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社人物记丨柳亚子与他的吴江凌氏族亲

 凌建东青 2023-05-14 发布于上海

柳亚子家族在吴江是著名的文化家族,这在柳亚子组建南社和新南社过程中就为他提供了结社的资源,一方面通过家族的号召力可以吸引到大量的当地著名家族的优秀分子;另一方面,文化家族之间的密切来往也使得他可以很便利地邀请到自己的亲友加入社团以充实力量。

柳亚子家族在吴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且靠着与地方望族的婚姻关系而巩固。柳亚子的祖母凌太夫人来自莘塔望族凌氏,是吴江名士凌退修的姐姐。他的母亲来自吴江望族费氏,是名士费吉甫的女儿,他的叔母则是凌退修的侄女。柳亚子的夫人郑瑛来自盛泽郑氏,也是当地名门望族。

在柳亚子先生领导的南社和新南社的一千多社员中,有不少社员是吴江的凌氏族亲,最有代表性的就有六位,他们是:凌圻,字仰霄,号秋蝉,是亚子的表哥;凌光谦,字诵益,号吉六,是亚子的妹夫;凌景坚,字昭懿,号莘子,是亚子的表弟;凌惠纕,字纫芳,是亚子的表妹;凌昌焕、字文之,亚子的表哥;凌景埏、又名敬言,亚子的表外甥。

图片

莘塔凌氏跨街楼

一.柳亚子自幼受教启蒙于凌门

祖母凌太夫人很疼爱年幼的柳亚子,她经常摸着柳亚子的头,亲昵地喊他“小和尚”。柳亚子自己也曾回忆道,“据说是怕我养不大,所以被如此称呼。'    亚子四岁的时候就由祖母凌太夫人抱在腿上口授《唐诗三百首》,五岁的时候加入家塾凌门学社开始学习,八岁的时候开始读《杜甫全集》。

在8岁到9岁那两年,柳亚子遇上了一位患“爱国病”的老先生凌退修,他本是柳家老亲,又是柳亚子大姑母柳兰英的公公,柳亚子称呼他舅祖父。

曾有人问对柳亚子先生: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谁?柳亚子回忆说:“是我的舅祖父,吴江莘塔人…凌退修”。凌退修,孝廉出身,曾任兵部郎中,很喜爱很看好小亚子。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连战连败,凌退修忧心如焚,惚惚如狂,不几天就狂吐鲜血,卧床不起。舅祖父那死不瞑目的情爱国情怀使柳亚子终生无法忘怀。

1899年柳亚子13岁,在严父的安排下,师从凌应霖先生,读《五经》,仍作史论、史策论之类文章,又教他读梅曾亮《古文辞略》及时文《名家制艺》,始学八股文,又习算术。开始涉猎唐代传奇、汉魏六朝小品文字、志异、随笔等及长篇话本。1902年16岁,凌应霖先生带他应童子试,得第二名,又到苏州应府考与道考,居然考中了秀才。

史上吴江黎里、同里、莘塔凌氏既是书香门第又是500年御医世家。亚子恩师凌应霖(1869年—1933年),字甘伯,号雨岩,为晚清民国词人、早有文名,工词曲,执教授读称通儒。他也受传并钻研中医,于乡开业应诊内科,尤擅调理,与殷佩六、王达泉并称“三鼎足”。南社早期社员凌圻,是柳亚子同川自治学社的同学,其同里族人凌东海、凌小海既为当地文人亦是知名医家,擅长儿科。

是时,凌氏御医更以铜人针灸术名扬天下,形成了一个大医圈,这大概也是柳亚子的南社和同道中人,有不少名医的缘故吧,比如许半农、干祖望、张冥飞等一代名医。

图片

二.柳亚子与南社社员凌光谦

凌光谦(1899~1974),字诵益,号吉六,别号结绿,  吴江莘塔人,上海圣约翰大学理科生,入社号542。他是柳亚子妹妹柳公权的丈夫,公权去世后,又娶了亚子另一个妹妹均权。他曾在危急关头,十分机智地救了亚子一命。

当年柳亚子先生坚决执行国父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对蒋介石分共清共,蒋介石把柳亚子看作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1927年5月8日深夜,上海特别军法处长陈群受蒋介石之命带领军警直扑黎里镇,把柳亚子故居团团包围,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军警穷凶极恶地闯进柳宅,打着手电,拿了柳亚子的一张照片,到处搜查。柳亚子从梦中惊醒,反应极快,马上穿过厢楼来到第五进楼上最西边的箱橱间。箱橱间里有一特殊建筑叫复壁,柳亚子藏到了里面,他的夫人郑佩宜与女佣把边上的两个矮橱和一摞箱子移过来将复壁挡住。

这些年每当我去黎里古镇的柳亚子纪念馆,我都会去看看当年柳亚子藏身的复壁,真的比较简易,西面是墙,东面和南北两头都是木板,装有一扇小门,只有2.4个平方米。如果军警仔细搜查,还是能搜出来的。

图片



那天凌光谦刚好从莘塔镇来柳家走亲戚、看望老人,睡在客房里。一个士兵找到了身穿长衫的亚子妹婿,以为大功告成,高声叫道:“柳亚子在这里!”所有的军警都围了上来,拿出照片对将起来。照片是几年前的,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像,为首的喝问:“你是柳亚子?”

凌光谦惊慌之下,一直未开口,知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寻思道,假如说不是,明白说出自己的身份,那么军警们无法交差还得搜,搜到天亮,柳亚子最终会被搜出来。因此,他索性闭着嘴巴不说话,这反而使军警们更加认定了,“错不了,肯定是柳亚子!这家伙不会说话,就是他,哑(亚)子,哑(亚)子,柳亚子!”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凌光谦捆绑起来带走了。柳亚子从复壁出来,马上化装,换上短装,穿上当地渔民常穿的竹裙,雇了一条丝网船,天色未明就启程,摇了三天三夜来到上海。又隐姓埋名改作唐隐芝,东渡日本避难。

三天之后,军警才发现抓错了人,经柳亚子表舅费树蔚多方营救,凌光谦得以释放。费树蔚时任信孚银行董事长,吴江红十字会会长。

凌光谦一直是柳亚子南社事业与革命活动的坚定支持者。1923年柳亚子发起成立并主导新南社,凌光谦随之加入。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1934年3月4日晚上,柳亚子夫妇在上海举行新雅酒店主办南社临时雅集,热闹非凡,盛况空前。据亚子女儿柳无非回忆,在座的亲戚中,有她姨母郑佩亚,舅父郑竞存,姑夫凌光谦,也有其他不少她认识的父母亲的亲朋好友。

图片


三. 柳亚子与南社社员凌景坚

凌景坚(1895-1951),字昭懿,又字太昭、凯成,号莘安,别号莘子。凌景坚出生于文化氛围浓郁的莘塔镇,他的启蒙时期,正值废科举兴学校,受到较多的新式教育,积极用世之心自小就此萌发。他是莘塔名绅,时凌莘子与南社台柱柳亚子齐名,都是当地兴中会革命老人——金鹤望的门生。

民国初年至北洋时代,吴江曾一度报业兴盛,涌现了一批地方性报纸。莘塔地区的南社成员凌莘子,创办了《大分湖》报,1923年创刊,三年间先后出版14期。柳亚子给予大力支持并指明方向,他在给《大分湖》写的创刊词中写道:“《大分湖》月刊的宗旨怎么样呢?我以为应该整理旧掌故,鼓吹新思潮,而对于地方上行政教育的腐败,土豪恶棍的横恣,都应该切实监督,严正讨伐,不要做寒蝉仗马的报纸,那才不辜负《大分湖》三字的好名词呀!'

《大分湖》与南社有着密切联系,创刊号上即报道了新南社成立的消息,占据了报纸半壁江山的文人唱和文章及诗词,其作者多系南社中人。

柳亚子对他非常看好,说过“分湖后起之秀,吾推凌太昭”、“昭懿学问渊博,思维极敏銳”,评其《紫云楼詞》“婉约动人,清新可咏”。既可以看莘子诗词精湛,也反映出凌莘子在南社的重要地位。

1915年,柳亚子在家乡黎里组织酒社,凌莘子积极投入,撰写了许多诗篇,痛骂袁世凯,指责主和派。柳亚子为诗歌宗唐学宋问题,与朱玺、成舍我等人展开笔战。

1915年2月,凌莘子加入范烟桥组建的同南社,当时他登记使用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凌凯成”。他与范烟桥过从甚密,信只来往频繁,其中有的信公开刊登于《同南》社刊上。1917年9月30日,凌莘子与黄病蝶二人介绍范烟桥加入南社,随之而来的是20余名同南社社员参加南社,壮大了南社队伍。

1917年8月17日,凌莘子与12位黎里镇南社社员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声明,指斥成舍我混淆视听,表示“誓不与此獠并立”。8月29日,凌景坚发表《与柳亚子书》,批判同光体,指责朱玺、成舍我、王无为,怀疑他们受当道者主使,企图“为独夫民贼拔下眼中钉”(《民国日报》1917年8月29日)。接下来,又参与204名南社社员支持柳亚子公开启事,支持柳亚子与同光体的斗争,反对分裂南社的阴谋。

凌莘子家藏古籍较多,柳亚子搜罗乡邦文献时,得益于莘子不少。凌莘子是个活跃分子,参加南社的多次雅集,参与南社在苏州虎丘举行的20周年纪念,1935年11月10日,在苏州虎丘,为陈去病举行公葬,凌莘子跑前奔后,不辞辛劳。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经柳亚子推荐,凌景坚与柳亚子在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共事,1935年7月,凌莘子国民党吴江县直属第六区(芦莘厍周)书记。这也为新中国初期镇反时给凌莘子埋下了祸根,他被捕后,柳亚子曾去信吴江县公安局,大意:“凌是思想进步、爱国的,希望认真调查核实,公正处理。”  据柳亚子外孙柳光辽教授回忆,凌莘子曾去京城找过柳亚子,是外公安排光辽给凌莘子购买了回吴江的车票。


图片

四.柳亚子与南社社员凌惠纕王大觉伉俪

凌蕙纕(1900-1929),字纫芳,是凌莘子的妹妹,她于1916年加入南社,入社号754号。由于家学渊源,凌蕙纕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吟诗填词,样样在行。

她的丈夫更为出名:王德钟(1897-1927),字大觉,号幻花,青浦人。王大觉祖上本是书香之家,他是凌莘子的同学。1912年,王大觉参加柳亚子等人组建的南社,与柳亚子、陈去病、费公直等人结成了忘年交。

1917年初,王大觉与凌纫芳结婚。婚前,大觉与莘子时相往来,结为莫逆,对纫芳的思想言行十分了解。纫芳对大觉的为人与才华心中有数,两人的恋情潜滋暗长,互相倾慕。婚后,双双同游姑苏,赋诗填词,夫倡妇随,其乐融融。两人莘塔、周庄轮流居住,安于清贫,谈诗论文。大觉每有作品问世,纫芬就是第一个阅读与评论者,而且往往总能提出中肯意见,供大觉参考采纳。

图片



1917年夏,王大觉凌纫芳与费公直、朱璧人、朱琢人、柳抟霄、柳率初、朱云光等在周庄成立正始社。正始社团结了邻近乡镇的中青年文人诗友十多人,积极宣传南社倡导的共和宗旨,被大家公推为社长。1919年,由大觉辑成的《正始丛刻》第一集面世。社员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大半使用白话文写作,倡导共和,反对军阀独裁统治。

1920年,陈去病,从广东回到周庄小住,招柳亚子来周庄聚会,大觉与费公直、凌莘子、柳率初、沈君匋等在贞丰桥畔的小酒楼雅集。柳亚子称之为“迷楼”,八天四集,留下诗词四百余首,后由柳率初编订成《迷楼集》。次年冬天,大觉又与柳亚子、陈去病等到浙江嘉善西塘镇的乐国酒家聚会。当时,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誓师北伐,令乐国酒家的会聚兴奋异常,所作诗词汇集刊出成《乐国吟》一册。1923年,柳亚子与陈望道等人,根据当时新文化运动发展的需要,发起创建新南社,提倡气节,引纳世界新潮流,大觉夫妇与弟弟德錡积极参加。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青浦、昆山一带,成了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的战场。周庄地处偏僻,四处环水,交通不便,闭塞之镇反倒安全,涌来了不少难民。大觉与弟弟一同发起成立周庄红十字会,救济难民。战事平息,两人又组织医务人员施药种痘。由于操劳过度,肺病发作,只得到苏州金阊医院治疗。一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又回到家乡投入红十字会工作。同年冬天,肺疾再次大发,卧床10个月,于1927年中秋节逝世,年仅31岁。遗下之水、之湘、之泓三个女儿,后以弟弟德錡的儿子之泰作为嗣子。

大觉一生著作极多,生前有自编《风雨闭门斋诗稿》,身故后,妻子蕙纕与弟弟德錡多方搜集,合辑为《风雨闭门斋遗稿》,计诗稿5卷,文3卷,卷首有陈去病所作的《王玄穆》传,南社社友丁逢甲、沈昌直、柳亚子、凌莘子作序,于1930年出版。

年前我去了上海青浦区王大觉的出生地渔荇村,也就是现在的淀西村,走进王大觉文化纪念园,渔荇青箱四个大字十分醒目,雕像下面是王大觉一生的简介,他们夫妇与柳亚子先生吟诗唱和声仍在他们故居的上空回响着。

图片

五. 柳亚子与新南社会员凌昌焕

凌昌焕(1873-1947),字文之,江苏省吴江县莘塔镇人氏,1900年27岁时迁居上海。柳亚子称之为表兄,他是凌退修的侄孙,是平望名士凌昌燧的堂兄,凌昌遂有个儿子也非常出名,名字叫凌景埏。凌昌焕比柳亚子大十多岁,亚子觉得他人相当开通,两人见面时,是无话不谈的。

凌昌焕作为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早期的编译者,是新南社社员和南社纪念会成员,可见柳亚子对他的影响相当的大。

1906年,凌昌焕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1907年由黄炎培校长聘为上海浦东中学教员。浦东中学是上海的名校,培养了不少英才,如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邓拔奇、陈培仁等;社会名人张闻天、范文澜、钱昌照、王淦昌等等。

1912年6月14日,凌昌焕经杜亚泉先生的介绍又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工作。1920年,凌昌焕在编译所理化部工作,与之共事的同仁有:杜亚泉、寿孝天、杜就田、吴和士、郑心南、许善斋、杜季光、骆绍先、黎麓丛等诸君。商务编译所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以多名人而著称:黄炎培、陈叔通、沈雁冰、胡愈之、郑振铎、马叙伦、郭沫若、竺可桢、周建人、叶圣陶等等,最多时达300多位。这些志同道合者走到一起,是“筚路蓝缕、煞费苦心,得成一种辅助教育的新事业”。

图片
图片


凌昌焕在这大的文化氛围里,可谓是如鱼得水。一国振兴看教育,教育振兴看小学,小学振兴看课本;新文化运动的大潮里,学校渐兴,出版蓬勃,凌昌焕参与了商务印书馆编(译)著中小学新课本的热潮。主要有:《共和国教科书新理科教授法》(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生理学》(1914年)、《中学新撰动物学教科书》(1916年)、《三好学植物学讲义》(1918年)、《自然》(1923年)、《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法》(1936年)、《小学自然科教学法》(万有文库)、《动物标本简易制作法》(1947年)。教科书的演进也从古代人物、农业社会、修身守性,渐进至现代文明、科学知识、公民意识;说礼也说理,爱仁也爱人。

笔者曾从旧书店购得商务印书馆于1932年12月出版的《新学制自然教科书》,编著者:凌昌焕,观后心灵震憾。当年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著名的新文化倡导者与教育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巨大,柳亚子先生与凌昌焕前辈功在干秋、彪柄史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