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后,我的背包里一直放着备用口罩

 昵称65336289 2023-05-09 发布于广东

戴口罩虽已成过去式,但疫情造成的创伤短期内难以愈合

5月5日晚,广东东莞东城街道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则关于“5月6日至13日东城街道核酸检测安排”的通知,有需要的市民可到指定的地点进行核酸采样。

2023年4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发布《关于印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的通知》,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进入大型密闭的生活空间时,建议佩戴口罩。从强制变成建议,举国上下耗尽了三年的时间。核酸、口罩、通行码,恍如隔世。

虽然时下已到了“二阳”的感染期,但佩戴口罩的要求已从新闻报道中逐渐取消,倒是这一行为并没有随着疫情防控的措施的调整而改变。很多人都已没有佩戴的习惯,但只有在出门前把口罩揣在口袋里,才会稍微显得有安全感。

2020年2月6日,全家普通的医用口罩只剩下3个,我母亲拿着棉花和细布等材料缝制了几款迷你型的用以应急,我戴着它出门购买必要的生活物资。从肉市场穿过菜市场,中间不过数百米的路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次从市场回到家,都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再过去半个月,广州陆续实现了复工复产。这时候的口罩成了硬通货,虽说已经没有疫情爆发之初来的那么紧缺,但产能终究是有限的。政府开放的各种购买渠道我一次都没预约成功,无奈只能在某平台上购买了单价高达15元/个的黑色口罩,加上老友那边送过来的几个N95,勉强度过了物资最困难的时段。

现在回过头看,当面临绝对困境时,我连最基本最常见的口罩都抢不到,只能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穿行于菜市场。如果我们第一时间选择的是“共存”的防疫措施,到时候不只是口罩,可能一袋感冒灵、一台呼吸机、一张医院床位我都到抢不到,那才是最为痛心疾首的事。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年的防疫,唯有心怀感恩。

后来,疫情来了又去,核酸采样在我们的生活循环反复。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为惯性意识,倘若哪一天忘记了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显得不自在不自由。前面的商超明明那么近,却又那么远,戴口罩成为了普罗大众行万里路最基本的条件。

如今,大街小巷上的入口处早就撤下了粤康码,地铁车厢里再度出现了清晰的脸,今年五一假期的长江大河再次人潮涌动。看起来我们都已经从疫情的恐惧感中慢慢走出来,城市中疫情的符号在光与影的掩护下正在消失殆尽。和2003年的非典一样,新冠肺炎疫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终将成为微不足道的浪花。它会逐渐远离大众的记忆,偶尔会出现在历史档案馆,以致于后人再提及起时,嘴里可能会蹦出一句“原来是新冠疫情啊!”仅以而已。

只是我看着身边那群失业的朋友,那群因创业失败而债台高筑的失意人,它始终提醒我,虽然摘下了口罩,但疫情带来的创伤在短期内不会弥合。就算以后伤口结痂,我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但伤疤会伴随着我们一生。正如被各地废弃的核酸检测点,依然静默在那里无人问津。半年之前,这里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所有的沉默与恐惧、抗争与抱怨、不幸与幸运,如今全都消逝不见。

原来我摘下的不只是记忆,还有沉甸甸的时间。

尝试理性思考

享受感性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