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诗解】之:梁书正《多么好的一日》

 十耘说诗 2023-05-11 发布于北京

按语:

精选一首难忘好诗,做两件事:一为解其思、咀其味,理解欣赏品评;二为剖其法、化其能,破解理念手法。

该栏目应众多诗友需求而新设,与“一分钟学一个诗技”最大区别有三:一是选诗更具经典和代表性。二是对创作的破解不再限于一个技术点。三是增加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赏评。以助于更好把握全诗,学习创作,师为己用。既“赏梅解花”,又“剖玉入匣”。

多么好的一日

诗/梁书正

老婆和女儿穿着裙子

从阳光中走来

她们篮子里的草莓

红润、饱满、安静

我的老妈妈坐在田埂上

头发花白,面容慈爱

喜悦在她的皱纹里起伏

此时的天地,辽阔、温暖

女人是一尊菩萨

妈妈是一种宗教

有她们在,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每一天,我们都可以修行一样地过

赏梅解花:

文字不难懂。有一个问题需要破解破解:女人是一尊菩萨/妈妈是一种宗教——如何解读?

把妻子比作菩萨、妈妈比作宗教,都饱含着敬意,但也有区别。

一层意思体现的是夫妻、母子关系。菩萨:更亲民,更具体,看得见摸得着;宗教:更至高,更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夫妻之间平时接触更多,更加密切亲近,可以有肌肤之亲。母子之间,更多是情感的互通,对母亲精神上的崇高敬重。

二层意思体现的是婆媳关系。菩萨是宗教的优秀修行者和使者,体现着媳妇对婆婆的信服、孝敬与依顺。

和谐舒顺的婆媳关系,幸福美满的家庭状态,投射出作者卓越的家庭智慧。

这首诗采用的是分总结构。温暖柔和与哲思厚重的结合非常好。反观当今诗坛,阴郁者多,阳光者少,似乎只有阴沉才能体现深刻。其实不然。

剖玉入匣:

看看此诗给诗歌创作的启发:

1.形容词的多种共用,不单可以减少对内敛性的伤害,还能增加诗歌的美感和丰厚感。

诗歌创作中,形容词的使用是一大难,很多人避之而不及,此诗作者反其道而行,大量用形容词,诗歌并没有因此而显得张扬浮艳。有个至关重要的技术点:

(1)形容词的共用与准共用。
她们篮子里的草莓
红润饱满安静

在这两行诗中,红润既可以形容“她们”也可以形容草莓,这是形容词的共用。

饱满只能形容草莓,安静只能形容“她们”,但饱满形容“她们”、安静形容草莓在感觉上也能接受、没什么违和感,这就是形容词的准共用。

(2)形容词的明共用与暗共用。
她们篮子里的草莓
红润、饱满、安静

这两行诗也可看作是形容词的暗共用。为什么叫暗共用呢?因为从书面上看,作者只是拿红润、饱满、安静修饰了草莓,并没公开去修饰“她们”,但实际上却暗暗修饰了“她们”,至少是具有修饰“她们”的能力。所以说,这种共用是潜在的、隐藏的。

如果改为:

她们,和篮子里的草莓
红润、饱满、安静

就是明共用。明、暗两种共用都可以,一般情况下暗共用更好些。

我们再看一个形容词共用的例子:

此时的天地辽阔温暖

女人是一尊菩萨

妈妈是一种宗教

辽阔既修饰天地又可以在感觉上修饰宗教,是形容词的准共用。温暖既修饰天地又可以在感觉上修饰菩萨,也是形容词的准共用。但从书面上看,辽阔也好温暖也罢只是修饰天地,至于辽阔对菩萨、温暖对宗教的修饰,是潜在的、隐藏的。

2.隐秘的相似性,能够使诗歌意象和谐。

老婆和女儿穿着裙子

从阳光中走来

她们篮子里的草莓

红润、饱满、安静

作者为什么选择裙子、草莓这两个意象,因为它们在形态甚至颜色上都有较大相似度,“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样才能够和谐。

再看一个更明显的例子:

我的老妈妈坐在田埂

头发花白,面容慈爱

喜悦在她的皱纹里起伏

田埂和皱纹也是,十分相像。

两条结论:1.相似的意象不必非要建立比喻关系。2.相似的意象即使不放在一起也一样能增加诗歌的和谐感。

  
     

诗人简介:

十耘,人称十耕。一片写诗的树叶,一条有故事的虫子(当然,这虫子不吃树叶)。荣获全国徐志摩微诗歌大赛一等奖,凤城诗赛一等奖,首届国际微诗大赛大西洋赛季优胜奖,首届中国艾青微诗歌大赛佳作奖,“坤明杯”微诗大赛最佳评委奖,全国精短文学大赛“十佳诗人”,新浪微故事大赛金奖,首届科幻微小说大赛二等奖,善文化微散文大赛二等奖等奖项。诗作入选《2015中国诗歌年选》《一首诗·一座城》《大海截句集》等,作品在《世界日报》《星星诗刊》《小诗界》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

想说的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