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爱众人,不爱庶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叶冰裳的行为动机

 文都比邻心理学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被贴上“恶女”“反派”等标签的叶冰裳一角引起了诸多讨论,她身上有着欲说还休的魅力,卑微的庶女身份与绝不认命的野心,给该角色增加了复杂性与立体性。

庶与女的双重身份导致她戴上被压迫的镣铐,庶出身份,导致她被封建礼教压迫;女性身份,置她于社会资源匮乏的弱势地位。

然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她身上从始至终焕发着绝处求生的光彩。

图源长月烬明,侵删


被嫌弃的一生

叶冰裳从小被父亲漠视,被家人霸凌,被亲人双重标准对待。

家庭不能给予她多少温暖,只会被忽视和打压,缺乏正向鼓励与关心,其教养方式主要是忽视型,也叫做冷漠型,即家长忽视孩子的感受,对其行为也没有要求。

因此,忽视型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她,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当然,有时亲密关系只是Pua我们的幌子),被抛弃感严重,安全感缺失,不相信会有人爱自己。

剧中她的典型认知是自己不会得到他人的爱,即使有也不是出自真心实意,而是情丝作祟,这也是归因偏差的表现。

图源长月烬明,侵删

考研知识点①

鲍姆林德将教养方式按照控制和温暖两个维度分为权威型、专断型、忽视型和溺爱型,
权威型是高控制与高温暖,较温和与耐心,积极参与孩子生活;
专断型是高控制与低温暖,常贬低和训斥孩子,代替孩子做决定;
忽视型是低控制与低温暖,不关心甚至排斥虐待孩子,对孩子少有要求;
溺爱型是低控制与高温暖,对孩子要求少,宠溺纵容。

努力挣扎,夹缝求生

社会阶级属性不低,叶冰裳却只是在温饱线上挣扎,因为家庭保证她的衣食无忧,但无法满足她的情感需求、安全感需求和自尊需要等。

祖母不爱、爹爹不疼,母亲出身不高,这些外因让她在风光下步履维艰,与亲人无法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哥哥嫌弃,妹妹下药,被推入湖中有性命之忧,她甚至无法保证自己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需要,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她仅仅被满足了第一层级的需求。

基本需求无法满足,内驱力促使她向外寻求资源,这也是她后续“黑化”的契机。

“求生之举,难道还分高贵与下贱?”于家于国,她都无法独善其身,没有偏安一隅作为庇护所。

生存环境糟糕,她没有轻生的意念,这体现了她良好的心理韧性,遭遇诸多挫折,还有顽强的求生意志。

在她的世界观中,自己只是想要活着,整个人所谓的“反派”行为是逻辑自洽的,命运不公,予以反击。

图源长月烬明,侵删

考研知识点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法,认为婴儿存在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矛盾型),后两种都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

马斯洛金字塔需求,由低到高:生理需求(食物、水等)、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和资源等)、归属需求(亲情和友情等)、尊重需求(自尊、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创造性、道德和公正等)。

我有微光,予人温暖

叶冰裳身上似乎存在非常矛盾的点,既有着明显的亲社会行为,又有明确的利己行为。

因为自己淋过雨,也想为他人撑把伞,她每逢年初一和十五为贫困百姓施粥,完成这一系列的利他与亲社会行为。

此时的她虽然内心因缺爱而不够丰盈,但还是多么渴望收获外界的正向反馈,与他人维持良性互动,获得家人的尊重与关爱。

当信念崩塌时,她的潜在自我认知浮出水面“没有人比我更爱我自己”,一个原本是工具人属性的反派发出如此呐喊,她的自我意识觉醒了,这是她的高光时刻。

内心将自己排序为第一,所以她会拉侍女挡刀,假意投诚等。

当然,她的行为遭受部分观众唾骂,她的经历被部分观众共情,大家对这个角色产生移情,将自己部分境遇投射其中——这多像现实生活中艰苦谋生却屡屡碰壁的社畜啊!

图源长月烬明,侵删

考研知识点④

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体现了道德认知提高的过程,

其主要习得途径是移情(体验受助者感受)、直接训练(强化与奖励)和观察学习(他人的榜样作用)。

这个角色的底色是善良,既有“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怆,又有“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抗争,和传统意义上逆来顺受的卑微角色不一样,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爽感。

如果叶冰裳的情绪有一个出口,身边有一个真正伸出援手的人,她或许就是一个柔和的普通女子,当然这也就不是叶冰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