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嗒了一夜。 中午,有雨。 从工地回生活区的半路,看到马路中间的绿化林,有几棵凤凰树,树冠的凤凰花,被雨水洗涤,显得特别的鲜红,远远看去,像一簇簇红蝴蝶。 来广州后,有空时,喜欢站在工地的矮层楼栋的屋顶,看周围的景物。 向上看,可望到高处。近望,可以看到近处。远眺,可以望到远方。高,近,远,全在眼里。 近几年来,世事纷杂,唯翻书才找到真正的快乐。其它事,反而不在意。 某日,与友人雨霖聊天,说到翻书。与雨霖道,到广州虽然俗事多,但翻书时间也多。每日忙完一些日常事务,便翻书做笔记,每天如没有别的事,约有六个小时翻书。 初夏的两日雨,洗涤了季春留下的雾霾。 傍晚再来了一场雨,我站办公室后窗看停车场花架的使君子花。雨水洗去花瓣的灰尘,娇艳欲滴,使我痴迷。 来了一个快递信息,去快递柜取。是绿茶先生的新著《读书与藏书》,毛边本。其实,书对我来说,毛边与否,没太大意义。我是最普通的翻书菜鸟,有本书翻就能满足。 绿茶先生是在胡洪侠先生的“夜书房”微信群里偶遇的的,之前翻了他的《在书中小站片刻》1,看到他在群里,就发信息给胡洪侠先生:此绿茶是否是《在书中小站片刻》?日理万机的胡先生回了一个“是”字。 那日,胆很肥,也爱慕虚荣。于是就加了绿茶先生的微信。其实,他是大咖,我是伪读书人,是菜鸟,加了微信也找不到话题来说。拢共聊了几句话,都是漫无边际的话,他太忙,有空时会回一句。我知道,他是为了礼貌。往后,就没有过交谈。 图片来自绿茶先生朋友圈 《读书与藏书》记录了绿茶先生走访二十七位中国当代文化名家,与他们围绕读书与藏书展开了深度对谈。这书里的二十七位当代文化名家中,胡洪侠先生、陈平原教授、韦力先生、止庵先生、罗新先生、赵珩先生、杨早先生等人的书翻过。 我的翻书习惯,比较熟悉的作者的书,一般收到书后,当天会先选择一些文章读。然后再放下来,翻其它的书。 绿茶先生这册《读书与藏书》,昨晚收到后,翻读了上述所说的七位文化名流访谈录。 如在《夜访夜书房 话书画书房》里,绿茶先生与胡洪侠先生聊到关于书房的未来讨探讨。 绿茶先生说:“我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藏书人的终极问题——书房的未来,我们该如何安置这些用尽一生珍藏的书籍?” 《古中国的书香》一文中,绿茶先生与藏书家韦力先生有段对话,他问韦力先生,做一名藏书家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半夜里,雨还继续。堂弟志纯叫喝汤。水鱼煮的汤,与堂弟志梁去喝汤,每人喝两碗,回来时,带两只芒果。 夜,有雨更加的寂静。 夜翻书,郑培凯与朱自振编的《中国茶书——唐、宋、元》。郑培凯在绿茶先生的新书《读书与藏书》里,《埋首书堆的困窘和幸福》就是绿茶先生与他的对话。据书里介绍:郑培凯是文化学者、香港非物质文化进产咨询委员会主席。著有《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素》《汤显祖与晚明文化》《在乎山水之间》《品味的记忆了《雅言与俗语》《茶余酒后金瓶梅》《流筋曲水的感怀》等。出生、成长都在台湾,先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和余英时两位先生。 清晨,仍然有雨。 硬笔抄郑板桥诗一首,这诗如画,夏季播插场景秋季丰收憧憬都在诗中。 录下这诗做晨抄课,其名为《喜雨》,正合我意。 癸卯年三月廿三日,整理于广州黄埔 图片来自《绿茶书情》视频号截图
绿茶先生新书《读书与藏书》 以上两图片来自绿茶先生朋友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