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院实习加重了我的精神内耗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3 发布于北京
每次去实习
看着满屋子规培的人
内心都有一种难言的心酸。
真的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过的。
现在本科其实还好,基本有啥事都可以躲在研究生后面。
但是如果真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自己又能如何呢。
早上见到九年制的大美女
即便是在规培,也照样是神采飞扬。
恭喜人家成了博士的同时
也不禁问起自己
“人家的未来是确定的,你呢?”
我好像给不出答案我喜欢什么
我只能给出答案我不喜欢什么
我不喜欢在医院规培这样的生活。
哪怕很多人都说,熬过去就好啦,要做医生规培就是有必要性之类的
我还是不喜欢。
每次去病房,哪怕自己没干什么,回来也会觉得非常累。
平时午睡绝不会超过2个小时的,睡到一两个小时就会自动醒过来。
可往往在上午去了医院病房后再回来睡午觉就会一睡四五个小时。
醒来还是会还是非常非常累,同时心情也会比较压抑。
有时在住院病房,自己遇到一些患者感觉面色泛有青气和黑气,自己都害怕,赶紧往后退几步。
望诊虽然学得很差,但是看人看气色,善色和恶色还是看得清的。
推拿老师说,自己干了两年推拿,真的信了病气的存在。
原先那个推拿老师一直觉得自己身强力壮,非常健康,工作后也一直坚持运动规律饮食。
如果推拿的患者是常见慢性病,自己往往按完也没什么反应。
但是如果是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身上多种疾病夹杂的,自己按完后也会感觉身上有不舒服的感觉。
两年下来,感觉身体渐渐就不再像以前那么好了。
老师看了看我的身板,再端详了一下我的面色
“小伙子,还是把推拿当爱好吧,别当职业。”
学校里有一个家传大佬,给抑郁症患者推拿完,说
“感觉自己都抑郁了。”
即便和患者并没有什么交流。
和一位民间中医聊天,那位民间中医说
“我其实就特别不喜欢接触病人。因为病气这东西,时常会转移的。”
“干按摩的时常比只摸脉的短命。”
我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高尚。
还是比较惜身惜命,比较关注个人健康。
没有那种“一心赴救,无作他想”的高尚情怀,更没有“奋不顾身”的奉献精神。
在这个对医德要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我非常知道自己的顾身惜命在很多人看来是“不配学医”的
所以老老实实打算转行,最起码不会去当体制内的临床医生。

(一)稀缺

读《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时,总会想起对周围人的一些观察。
这本书讲的稀缺不是物质的稀缺,而是心态的稀缺。
这种稀缺常常表现为急迫感,一方面会带来专注红利——期末考前突击学习效率最高;
另一方面也使人容易陷入管窥效应——只见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对其他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很难再分散注意力。
书中举的一个例子
美国的消防员在有火警的时候,消防员会被要求在60秒内穿好裤子、外套、鞋子,并且拿上该拿的东西跳上消防车迅速出发。根据统计,出事的消防队员有20-25%都是死在了去火场的路上,其中有一些是消防车和其他车辆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导致他们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的原因就是没有系安全带。
消防员这么训练有素的群体居然会犯不系安全带这样的低级错误,原因就是在接到报警后已经进入了一种稀缺的心态。
他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路上制定一些消防策略,研究火场的结构,要计算水龙头数量,还要预估火势大小,这些都会导致一些重要但平常的事情被疏忽了。
医学生呢?
学姐调侃,原本以为学中医很养生,没想到自己学了中医之后天天压力大到自己觉得要折寿了。
另一个学姐调侃,学医本就是逆天改命,死在半路上很正常。
当时就想起了中医界的“状元兄”,当年高考成绩好像是全国所有中医药院校考生第一名,考入北中医拜了最好的老师,同时为人学习无比刻苦,当真就是“天赋比你强的人,平时还总能比你更努力。”
当时所有人都对状元兄寄予厚望,都默认他一定会成为一位中医大家,接过名师们的衣钵。
结果这位状元兄可能是用功过度,居然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绽放自己的光芒留下自己足够多的学术成果就溘然长逝,四十多岁便因病离世。
听得我唏嘘不已,这位中医界的明日之星,拜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几位中医名家,想必当年他的老师也一定全力施救,居然也救不回来。
老师评价,对于中医来说,四十多岁就去世,真的称得上夭折了。
那时应该是自己第一次认真关注起中医师自己的健康问题。
可能中医之道太迷人了。
也可能是那颗大医精诚之心实在是太纯粹了。
我也经常看到一两位校内同学废寝忘食的学习中医,每天都在看各种古籍,然后聊天聊的全都是病人。
我一方面钦佩人家的追求医道之心。
另一方面也发现他们的身体健康并没有太好,于是总是跟他们说抽些时间去练功,去多晒太阳多散步,不要天天跟几本医书打交道,更不要整天学了一堆医学知识结果自己不规律饮食不按时睡觉,别到时学好了医术却把自己搭进去了。

(二)带宽

书中还提到了心理或者精神带宽的概念。
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从处理日常的事情到思考问题都需要带宽。
书中举了好几个穷人只顾眼前小事而忽视长远大事的例子,并认为这些都是因为穷人的注意力都被那些眼前紧急的事情占据了,无暇顾及长远。
比如说美国的穷人普遍更胖,不让孩子接受教育,不会去买保险,也不会打疫苗,不会定期储蓄,更不会投资。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会认为这些事很重要,但是并不紧急,他们只关注紧急的事情。
这就是带宽不足的原因,他们每天遇到的事会占据大多数的带宽,就没有精力去关注长期来说很重要的事了。他每天考虑的都是,怎么省钱,房租快到期了没有钱怎么办等等。也就是说,他们的心被一些琐碎的事占满了,没有余闲去想一想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注意力的分散不只是看不到那些具有长远收益的东西,还体现在细节方面。
如果一个人要操心的琐事太多,带宽被严重占据了,他就无暇在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上再投入带宽,例如礼仪、态度方面等,也会影响学习效率。
稀缺会导致更多的稀缺,这就是稀缺陷阱。
而表现在医学生身上,就是很典型的,在医院打工当流水线工人,大量的体力被消耗之余,思想带宽也被占据了绝大部分。
用专硕学姐的话就是,其实每天在医院打完工回去,自己都知道还是应该看看书再学习一下的,但是真的已经没有精力了——身体上的疲倦可以通过休息恢复,但是精神上的疲倦恢复起来要难得多。
同时晚上也不是没有事干的,老师的开会,学校的课程,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搞得研究生们的大量时间被耗费在各种琐事上面,真的要学些中医反倒成为了一件需要付出大量毅力的事情。
同时真的宿舍环境也没那么好,可能要找个合适的学习环境也得让自己去费心。
就是让自己留给中医学习的带宽并不多。
这也成为我不想去考研的重要原因。
本科期间实习,自己还可以说尽可能让自己不要被浪费太多时间,可是一旦当了研究生,那就是标准的打工人了,实打实的身不由己。
最近有些读者总是跑来关心我为什么不读研,最好玩的是一个研究生,说
“你也对中医西化感到悲观吗?”
我当时本来想说以我的水平之菜,连吐槽中医西化的资格都没有。
但是转念一想,中医的三甲医院规培,不就是西化吗?
以学校的规培水平,看那些学长学姐就没几个不抱怨的。
我虽然在《从规培制度看专家提建议的风险》中给提出规培制度建议的刘进医生说了一些好话,但是对于现行的规陪制度还是并没有什么好感的。
事多钱少是一方面,干的事情都是低端流水线也是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学生的学习时间,耽误了往专业方向的深入学习更是一方面。
我有时都跟专硕学长开玩笑,“是不是你的老师主要负责告诉你要做什么工,然后你就老老实实充分奉献自己的汗水和时间去打工就好了?”
学长说,不,老师连我要做什么都不会说,让我的师兄来告诉我。
至于日常,在医院里面个个都是上级,也就不存在什么要别人告诉自己打什么工的事情,跟着其他人一起接受安排就好了。
当时就忍不住调侃,主任和导师们是人上人,医院主治医生和护士是普通人,研究生规培生是大牛马,本科生啥都不会干就是小牛马。
你的学长学姐就是“头马”,带领你做合格牛马;
小牛马专心打工,会得到“真是个好牛马”的评价,但是如果因为打工考不上研,那就没有成为“大牛马”的资格了。
学长一脸苦闷,那你呢?
当然是换一个方向做牛马,好歹去一个能多吃几口草的地方。
就像看鲶鱼游戏和大逃杀,不要老是想着怎么成为最后一人。
应该想着让自己怎么样可以不用玩这样的游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