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南部县的来历

 让快乐伴你一生 2023-05-10 发布于山东

南部县因地处巴郡(阆中)以南而得名,

上古属梁洲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后秦灭巴国,置巴郡。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在原巴西郡地立北巴西部郡,又改南充国县为南国县、西充国县为西国县,同属北巴西郡。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改南国县为南部县,仍属北巴西郡;天监八年(511年)于北巴西郡置南梁北巴州。大同中(535-546)州、郡、县建置变革纷繁;在南部县设置南部郡(领县一,郡、县治地均在今南隆镇);又分金迁戍地置金迁郡,并置郡辖金匮县(郡、县治地均在今升钟镇桥坝头村);改掌天戍地为掌天郡及郡辖西水县(郡、县治地均在今西河乡高峰村);复改西国县为西充县。南部、金迁、掌天、木兰四郡皆隶南梁北巴州。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梁北巴州为隆州、改北巴西郡为盘龙郡(州、郡治阆中)。改南部郡为新安郡、隆州新安郡仍领南部一县。又将木兰、掌天二郡并入金迁郡,改西充国县为晋城县,改金匮县为晋安县,晋城、晋安、西水三县皆属金迁郡。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南部县属盘龙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推行州县二级制,悉罢全国诸郡。罢金迁郡,以地属隆州(治阆中);省晋安县入晋城县,移治晋安坝(今升钟镇桥坝头村)。其时,南部县、晋城、西水三县皆隶隆州。大业元年(605年),西水县因水毁,治徙彭定故宅(今保城境内)。是年,又罢隆州置巴西郡,南部、晋城、西水三县为巴西郡所辖。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巴西郡为隆州,改晋城县为晋安县。同年又析南部、晋安二县地置新井县(治今大桥镇附近);四年析南部、相如二县地置城县,后避太子讳更名新政县(治今仪陇县新政镇)。其时,南部、晋安、新政、新井、西水五县均隶隆州。先天元年(712年)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辖县不变。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在今四川省地区置益、梓、利、夔四路,利州路仍置阆州阆中郡,领有南部、晋安、新政、新井、西水诸县。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省晋安为镇入西水。南宋理宗淳佑二年(1242年)蒙军扰境,南部县治徙跨鳌山。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罢阆州置保守府,隶广元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新井、新政、西水三县并入南部县。元末明玉珍据蜀建大夏政权,南部县隶属未变。明洪武四年(1371年)南部县治迁还旧址;洪武十年(1377年)南部县并入阆中,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复置南部县,仍隶保宁府。清代沿袭旧制。

民国三年(1914年)南部县隶属嘉陵道;民国二十二年(1933)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川陕苏区成立中共阆(中)南(部)苏维埃政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治今南充)。1950年设南充专区,属川北行署区,南部县隶属南充专区。1970年南充专区改称南充地区,南部县隶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南部县隶属南充市。

建浩寺现为南部县佛教协会所在地,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寺院,佛教文化内函丰富,寺院发展迅速,建设规模较大,设施齐备,是南充市的大型寺院之一。 位于四川南部县建兴镇中心莲花山,离县城25公里,距镇0.5公里。山势形若莲花,绿树葱郁,宝马河环绕山麓,交相辉映。建浩寺占地面积800余亩。拥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玉观音殿、弥勒佛殿、千手观音殿、五观堂、望高亭、放生池等佛教建筑。其中大雄宝殿内有如来佛祖坐像三尊,全身镀金,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神态栩栩如生。根据四川省佛教协会,川佛会〔2013〕45号文件,关于《南充市建浩寺传授寺传授居士菩萨戒的请示》的批复,於2013年9月23日至29日,在南部县建浩寺举办了南充市第19届居士菩萨戒法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