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梨瘿蚊的发病症状与蚜虫有何区别?果农如何根据发病规律有效防治?

 新用户1361YJ0t 2023-05-09 发布于湖南

梨瘿蚊所称梨叶蛆、花蕾蛆、梨红沙虫,是梨树独有的一种虫害,在我国江西、河南、陕西、河北、浙江、贵州等多数梨树栽培区都有发生,其危害重点主要集中在梨树幼嫩的新稍以及叶片上,有时也会对梨树花蕾产生危害,对花蕾的危害并不常见,报道较少,而对叶片的危害则呈逐年加重趋势,如江西梨栽培区域就有报道指出:受害严重的梨园虫株率达到100%,新稍虫叶率在88.6%左右,严重的植株落叶率在70%以上,对梨树当年和来年树势以及产量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笔者总结了梨瘿蚊的症状识别方法、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治措施,以期为果农生产提供借鉴。

梨瘿蚊的症状识别

因为梨瘿蚊对花蕾危害较少,所以笔者在此不做过多介绍,重点讲解下梨瘿蚊对叶片的危害。

梨瘿蚊对叶片的危害主要分为4个部分:一是在叶片上产生瘿瘤,具体表现为受害部位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使叶片不能正常舒展;二是造成叶片卷曲,危害初期叶片从叶基部一边的叶缘或者两侧叶缘向内逐步卷曲,危害加重的情况下,整个叶片卷曲为实心状,枝梢顶部呈现为“鸡爪形”;三是叶片质地发生变化,受危害的叶片由原有的嫩黄绿色转变为紫黄色或紫红色,叶片增厚,变硬,变脆,正常展开即破烂;四是叶片基础功能丧失,受危害叶片由于发生严重卷曲,其正常光合作用无法开展,轻则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情况下叶片不同程度脱落,影响翌年的生长结果。

由于梨瘿蚊的危害症状与梨树蚜虫以及卷叶蛾和缩叶壁虱有点类似,生产上部分果农防治上往往按照这几种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起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基于此,笔者简单介绍下梨瘿蚊与它们危害症状方面存在的差别。对于梨蚜虫来说,其危害症状与梨瘿蚊相比,叶片没有瘿瘤状的疙瘩,叶片质地并不脆硬,用手便可在不破烂的情况下展开;对于梨缩叶壁虱来说,虽然两者叶片都有卷曲症状,但是梨缩叶壁虱的叶片卷曲并不是实心态,而是成双筒状;对于梨叶夜蛾来说,受害叶片卷曲时往往伴随由白丝产生,并且这种吐丝肉眼即可看见,而梨瘿蚊的卷曲症状却没有此种白丝存在。

梨瘿蚊的发病规律

梨瘿蚊的生长习性

我国多数梨产区的梨瘿蚊一年发生代数多集中在3-4代,其中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在4月上旬左右,第一代为5月上旬左右,第2代为6月上旬左右,第3代为9月初左右。一般来说,第1代和第2代卵较为整齐,第3代则存在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这种发病特点有助于果农防治时期的把控。

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

通过多个区域梨瘿蚊病的发病情况观察发现,梨瘿蚊的发生严重程度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关系密切,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如果园土层10cm处温度在10-20℃的时候幼虫会破茧羽化,但当温度超过30℃的时候幼虫的羽化进程就会受到抑制;土壤含水量在20%-30%的时候,幼虫化蛹羽化率明显较高,而当土壤含水量在0-5%和30%以上的时候,幼虫的破茧化蛹羽化就会受到不同程度抑制。除此之外,老熟幼虫脱叶入土往往需要降雨来帮助其完成,所以3-6月份梨园区域的降雨情况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区域内梨瘿蚊的发病程度。

与果园管理的相关性

纵观多数果园的病虫害发病情况就会发现,管理良好、科学的园区往往病虫害发病较轻,梨瘿蚊也不例外。梨瘿蚊发病严重或者发病频率高的区域,往往集中在老龄果园、挂果与抽梢不均衡的果园以及冬春清园不到位的果园。除此之外,还与果园的肥水管理以及化学药剂喷施有关,对于梨瘿蚊来说,能够较好控制害虫基数的天敌相对较多,比如常见的瓢虫、草蛉、蜘蛛以及小花蝽等,如果田间不合理用药危及到这些有益昆虫的生存环境时,就会加重梨瘿蚊的防治程度。

梨瘿蚊的综合防治策略

建园合理规划

首先,严格把控苗木质量关,尽量不要引进梨瘿蚊虫害区的苗木,容易把这种不宜于自行远距离传播的害虫带到你这边;其次,根据当地梨瘿蚊发病情况,并结合市场前景分析,选择适宜定植品种,如果是梨瘿蚊发病高的区域,建议种植皇冠、翠冠梨、酥梨、鸭梨、清香梨等对梨瘿蚊抗病较强的品种。

农业防治措施到位

对于梨瘿蚊的农业防治主要集中在田间果园管理上,重点在刮、耕、摘和排4个方面,其中刮主要是越冬清园时期的树皮刮除;耕主要是果园适当翻耕,降低越冬出土的病源基数;摘主要是指生长季及时摘除有梨瘿蚊危害卷曲的叶片,并做掩埋或烧毁处理;排主要是在果园内建立科学的排水设施,降低果园湿度,破坏此害虫的适生环境。

生物防治措施到位

首先,可在果园内按照每亩8-10个黄板,在1.0-1.2m内悬挂,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进行诱杀;其次,可在梨树滴水线以内铺设防草膜,阻止越冬幼虫的出土危害,将其闷死在土壤内;最后,在维护果园内原有梨瘿蚊天敌的基础上,根据果园发病情况,适当释放部分有益昆虫,在绿色生产基础上降低梨瘿蚊危害。

化学防治措施及时

首先,在梨树发芽前全园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降低越冬后病源基数;其次,在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上树前和第1、2代老熟幼虫脱叶高峰期,尤其是降雨后,在树冠下地面喷施50%辛硫酸乳油800倍液或3%克百威拌土撒施;最后,在各代卵孵化盛期树冠喷施10%吡虫啉乳油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