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定莲花洞

 影行人 2023-05-11 发布于贵州

莲花古洞发现于明洪武年间,位于普定县城北十里陈堡村之马岭岗山麓。莲花古洞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内除石笋、石柱、石瀑、石帘等等之外,还有的地下河。  整个溶洞有三个天窗,天窗与天窗之间可以相互通达。

      1946年赵家焯作为民国时期普定县的县长兼文人,请当时省主席杨森等一行地方官员到莲花古洞一游,杨森在游览后题写了“莲花古洞”四字,并撰写《游普定莲花洞记》,给“莲花古洞”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随行的夏斗枢来把此洞誉为“艺术之宫”,章履和称“洞天胜迹”,赵家焯在崖壁上题写了“天开颜”。以及后期任可澄慕名前来并题字赞颂:“水流花放 岳耸莲披”。各具行、楷、隶风格的大字,为莲花古洞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使莲花洞一时成为贵州少见的“人文之洞”。

      莲花洞,原名万花洞,洞口狭长,宽仅容人。入之有坎并小桥一座,皆光绪间修。过桥,豁然开朗,上开一窍,天光明亮,但见石孔上苍苔绿草,交相掩映。洞底,洞厅平旷宽敞,可容千人;四周怪石罗列,不可具状。右侧有石床、石枕,据传古时皇帝曾睡觉于此,呼为龙床。进洞沿石阶而下,洞内宽阔,石帘四壁高挂,浑然一体气势雄伟。

清光绪帝二十年(1895年),当地群众捐资在洞中修建天桥,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又在洞内修建了百余级石阶。

          瞩目久之,觉洞形浑园,上开一窍,日光射入石乳上,旁与苍苔绿草相掩映,幻作五光十色,迷离眼底,真奇观也!


  第二天窗,杨森游记中记载“再进则大放光明,别有天地。层塔高耸,势出云表,林木阴浓,气象蓬勃,竹之绿,松之苍。花奇草异,多为目所未睹。攀藤而上,有洞如楼,为山猿栖息之所。再下则河水清漪,游鱼可数。愈远则水声潺潺,如鼓瑟琴,悠扬可听。此时迨认为出人间入仙境矣!”

 

      普定俗绅张一普撰诗道:

莲花洞内石如莲,莲花台下水潺潺。

石乳莲花常不老,水流千载永源源。

两洞玲珑别有天,愚人到此也羡仙。

桥头下山凭放眼,渴望春色在人间。

人间不应有此景,此间花木四时鲜。

红日白云常来往,不知人世几千年。

        洞顶滴水如线,“晶莹的水珠,溅在一块顶平如砥的锥形岩石上,称"莲花磴’。滴水叮咚有声,有如空谷琴音。  

         取莲花磴之泉,烹茶以进,赵令云:"闻常饮此水,可以永年”。众笑曰:"不死之药,此间得之矣“

  当时民国官员在第二天窗崖壁上的题字

  普定县原县长赵家焯在此题写了“天开颜”。

  “水流花放岳耸莲披。”这八个大字,每字见一方米,笔力刚劲,蔚为壮观。是民国时期北京教育总长、云贵监察使、主修《贵州通志》、著名书法家任可澄先生题写的。

  前安顺行政督察专员章履和的题书“洞天胜景”。

  这块损坏的石碑是当时修建石桥、石梯当地人出资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