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它流传千古,以至于人们都信以为真。 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传奇故事,而是古人用于怀念古时候人们和暴政抗争的那股勇气。 古时候的人们为了纪念孟姜女,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的孟姜女庙。 其中最有名的一座,是今天山海关旁边的孟姜女庙,庙门口有一幅对联,百年来难倒了无数人。 60年前,文学家郭沫若来到山海关游玩,在孟姜女庙前驻足。令人惊讶的是,郭沫若准确无误的读出了这幅对联,并且还解释了它的含义。 至此,困扰人们多年的难题,才有了答案。 绝代佳人哭断长城山海关是万里长城的第一关,也是连接华北和东北的要道,是京师门户。 明朝万里长城将这里作为第一座关隘,因为它依山傍海,地势险要,所以得名“山海关”。 自古以来,山海关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城门楼,而是一整个庞大的军事建筑群,是一座城池,是镇守中原的要塞。 威远门、迎恩门、望洋门、镇东门等家喻户晓的建筑群,都是山海关的一部分。 如今山海关脱去军事重地的管帽,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从明朝时起,山海关旁出现了一座孟姜女庙,如今人们总喜欢将孟姜女庙和山海关联系起来,去山海关,必去孟姜女庙。 其实在很久以前,孟姜女和山海关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话说秦朝年间,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四处抓壮丁。刚刚成亲的孟姜女,不得不送走丈夫范喜良。 对于小老百姓来说,去修长城可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一旦被征走,除非长城修建完毕,否则这些壮丁几乎没有机会回家。 朝廷口口声声说三年期满就可回家,但范喜良一走就再没有音信,孟姜女在家苦等,夜夜流泪。 最后终于决定不再空等,而是收拾行囊,前往丈夫所在的边关寻找范喜良。 孟姜女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终于到了丈夫所在的边关,但当她到了边关之后,却没有看到自己的丈夫。 孟姜女心中隐约觉得不安,于是便四处打听,最后在戍边将士口中得知,自己的丈夫范喜良早在数日前就已经死了。 他的尸体被垒入了城墙中,孟姜女无法帮他收殓。可怜孟姜女新婚燕尔,竟然就这样天人永隔,孟姜女觉得不甘心。 于是她便坐在城墙上,痛苦的哭了起来,孟姜女从早哭到晚,足足哭了三天三夜,驻守边关的将士也不敢将她拖走,任由她坐在范喜良的埋骨地哭泣。 到了晚上,孟姜女的哭泣声依旧没有停止,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下起瓢泼大雨来。 这场景,仿佛是老天爷和孟姜女感同身受一般,不一会,这好不容易垒砌起来的城墙,竟然被雨水给冲塌了,露出了范喜良的尸体。 孟姜女看到范喜良的尸体,悲从中来,恨不得立马就随范喜良同去。这时候,负责监工的将军一看城墙塌了,便把这事告诉了秦始皇。 秦始皇听完之后,非常不高兴,便想亲自处置她,但见到孟姜女之后,秦始皇又改变了主意,因为孟姜女长得年轻貌美,秦始皇色心大发,想要将孟姜女纳入后宫。 可孟姜女刚死了丈夫,哪里会从,于是便一路逃到海边,最后纵身一跃,跳入了茫茫大海中。 这就是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版本,其实这个故事是后人杜撰的,原意是为了突出秦始皇的暴政。 范喜良的原型是齐国将领杞梁,他修的是齐国的长城,而孟姜女的原型则是他的妻子。 只不过当时的人们,为了推翻暴政,将这个锅甩在了秦始皇的身上。 孟姜女的故事传开之后,人们调油加醋,终于在唐朝,演变成“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在秦朝灭亡之后,这个锅秦始皇一直背了两千多年,只要说起秦始皇,人们总能想起孟姜女。 但显然,秦始皇因为后世的抹黑,不会是什么好的形象。 秦长城是秦始皇让蒙恬击败匈奴之后,为了抵御匈奴入侵才修建的,是当时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建筑体。 当时对于百姓而言,修建长城是好事,但这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大的。 正是因为这种代价,让后世将秦始皇的这个决策无限放大,最后成了他的罪证。 殊途同归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老百姓过着苦日子,如果遇到好的君主,他们可以夜不闭户,但如果遇到昏君,他们只有被剥削的份。 人们迫于威威皇权,不得不顶着压力去干活,但内心的压抑情感也越来越重。 所以孟姜女的故事,就成了他们宣泄的出口,孟姜女千里寻夫,是那个时代女子难得的美德,她为了从一而终,不辞辛苦,远走边关。 一路上势必要经历很多的磨难,所以孟姜女的千里寻夫记,顺理成章。 但好不容易到了边关之后,孟姜女却发现自己的丈夫死了,于是她万念俱灰,最终哭倒了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虽然只是传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精神感染了人们,让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在孟姜女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孟姜女哭的是长城,但又不是明确意义上的长城,她哭的是战争,是侵略,是外敌入侵带来的伤害,同时也是朝廷的暴政和主君的无能。 明洪武14年,山海关落成,这座巍峨的关城,和山河同在,守护着万千子民。 有它在,世上将会少无数个孟姜女,她们不再流离失所,失去丈夫,失去家园。 山海关庇护着中原大地,也庇护着孟姜女庙。 这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悲剧爱情故事,最能让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虽然故事是假的,但人们纪念孟姜女的心,却是真的。 孟姜女庙不止一座,但发展到今天,也就只有山海关旁边的那一座孟姜女庙,保存的最为完整。 孟姜女庙又叫“贞女祠”,人们认为她千里寻夫是忠贞,面对皇权跳海而死是果敢,这很符合古代人们对女子的要求。 在今天的河北省山海关城东约6公里处的望夫石后面的凤凰山上,这座孟姜女庙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没有人知道。 有人说早在宋朝时期就出现的,但从考古迹象来看,它应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当时的山海关将领张栋下令修建的。 他为什么要在这里修建或者修缮这座孟姜女庙呢?他是否也在这里听说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然后心生怜悯。 他定然是同情孟姜女的,他知道孟姜女一路经历了磨难,于是便将庙前的高阶当做磨难,若想得见孟姜女真容,必先跨过这些“磨难”。 明朝灭亡之后,孟姜女庙经历数百年风霜,早已经是破旧不堪,民国时期,政府曾下令修缮,但孟姜女庙前的那副楹联,至今没有动过。 如今的孟姜女庙,占地41700平方米,内有孟姜女殿,观音殿,望夫石等诸多的景点,还有很多以《孟姜女哭长城》为蓝本创作的故事,但这些景点,在门前的那副楹联面前,都显得不够吸睛。 这幅楹联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的历史,而是楹联本身。 没有人知道这幅楹联是哪位高人所做,也没人知道它是什么出现在这里的,它和带有神话色彩的孟姜女一样神秘。 这幅楹联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联,几乎很少有人能把它读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楹联本身其实和孟姜女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它描写的是山海关的奇观,但又像是在描写孟姜女的命运。 海水,浮云,和雄伟壮观的山海关共存,成为同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个谜团。 山海关向南延伸入渤海,向北则是古代的战场,他同时也相对了外敌和因为外敌入侵而不得不采取的“暴政”。 孟姜女和这海水浮云一样,命运多舛,潮起潮落已是命运终点,云卷云舒已是天人永隔。她投身大海,就是和这不公平的一切,做最后的抗争。 文豪解谜从这幅对联来看,想要准确的读出它,了解它,解读它,的确很有难度,我们不明白它的含义,只能感叹古人才华横溢,竟给后人留下这么个难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数百年来,人们想要勘破它,因此陆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读法,算下来大约16种读法。 除了郭若沫,很少有人,能够一见到它,就准确的读出来,每次都是需要回去仔细斟酌,才能真正解出这幅楹联。 这连续的7个“朝”和7个“长”,让人读都读不通顺,更别提解出这其中奥妙了。直到1963年,郭沫若和妻子一起游览山海关。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谁不向往山海关,这个历史名关,面朝波澜壮阔的渤海,背靠宽阔雄伟的燕山,在它身旁陪伴的,只有千百年来传奇的孟姜女庙。 郭沫若熟读经典,对于山海关和孟姜女庙的历史烂熟于心,郭沫若一到山海关,就开始喋喋不休的向妻子和友人介绍山海关的历史。 来到孟姜女庙时,已经71岁的郭沫若,仍旧是健步如飞,一口气登上了这108级台阶。 相传,孟姜女当年为了寻夫,经历了108难才来到边关。 人们为了纪念她,便把庙前的台阶设计成108级,这孟姜女寻夫的过程,看起来简直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磨难重重。 登上台阶,孟姜女庙现于眼前,“贞女祠”三个大字悬于头顶,柱子两边是蓝底金字的对联,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的楹联。 郭沫若扫视一眼,连说了3个“妙”字,但却没有立马读出来,而是和同行的人玩起了游戏,看谁能一次读对这对联。 他的夫人看郭沫若起了兴致,便在旁边打趣说“这哪里是什么庙呀,明明就是贞女祠堂圣殿嘛!” 旁边人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开始试着解读这幅楹联。但读来读去,总觉得读不通顺,也无法彻底领悟楹联的意思。 这时候有人等不及了,就连忙请教郭沫若,郭沫若没有直接读出来,而是给出了一个提示,众人听完,才知此联之精妙。 此联简而简,繁而繁,简曰,小学文化的人都能认得,繁曰,大学教授来了也读不对。 郭沫若向众人解释完,再请他们一试。 这次果然有人读了出来,但显然不是郭沫若心中的那个答案,最后众人实在没法了,才请郭沫若解谜。 郭沫若看着这幅楹联,眼前似乎浮现出山海关的壮阔,他开口读到“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hǎishuǐcháo,zhāozhāocháo,zhāocháozhāoluò),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fúyúnzhǎng,chángchángzhǎng,chángzhǎngchángxiāo)”众人听罢,各自低语读了两遍,然后拍手叫绝。 郭若沫的读法,简约,生动。将山海关和渤海的景象生动的表达出来,想必数百年前,做这首诗的高人,一定是常年呆在这边关,日日看着渤海起伏,看着白云聚散,方有了这千古名联。 这位高人和人们玩起了文字游戏,巧妙利用重音字,将此处的风景收于自己的内心,从这幅楹联来看,数百年来,他所见到的风景,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一样动人心魄。 其实除了郭沫若的读法,还有很多才人,也给出了不同的读法。 郭沫若的读法,既工整,又和谐,平仄整齐规律,通俗易懂,正如他所说,即便是小学文化的人,也能了解其中意境。 虽然这幅楹联和孟姜女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但能放在这里,就说明,当时的人们很看重孟姜女,她和山海关有着相同重要的地位。 “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在这里,山、海、关、城、庙皆系于一地,向游客们诉说着它的责任和伟大。 它们是孤独的,但又代表着和平,它们离我们如此遥远,但又近在咫尺,它的潮涨潮落,长长长消,只是它生命的一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