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10)卞氏旧居

 糊涂书屋 2023-05-12 发布于天津

一个人、一个家族和一座城(图)

李琦琳

IMG_256

IMG_257

  和平区睦南道79号做过幼儿园,很多人在这里留下了无比幸福的童年时光,多年后仍回眸凝望那段精彩的日子。初秋暖阳下,卞学诊在镜头前讲述着70年前的故事,眼神中充满对儿时岁月的追忆,手掌轻抚曾经坐过的台阶,似乎在感受当年洒下的童真。和别人一样,她拿出当年的照片,不一样的是,这里当时是她的家。二十世纪30年代,天津八大家之一,乡祠卞家第八代卞颖新,也就是卞学诊的父亲,在这里购地建设了住宅。

  1700年,江苏常州武进县,25岁的卞瑛因“读书未就,懒于耕凿”而离家。他辗转成为总兵马见龙的幕僚,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携家眷随马见龙转镇天津卫,自此,卞家落户天津。乾隆二十一年(1756),卞瑛以81岁高龄客死天津,而他的后代则在这里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和这座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这句话出自民国年间的读物《天津地理买卖杂字》。清朝末年,卞家已成巨富,进入了天津“新八大家”的行列,家族聚居在浙江乡祠旁边,因地标而被称为“乡祠卞家”。自古以来国人习惯以“八”归纳事物,“八大家”是天津专指地方富户豪门的一种通称,没有官方评判公示,当然也并不是说天津只有这八家富户。最早的“八大家”自咸丰年间开始流传,为“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后来,一些家族衰落,另外的家族兴起,“八大家”的内容也随之更换。

  由于家族产业发达,卞家崛起进入“八大家”序列。1803年,“隆顺号”成立,经营杂货,后转向专营布匹,由卞家第四代打下了基业。1843年,上海开埠,新的商业经营理念传来。1860年,天津开埠后很快就成为中国最大的洋布洋纱进口市场。天津文史学者罗澍伟先生总结道:“当年天津每年进口的洋布,可供山西和直隶两省,每个人每年做三件新衣服。”卞家就抓住这个时机,从事洋纱洋布的进口代理,由此走向兴旺发达。店东亲自到上海进货,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国内外行情。进货不借款,而是使用自有资金。这样成本低且不受行情控制,甚至宁可存库不售以待善价也不可亏本。卞家虽进口洋货,但对于劣质货,尤其是日货,是坚决抵制的。1923年,天津绸布棉纱同业会约请各棉纱商号入会,共谋抵制日货的办法。4月19日,79家入会商号名单在《大公报》上公布,同时宣布拒绝订购劣货,隆顺号名列其中。由此,隆顺号以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迎来了诚信的口碑和滚滚的财富。

  卞家第五代卞树榕是个读书人,精通医术,擅治瘟疫伤寒,他于1833年开设了药铺。卞树榕将自己的名字缀于旧字号之后,“隆顺榕”药局就此诞生,他自任经理兼坐堂大夫。卞家居津年久,声誉良好,加之药品沿用古方自制,选料真,配制细,很快誉满津门,生意兴隆。1917年,卞肇新留美归来,执掌隆顺榕,首先将原来的四间门面房扩建为三层大楼,之后在马家口(今和平路)、劝业场内、金汤大马路(今建国道)等处开设分店,并继续设立外地驻庄。至1948年,隆顺榕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广州、营口、上海、台湾、香港等地驻庄十几个,形成了既有批发,又有门市零售和成药制造的完整国药商业体系。

  卞家另一个大商号是隆昌号海味店,店址地处水陆码头北大关。掌舵人卞荫昌在天津商会担任了15个年头的副会长、会长职务,还曾任全国商会联合会直隶事务所干事长、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商界开展反对法国强占老西开的斗争,在五四运动中抵制日货并支持爱国学生,妥善应对金融危机,全力赈济灾民,是一位急公好义的商界领袖。1922年,隆昌号在金华桥南口建起了三层大楼,楼房设计新颖,楼顶装有报时钟,打点钟声响彻运河两岸,引发了极好的广告效应。1926年,卞荫昌病逝,隆昌号则秉承创业者知人善任不徇私情的作风,灵活收集信息,坚持产地进货、货真价实、薄利多销,加之理财有方资金周转灵活,继续在沽上业界独占鳌头。隆昌号兼营山杂货、中广药材、茶叶、砂糖批发,甚至成为日货“味之素”的华北总经销商,同时向国外出口土特产,其实力已能与日本三井、三菱、太仓等企业争夺市场。在上海、广州、汉口、张家口等地设分庄,货品行销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市。

  天津卫曾流传歌谣:“河水绕城流,天津不住楼。富贵无三世,清官不到头。”1915年,卞氏家产由当时的14门均分。第四代立业,第七代析产,冥冥中又一次印证了这一传说。但析产之后,卞家并没有衰败,旧有商号隆顺榕、隆昌号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各门又兴办了很多新的企业,如茶庄、当铺、药铺、银号、引地、粮行、木行、工厂等,睦南道79号的主人卞颖新就曾经营过新亚油厂、宏孚化工厂、隆和货栈。

  新中国成立后,隆顺榕创造了中药片剂、中药静脉注射针剂、中药颗粒剂等多个中国国药第一。2006年,隆顺榕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成为天津中药业的杰出代表。1999年,笔者初到天津工作,就发现银翘解毒片是治疗感冒的首选常备药,每逢过年便采购十几盒带回东北老家。于是,银翘解毒片便成了我住在农村的父母馈赠亲朋好友兼炫耀儿子优秀的利器。

  天津是运河载来的城市,大运河运来了南方的粮,运出了北方的盐,带动了天津的商业繁荣。运河流淌着的信息,更是给这里引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纵观卞氏家族,由卞瑛一个人发展而来,参与推动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这块宝地也养育着卞家人。进入新时代,天津独特的城市魅力愈发彰显,正持续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引着国内外各层次人才,来这里立业发展,共创美好生活,共享美好明天。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位于和平区睦南道的这所房子,地面一层,主体三层,坡屋顶,楼体全部用结实耐用的琉璃过火砖砌成,窗户四周还以琉璃砖的反面做装饰,厚重而不失巧妙──这座展示了主人实力的建筑,属于当时天津八大家之一的乡祠卞家。庞大的家族,人口众多,聚族而居的状况一直持续到第7代,卞家也走上了析产分家的道路。分家后,各门各户自奔前程,但是卞家的生意却越做越大,这得益于他们经营思想的创新。

  卞家的后人子孙,有的经商,有的办学,也有的外出留洋,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前程。唯有这栋洋楼与比邻而居的西式平房,诉说着卞氏家族曾执天津商业之牛耳的辉煌往事。(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