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曾经有人跟我说,文老师,中医这个东西太难懂。 我说,是啊,中医全靠一个“悟”字。在悟出它的真谛之前,人人都觉得难懂。 不过,一旦你悟进去,就会发现,中医其实很简单。 比如说吧,关于常见的毛病,便秘。 你知道吗?有相当多的习惯性便秘患者(尤其以老年和中老年居多),它们的问题,在于气虚。 气虚,怎么会让人便秘呢? 现在,想象你面前有一个塑料吸管。 吸管里头,有一粒小小的果肉。、 你需要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把它弄出来。怎么办?你只能吹,把它吹出来。 如果你力气大,那几乎就是一下的事儿,很轻松。如果你力气小,那坏了,恐怕你吹不出来。 气虚便秘,和它如出一辙。燥屎,就是你身体这根管子里的异物。你气虚了,劲儿太小了,没办法把它推导下来。 我给你说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帮你理解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75岁,有三年的便秘史。家里有人懂中医啊,就多次用苦寒攻下之法缓解。 可是,每一次大便排出来以后不久,此患就从重新感觉到肚子发胀,而且比之前胀得还厉害。 结果,有一次,患者大便六天没排。再用之前的方法,已经完全无效。怎么办?只好到医院去,找中医师看看。 刻诊,见患者脉象弱,舌苔薄白而腻,语音低微,舌淡红,当下腹胀纳差,食欲不振。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书方一首。但见—— 黄芪30克,人参6克,当归15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12克,桔梗6克,甘草3克,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开2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药物之后,大便很快出来了,食欲有所恢复。这时候,原方大黄去掉,再投12剂。最终,患者诸证悉平,大便通畅。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山东中医杂志》。 现在,我带你琢磨一下,这里的道理。 前面我说过,人体,就像一根管子。燥屎,就好比里头的异物。你要把它排出去,前提,是你有劲儿,有力气,能把它往下推导。 这个所谓的“劲儿”,所谓的“力气”,指的就是你的气啊。 你看上面医案里这个患者,他属于典型的气虚。就诊当时,脉弱,舌苔白腻,说话声音低微,腹胀纳差,这些都是气虚的表现。 气虚,除了让他没劲儿推导大便之外,还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津液的无法输布。在中医理论看来,津液的输布,要靠气的推动。气虚,津液就到不了它应该到的地方。所以,大肠津亏,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怎么办?苦寒攻下显然不合时宜,虽然能暂时把燥屎攻下来,但是日子长了,必然伤气,因此得不偿失。最好的办法,是补中益气。 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黄芪30克,人参6克,当归15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枳壳12克,桔梗6克,甘草3克,生大黄6克。 这个配伍里面,用到的是补中益气汤加减。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就是补中益气汤的基本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用于健脾益气,专门补你的气虚。陈皮,行气,补而不滞。当归,补血,令气有所依。 如果只是这些,倒没啥特别之处。关键是,补中益气汤里用了升麻和柴胡。这两个药,对气虚便秘的人,特别重要。它俩能干啥那?就是向上“提气”。用榔头钉钉子,你得先举起来,才能落下去,是吧?同样,你想使劲儿往下排燥屎,前提是把气提起来。有了气的升,才有浊物的降。明白了吧? 接下来,看医案里加入的桔梗和枳壳。桔梗,利肺气,和柴胡、升麻一样,它也参与到“提气”的过程,有利于阴浊的降泄。枳壳呢,用于行气。 最后,来一个大黄。这大黄,在这里就是治标的,于补气的同时,给一点攻下的力量,让燥屎更快地排出来。到后来,患者气足了,身体的管道通了,就用不着这个东西了。所以复诊时大黄去掉。 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你看懂了吧? 其实,这个便秘,无论是对于老年人、中老年,还是年轻一点的患者,都有虚实之分。根据文老师我的观察,有相当多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属于气虚。一部分青年人,尤其是身体较为肥胖的人,他们也便秘,但大便不干,也考虑是不是气虚便秘。大家的普遍特点是,乏力、腹胀、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腻,一如厕就满头大汗,使不上力气。如厕出来以后,好家伙,更是头晕气短,连走路都发飘。 这个时候,补中益气确实是不错的办法。医案里的配伍,就留给大家做参考。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便秘属阴亏血少、肝郁气滞,甚至阳明腑实的,绝对不能用。专业同行们,我们也对此做个借鉴:气足,身体才会通畅。不但便秘如此,其他诸如尿结石、冠心病等,无不是这个道理。你悟一悟,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好了,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