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部需要保持湿润,如果没有足够的湿度来平衡,身体的阴火会向下倾泻到小肠中。心属阴火,而小肠是属于阳火的,膀胱位于小肠的前方,里面存储着水。除了膀胱里的水,正常人的身体还有肾脏中的水。当肾脏的水经过输尿管流入膀胱时,小肠的高温会将其气化。第一次气化后会流经督脉,滋润我们的大脑,但由于气体过于炎热,人需要通过凉却脖子来平衡身体温度。肾脏的水会在膀胱中被第二次气化,汽化出的蒸馏水再次回到肝脏。水生木,当肝脏摄取足够水分后,会将体内的毒素排除,这就是胆汁。这个过程会反复循环,维持我们身体的正常代谢。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心脏和小肠的温度、压力和速度应该是相同的,这样才是正常人。心脏不断跳动会产生热,被称为“火”,这个热性主要向上散发,因此心脏上方的肺会被认为是“冷”的。肺就像一个鼓风机一样,通过呼吸将心脏产生的热吹向小肠,使其温度、压力和速度与心脏保持一致,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想一想,哪一门科学中会介绍温度,压力,速度?是不是物理学。因此倪海厦老师说中医学其实是物理学,这个说法倒也不无道理,但我们不能理解偏了,中医学可以借助物理学来解释原理,但倪海厦老师的本意肯定不是对两门学科化等号,而想表达的是,中医学也是一种科学,并非是抓不住原理的神学,所以学习,要理解深层次的含义,正如,倪海厦老师说。 跟任何老师学习,一定要掌握方法,学习知识的载体很多,有书,有视频,有音频,但这些统统都是船,你要学会的知识在彼岸,有些人拿到书就说学会了,实际上还在船上,还没学会,学会是融汇贯通了,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达到彼岸。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产生的热应该被完全向下散发到小肠,使手掌、脚掌处于同样的温度,头面比较冷。如果脚部感觉较为寒冷,则说明心脏产生的热没有完全散发到小肠,而是有一部分向上冲,导致头面温度较高。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于胸膈被堵塞所引起的,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当胸膈完全被实性物质堵塞时,心脏产生的热不能顺畅传递到小肠,从而引起阴阳分离、厥逆等现象。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阳气离开身体时会出现不能入眠、需要坐着不动等症状,此时整个人的上半身状态相对较好,被称为“回光反照”。那么,有什么运动可以使得我们增加小肠的热,有:经常做腹式呼吸,会让小肠的热不断在增加,当然有一个上限,不可能超过心脏的热,你怎么也不可能超过热源。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的心脏和小肠温度、压力和速度相同,属于正常状态。心脏产生的热应该完全向下传递到小肠,当胸膈被实性物质堵塞时,心脏产生的热不能顺畅传递到小肠,会导致阴阳分离和其他症状。如果病情恶化,阳气离开身体时会出现各种症状,最为突出的是“回光反照”。腹式呼吸可以帮助调节心跳、提高血氧水平,对身体有益,但不会直接增加小肠的热量。中医认为身体内寒热失衡会导致血管壁变脆弱易破,需要通过中药、针灸、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多种方法来达到身体平衡,保护血管健康。针灸中的关元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可用于治疗多种心脏和血管疾病。 1.小肠加热消化食物-热来自心脏内经说小肠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消化食物和营养以后变成水和残渣,残渣会到大肠。心和小肠互为表里,心脏和小肠中间有一根大血管相连,心脏产生的热受肺的肃降往下传导到小肠,热随血一起象光速一样进入小肠,故正常人身体中中心是最热的,小肠亦被定义为火,小肠是第二个心脏。小肠因为有这个热才能消化食物。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有着相同的温度、速度和压力,正所谓"心心相印"。2.小肠汽化大肠-大肠的气体回到肺变成唾液-小肠的火在大肠下面烧,水在上面煮,所以这水会回流到肺脏,就是口中唾液的来源。2.小肠与肾-蒸馏水进入脑部滋养身体当小肠很热,肾脏在后面,小肠会把肾脏里面的水气化,我们的津液从肺里面进入肾脏以后,是冷水,这个水是凉的。那小肠的火在下面烧这个水,这个水和营养液会进入我们的督脉,直接进入脑部滋养。可这个水气很热,水蒸气会把脑烧坏掉,所以人身上有脖子,这个脖子在热气进入到脑之前,就先把热气冷却。所以冬天脖子一缩,就比较热一点。因为把冷却系统关掉了。因为脖子在这,所以不会把脑部烧坏。当然这个冷却系统有问题时,人就会发烧。这个水就好像我们的气,最后再从前面回到小肠,回到关元,所以是后升前降。小肠之募穴——关元穴。过去古代有个将军,他活到九十岁。死的时候是被对手杀死的,他这个人精力旺盛。医书上写日御十女,就是说他一天可以跟十个女人...。怎么会那么强,又带兵打战,又大口酒、大口肉的。有一天他终于被敌人杀了,医生就研究他的身体,发现他的关元穴是黑黑的一块,原来那个将军每天灸关元。因为关元是练气的所在,所降下去累积的地方,生精的所在,是小肠的募穴。3.小肠与膀胱-小肠的热让人尿的很远-膀胱在小肠热的蒸腾下,里面的水就会有水气,使膀胱像热气球一样升腾起来,所以平常人在尿量积累的时候感觉不到尿意,而一旦小便时,小便的喷射力量很强,这就是来自膀胱的热气产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