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屋郑氏族人自始祖祯佑元一公来丰创居至今已有六百余载,世传二十三四代。我始祖祯佑元一公同胡太孺人,由福建省永定县因避乱迁至广东丰顺县。至今三迁其居,始迁于西关外迳心米子石,筑室而居然,三世祖厂公再迁于环清堡店前铺(今嘴头铺),三迁于郑屋塅筑庐于鸳鸯寨。 · 长兴围 · 尔时住居散漫,疏于防范。在清初康熙十七年戊午岁(1678年)7月27日早晨,突遭匪劫,有族孽勾通贼党,围攻鸳鸯寨,掳杀男妇老小300余口。且劫余生,丁存一百有余。 四进格局~ 正门右侧有个内凹的门 至康熙十九年庚辰岁,有族老弘公(游击公)致仕家活,提倡附近地方再事经营,并拨给良田陆亩捌分,为建围场地址(今长兴围),并设计建筑四方围屋,以防匪乱,内分四十四分化作四区,分建四个厅堂字向一致相同,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殊至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年,回禄为祸,又遭火劫,已焚者仅剩颓垣残壁,未焚者也破陋不堪,跌遭浩劫,族势奄奄。 上厅 直至康熙39年,庚辰岁,有族老维敏、邦仁、邦球、士攀等邀集族人商议修复,决定于四个厅堂归纳一座,正堂建龛安放列祖列宗香火。 族人又思念弘公提倡建围功劳,及拨粮田之大德,决定追赏附炉特牌一座,并龛顶横额一块,上镌“凤冈遗绪”四个大字,留为时代纪念,左书乾隆丙戌重建。 “长兴围”,龛顶横额:“凤冈遗绪”称“凤冈堂”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岁,洪水为灾,冲破西门后荫城及南门街,此时人力财力甚属困难,无能整修延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岁,有族老邦玉、邦电、邦居等人复又倡议,将被洪水冲溃后修整完好,反南北大门同时筑成云。 光滑的鹅卵石地板 建筑规格宏大,巷道尺寸很宽 壁曜腾辉 荥阳郑氏,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西汉时有大司农郑当时,定居于河南郡开封县(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西晋时置荥阳郡而开封县属之,后世遂称“荥阳开封人”(即荥阳郑氏由来)。 郑氏出自姬姓,周厉王少子姬友受封于郑地,是为郑桓公,桓公生武公,与晋文侯共同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武公十三世孙郑幽公时郑国为韩国所灭,子孙播迁陈、宋之间,以国为氏。幽公生公子鲁,郑鲁六世孙荣,号郑君,为西楚霸王项羽的部下,郑君有子郑当时,任西汉大司农,始居河南郡开封县 ,为荥阳郑氏始祖。 中厅 鹅卵石八卦纹 应该是后期开的窗户,把标语截了 光滑的长木凳应该承载了不少闲谈 石臼 · 景濂堂 - 老新屋 · 景濂堂位于丰顺县建桥镇郑屋村,始建于乾隆初年,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 据《郑屋塅荥阳郑氏族谱》记载,敦仁堂先祖系郑氏十三世祖,名郑子祐,讳钦奎,号景濂,谥友楷忠诚,敕赠儒林郎。生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岁四月二十九日戌时,卒于嘉庆三年戊午岁十一月三十日戌时(1708.4.29-1798.11.30),生子振纲(例贡生、创建北第流芳,堂号兆龙堂)、振常(敕授儒林郎,创建业绍南湖,堂号敦仁堂)、振伦(例监生)。 清朝雍正初年正值弱冠之年的子祐公勤奋好学、饱读诗书,遗憾的是子祐公多次科考未中,转而弃文从商,由于经营有方家遂渐丰,成为方圆数十里的儒商。其子振常公在其教导熏陶下子承父志,青出于蓝,父子二人成为富甲一方的两广盐商。 祐公生平建有“三栋二横一荫城”围龙屋一座,座落于现今郑屋村三河交汇处西北岸。 祠宇谓之“庭绍光业”,取堂号“景濂堂”。 庭绍光业 整座围屋均是大桁密桷灰墙结构,分上、中、下三堂,各堂之间均有一口天井,上下堂门楼雕龙刻凤,做工精细,屋栋瓦口用瓷条镶边花草,造型美观大方。 正厅前有围墙,中有地堂(禾坪),两侧分上下龙虎门,内苑砌有石拱大圆门。整座围龙屋共有九十九间房,房前穿插天井石街。围屋后有一后花园作为天然屏障。 由于子祐公之子振常公创建“敦仁堂”之后,人们口头称之为“新屋”,又将景濂堂称为“老新屋”,久而久之,“老新屋”便成了景濂堂的别称。 子祐公及其子振常公均敕授儒林郎,特于景濂堂门外树立桅杆两根,以示门第荣光,亦为子孙后代树立典范,激励后人勤勉于学。 已经完全破散的石楣杆 子祐公曾与有“神童”之称的揭阳县梅岗汕尾乡宗弟郑大进(进士出身、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傅,曾任河南巡抚、直隶总督,九大封疆大吏之一)相交甚深。乾隆四十三年(1778),子祐公七十一大寿,时任河南巡抚、直隶总督的郑大进特撰荣寿序以表恭贺,该荣寿序以黄金为原料撰书于蓝色锦帐上。嘉庆三年(1798),子祐公九十一大寿,郑大进之子郑维祉(任云南曲靖府知府、旨授奉直大夫)撰荣寿序,该荣寿序亦用黄金为原料撰书于围屏之上。此锦帐及围屏由景濂堂子孙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景濂堂镇堂之宝。 现由专人保管,隔两三年在春节期间在堂内展出一次 恭祝 大储封大学生祐翁老伯一九加一荣寿序 盖闻先儒张子云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此言 天人感应自然之理也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栏杆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而景濂堂是客家地区别具一格的围龙屋。整座大屋构造独特,堂皇大气,极具古建筑历史价值,2015年12月,景濂堂(老新屋)被列为梅州市历史古建筑。 神龛 鹅卵石八卦天井 西门 西门内门 浦江风范 万字纹 潮汕嵌瓷 化胎 古井 装取农作物衣物的竹篮 竹鱼护 可储存食物或腌制咸菜的大水缸 各种竹具 小时候的捕鱼神器簸箕 当年全国爆款手提包 【横屏观看更佳】 · 敦仁堂 · 敦仁堂建于清朝道光王辰年间( 1791年),距今有220多年历史,占地总面积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多平方米。 据《郑屋段荥阳郑氏族谱》记载,敦仁堂先祖系郑氏十四世祖,名郑振常,字茂园、讳钦松、溢恭逊。尊号郑厚老,敕授儒林郎,生于乾隆廿一年丙子岁四月十七日子时,卒于道光十六年丙申岁八月五日(1756.4.17-1836.8.5),生子必荣(朝梁),必柱(朝英),必泰(讳朝)。 振常公为人秉节持重、品质高洁、乐善好施,名扬乡里,人们尊称郑厚老,曾授封直隶分洲六品州官。振常公之父子祐公( 创建景濂堂)早年因屡次科考未中,转而经商,由于经营有方家遂渐丰,成为方圆数十里的儒商。振常公在子花公的教导熏陶下子承父志,青出于蓝,父子二人成为富甲一方的两广盐商。 振常公生平建有围龙古屋一座,座落在杨头寨左侧、泗坑桥河畔。 祠宇谓之“业绍南湖”,取堂号“敦仁堂” 敦仁堂是典型的“二栋二横一围龙”客家民居建筑构造。围屋整体框架为前半部是一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圆相合,包用了正屋,形成一个圆形的整体。 整座房屋均是大桁密桷防火墙结构 分上下两堂,上下堂门楼雕龙刻凤,做工精细,屋栋瓦口用瓷条镶边花草,造型美观大方。 正堂前有围墙,中有地堂(禾坪),两侧分上下龙虎门,内苑砌有石拱大圆门。围屋每三间一门楼,内有天井天街,共有十厅九井。 围龙屋的中轴线房间为龙厅,正对上堂祖翁。在围屋与正堂之间有一块半月形空地,称“化胎”,“化胎”用碎石、鹅卵石铺砌用作种植花木,寓有龙气不闭塞而化为胎息之意,是全屋的风水宝地。 为激励后代勤奋读书多出名贤,振常公于正屋右边建设书斋一座,名日“琢玉山房”,专供后代子孙入学读书,培养人才。九河郑氏宗亲郑家兰,科考中进士钦点为翰林,历任福建诏武县知县、潮州韩山书院(今称韩山师专)主讲。 九河上围阅读延伸,点击下方链接可多图了解九河上围 曾莅临郑屋商谈教育兴族时入住琢玉山房,门匾“琢玉山房”和“琢时利器逢时用,玉蕴南山待价沽”的门联也由郑家兰题写。 目前书房面临坍塌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敦仁堂子孙逐渐搬出祖屋另建房屋,现已无人居住。由于缺乏日常维护保养,且经受了百年风雨侵蚀,逐渐袁老破旧。为继承祖志,保护本族宗祠不至沧桑没落,2 0 15年,敦仁堂子孙在政府及热心乡贤的大力支持下,积极筹措资金,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对敦仁堂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缮。 敦仁堂围屋结构精密合理,做工匠心独运,极具古建筑历史价值,2016年12月,敦仁堂被列为梅州市历史古建筑 公忠,意思是公正忠诚;尽忠为公。出自《庄子·天地》 “吾谓鲁君曰:'必服恭俭,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成玄英疏:“拔擢公平忠节之人。” 川岳启瑞 每次下村采风最怕遇到的土狗,四五条直接围上来,还得故作镇定和它们拉关系 文明毓秀 民国时期门牌号:丰顺县、第四*、第二*、环清乡 十二牲祭祀盛放器具“匣” 墙上依稀可见的家训 【横屏观看更佳】 · 未知1 · · 未知2 · · 郑屋小学 · 郑屋学校在民国年间,有两间学校。最初在1941年的长兴围西门,校名为“育材学校”。 直至1944年迁徙到三栋屋(三栋屋是现的新塘唇后楼北侧),三栋屋是十三世子礼公创建的大屋,屋名为“友恭堂”。 在1943年因饥荒年景,屋主想将此大屋出卖给王姓人。后族人中知道后磋商决定,由始租尝众公款出钱买回来。修好后改建学校,校名为“荥阳学校”,1945年恢复开学上课。 直至解放后1964年由于学生增多,遂将学校拆迁至杨头寨墩,即现在的郑屋小学,办完1-6年级。 至2002年此学校又改建整修,原砖瓦桁桷结构,改至水泥钢筋的楼房。 · 206国道郑屋段 · · 郑屋小学 · · 未知3 · · 未知4 · · 未知5 · · 未知6 · · 未知7 · 郑屋村目前是我个人在建桥镇看到保存最好的围龙屋,衷心希望村民们能更好的把祖传的围龙屋保存下去。希望能修旧如旧,避免毁容式修缮,避免推倒重建,避免相关老物件被盗卖。把祖上传下来的几百年的老物件保存好,世代传承下去。部分祠堂未能走访,欢迎村民可以留言补充部分内容缺失。感谢! 潮客宗族凝聚的地方就是围龙屋 随着生活变好,族群的扩大,现已多数迁移出围龙屋居住。随着外迁,多数围龙屋基本破败。假如围龙屋消逝,传承了数百年的根就基本不在了。 人会老,墙会倒。每年都能看到围龙屋坍塌越来越多,若不抓紧记录,若干年之后估都不复存在了...... 围屋村落记忆系列,不知道能拍多久。但只要还能拍, 我会将这个系列一直持续下去,争取走遍每个村里,讲好每个村落的故事。 一个外村人很难深挖每个村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帮我一同去讲好乡土文化。如对这题材感兴趣可以共同完成,或想合作的也可以留言。 谢谢观赏 ............................................................... 时间:2023-01 地点:丰顺 版权素材,转载须授权 ............................................................... 最后说一句重点~~ 求关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