映了印度和波斯聘问通好的场面。窟中的灌顶图、尸毗王本生图和降魔图,也都是十分精彩之作。

2号洞,建造时代最晚,其前廊壁上与藻井等处都有壁画。4号洞,未完工,但是这里是Ajanta最大的修道院。8号洞,Theravada修道院。

9号洞,Theravada洞窟,最为古老,于公元1世纪建成,为小乘佛教精舍。此窟的壁画已残缺不全,后人胡乱涂抹,画面已模糊不清,但仔细揣摩,仍能辨认出所画内容,如牧童放牛、六牙象故事等。这里的特别之处是其弓形的窗户使得阳光可以照进洞中。

10号洞,Theravada祈祷大厅,这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洞窟,建造于公元前2世纪。15、13、12洞,Theravada 修道院。16号洞,左边墙上的壁画,是乔达摩出家修道时他妻子的悲哀画面。

乔达摩出家修道后,妻子耶输陀罗斜坐在椅子上,微微低头,忧伤欲绝、痛不欲生的神情活现于画面。17号洞,大乘佛教修道院,有着许多保存良好的壁画。26号洞,大乘佛教祈祷大厅。

阿旃陀石窟集印度古代建筑、雕刻和绘画之大成,它虽然取材于佛的生平事迹,但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古代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

壁画和雕刻的优秀艺术,不仅对后来印度的美术产生了巨大作用,而且对东方佛教所曾传布的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83年,阿旃陀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