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社会上仍有传言,说大剧院的消防安全有问题,因为消防等级不高,而且没有通过消防验收,因是中央抓的重点工程,所以才“放水”。没想到我的正本清源的任务还很重。因此,有必要对此事一文讲清始末。 大剧院的消防设计 首先要说明的是,国家大剧院作为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按照国家规定,为一类防火建筑。 由于大剧院设计方案的椭圆造型,使得其地下部分面积很大,且平面布局极不规则,导致防火分区复杂,加之舞台和大空间建筑多,舞台又是极易着火的区域,因而早在设计方案评选的最后阶段和方案确定之后,大剧院的消防安全就已成为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的热点问题。业主方和设计方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还在建筑设计方案深化阶段,法方就完成了相对完备的消防设计。业主委员会多次同北京市消防局和公安部消防局共同研究消防措施,并请北京市消防局组织消防专家,包括编制国家防火规范的专家进行论证。论证会一致认为,在此阶段就能完成如此完备的消防设计,这在我国绝无仅有。由于当时我国的防火规范不能完全覆盖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所以法方在防火分区、人员疏散、排烟方式、超大空间火灾报警和消防水系统等方面采取了法国或欧洲规范。论证会提出,我国防火规范可覆盖的必须执行,不能覆盖的可借鉴国外法规和经验。最后的结论是,本项目的消防设计是可行、有效的,也为完善我国的防火规范做出了贡献。
随后,业主方、设计方与消防专家又进行了多轮研讨。在大剧院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估会上,专家们对消防设计给予肯定。法方根据中国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甚至疑问和担心,进一步深化了消防设计。在大剧院工程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会上,专家们认为,大剧院初步设计的消防设计严于中国规范,且深度超过了初步设计的要求。为慎重起见,建议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再组织一次专家论证会。 据此,业主委员会提请北京市消防局会同市规委于2001年8月2日召开了大剧院工程初步设计消防安全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初步设计阶段能对消防设计达到如此深度实属罕见,业主方和设计方高度重视消防安全,严肃认真地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值得赞扬和感谢。大剧院的消防设计考虑周全,特别是对舞台等易燃区域和观众厅、公共大厅等大空间,在防火分区、火灾报警、灭火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一应俱全,且标准高,堪称“消防百科全书”。对国内消防设计规范涵盖不了的部分,采用欧洲规范,弥补了国内的空白。 大剧院的消防措施 1、防火等级:按规范要求,大剧院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构件选用的材料均需满足一级耐火极限的要求。因此,大剧院所用的建材,除钢筋混凝土、金属构件、石材等不可燃材料外,所有木质、布质等可燃材料都作了难燃或阻燃处理,如舞台幕布。玻璃也做了防爆处理。 公共大厅歌剧院(左)与戏剧场外部施工现场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大剧院内部结构复杂,没有标准层,防火分区多,因而在不同的区域设有不同的智能火灾探测器和可燃气体探测器。例如,观众厅、公共区域、办公区域、设备用房采用烟感探测器,舞台和大空间采用大空间火焰探测器和远红外探测器,地下停车场采用烟感探测器和温感探测器,电缆层采用红外线探测器,走廊及楼梯口处还设有手动报警器,保证在火灾状态下没有探测死角,没有遗漏联动的点位。齐备的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特别是具有火焰探测功能的智能型超大空间远红外对射与双波段火灾探测与报警系统更是填补了我国消防规范的空白。 3、灭火系统:室内、室外均设有消火栓,室内设有自动喷淋系统。不同于一般大型公建的是,大剧院还专门设置了高压水炮用于保护公共大厅壳体和三个剧场建筑。顾名思义,水炮比水枪更大,即射程更远、水量更大、水压更高。这是专门用于大空间灭火的,这在当时国内还不多见。高压水炮共18门,其中固定水炮10门,分别设置在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的建筑顶上,移动水炮8门。 4、防、排烟系统:中国规范对大空间的排风当时没有具体规定,大剧院公共大厅和壳体内采用自然排烟加机械补风方式,并在壳体屋面顶部还装有92扇电动天窗,按3圈排列,用于消防排烟,能迅速把有毒烟雾排到室外并及时补充新鲜空气,同样填补了规范的空白。其他部分均采用机械排烟方式,疏散楼梯采用正压送风,以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鸟瞰大剧院 5、防火、防烟分区:因大剧院面积大且集中,平面布局和立面楼层都不规则,因而防火、防烟分区也因地制宜采用了局部分区的办法,即发生火警时将局部人员疏散,并自动关闭局部火灾区域,使火情不致蔓延。 6、舞台灭火系统:这是剧院建筑的消防特点所在。舞台是火灾事故多发地,在最容易起火的歌剧院、戏剧场舞台的上方,设有雨淋灭火系统。顾名思义,雨淋比喷淋水量更大。而最有特色的是,为防止舞台的火灾危及观众,在舞台区与观众厅之间、各舞台之间专门设置了金属防火幕,发生火灾时防火幕会自动或手动下降,将舞台区与观众厅以及各舞台完全隔离。当火灾超过3小时,设在歌剧院和戏剧场舞台台口上方的水幕降温系统自动开启,也可手动控制。
大剧院歌剧院舞台 7、人员疏散。大剧院人员密集,特别是演出时有上千至几千观众集中在观众厅。因此,大剧院消防设计采取了比我国消防规范的规定还要严格的疏散措施。一是北、南出入口两条主通道足够宽敞,通行量相当大,足以满足观众疏散需要。二是在-3.08米和-7米处共设有四条总宽为80多米的疏散通道。三是在建筑周围-11.5米处专门设计了一条8米宽环形敞开式消防通道供消防车通行和内部人员疏散。经详细计算,从观众厅到建筑外安全地带人员疏散时间为5分钟,小于中国规范的6分钟。 8、消防人员灭火。消防车通过大剧院东南、西南两个坡道可迅速驶入环形消防通道。通道宽度可满足两辆车行驶或停靠及人员通行。通道上有6个入口可直达建筑物内,消防员可通过入口处及建筑物内的消火栓进行灭火。 9、消防控制系统。大剧院的弱电系统中专门设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简称消防控制系统或消防系统。消防系统能够实现集中监控、统一调度、报告火灾位置、及时疏散人员、启动灭火设备迅速扑灭火灾,为火险的早期发现和突发火灾的紧急处理提供有效可靠的手段。大剧院消防系统为集散式控制,在主体建筑设一个消防控制中心和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三个消防分控室,在地下停车场设一个消防分控室。该系统由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气体灭火、消火栓监控、自动喷淋监控联动、防排烟监控联动、火灾应急广播及声光报警、消防通信等子系统组成。 以上这些主要措施,再加上日常的严格管理,可确保大剧院消防“固若金汤”。 大剧院的消防验收 消防验收是大剧院整个工程8项验收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当时正式演出的前提条件,中央领导和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有明确要求。陈平(时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国家大剧院院长)和万嗣铨(时任大剧院业主委员会主席)高度重视,亲自挂帅。从2007年6月6日消防验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新组建的国家大剧院与大剧院业主委员会联合成立了消防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由我(时任大剧院业主委员会党委书记、国家大剧院副院长)任组长,下设土建组、装修组、机电组、弱电组、综合组,按照当年9月试演出、12月开幕演出的时间倒排工期推进验收工作。我对验收工作的要求是必须做到指挥统一、组织落实、措施到位。领导小组组织制订了周密的实施计划,做到周计划、日检查,并建立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从消防验收开始到结束,我总共召开了24次消防验收工作例会和20次非例会,及数不清的碰头会,研究、落实、推进消防工程进度及消防调试中的整改力度,理顺验收所涉及的内容、资料、专业厂家等,对消防系统逐项检查,逐项落实。 消防验收中难度最大的是消防联调,因其涉及的专业多、厂家多、系统复杂,且任务量大、时间紧迫。自当年8月20日起,专业消电检公司全力配合大剧院消防验收。为促进联调工作同时展开,自8月27日起分别按照音乐厅、歌剧院、戏剧场、201区(大剧院壳体北侧地下区域)、203区(大剧院壳体南侧地下区域)等区域和风、水、电、电梯等专业成立了消防联动调试组,分区划段进行联调。9月20日由专业公司对火灾报警联动程序进行了检查。 在整个消防验收工作中,业主委员会工程部朱正林、陈阳欣、阮彤,大剧院安保部任铁岭、刘宣,施工总承包联合体彭成均、张勤,总监理高玉亭,现场设计负责人张秀国,及总包土建分部、装饰装修分部、机电分部和负责消防施工的中消总公司、负责弱电施工的北京玛斯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付出了巨大努力。 在北京市消防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数不清的整改,市消防局本着“特事特办、提前介入、确保安全”的原则,于9月20日对大剧院工程进行了消防初步验收,保证了试演出的消防安全。消防验收工作由市消防局副政委范德明挂帅,消防局建审处处长赵克伟具体负责。由于大剧院规模大、功能多、结构复杂,因此消防验收不可能一次完成。验收工作分初步验收、验收、复验收三个阶段进行。经过五次消防分项验收,终于在2007年11月20日通过了国家大剧院工程(除小剧场外)消防验收,为开幕演出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五次验收时,范德明、谭林峰(市消防局防火部部长)、赵克伟等悉数到场。最后的结论是国家大剧院建筑全部符合有关规范标准并能满足日常演出安全要求。 由于小剧场是后开工建设的,在小剧场建成后,我又组织了小剧场消防验收工作。经多次协调、整改,市消防局于2009年9月26日给业主委员会核发了小剧场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