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新日:保护古树名木•传承自然遗产

 三北文体 2023-05-16 发布于浙江
王新日作品

保护古树名木·传承自然遗产

──写在漆工镇开展古树名木普查之际

王新日

古树名木是地方悠久历史的象征,他保存着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了更好的挖掘和保护这仅有生态资源。继续传承好大自然的馈赠,经县林业局工作安排,我县于今年4月份开展了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漆工与其他兄弟乡镇一样也吹响了古树名木普查的号角。历时二十多天的艰苦奋战,共调查出我镇古树名木1042株,其中:500年以上古树16株、300年以上古树19株、100年以上古树1007株;普查出100年以上古树群6块。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登记、建档,落实养护管理责任,实行挂牌保护。在我镇林业发展和生态资源保护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彰显了我县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和各级党委政府爱护自然、保护生态资源的高度重视。

漆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古树名木普查工作。

自县林业局召开布置古树名木调查工作后,漆工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开班子会,会上分管林业班子成员谢志斌传达县林业局古树名木普查会议精神。这次古树名木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因考虑到乡镇当下的早稻种植、环境卫生治理等其他重要工作也不能耽误,因此,在人员和时间上都进行了合理谋划,科学按排,周密部署。在调查期间,漆工镇党委书记邵吉星和镇长沈小贞先后多次询问我镇古树名木调查进度等相关事宜,还十分关切叮嘱调查人员的安全问题。镇分管林业领导谢志斌亲临调查第一线调度指导普查工作;镇农业农村办带领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调查工作。正因为有了党委政府各个领导高度重视,各村(居、分场)密切配合,镇多方人员通力协助。才使得我镇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有序开展,扎实推进,高质量如期圆满完工。

古树名木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是承载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象征。它历时弥久,源远流长,见证着多少沧海桑田世事的变迁!蕴藏着多少美丽的传说。诉说着多少神奇的故事。

──“丛林里”红色古树群。地处梅溪河畔。弯弯的梅溪河环绕湖塘而过,哗哗的河水仿佛诉说着古树群的前世今生。该古树群面积近30亩。内有百年以上古树195株。含有16种乔木树种组成。可堪称:江西省珍稀物种繁多保存较为完美的罕见的古树群。

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少年时期经常来到这片群林勤恳晨读。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与闽浙赣农民运动领袖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传播革命真理,酝酿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随着党和政府重视红色基因教育。后来将这片古树群进行了合理打造。将此地块命名为:读书园。在原来古树群内充分利用林间空地,科学布局多条联通林间甬道。用大小均匀的鹅卵石镶嵌在混凝土中平坦甬道穿行在十多米长的亭廊。亭廊纯属木头构造,古色古香。亭廊两壁记录着方志敏同志革命生涯的峥嵘岁月。其内还设有凉亭和现代化公厕,供游人享用。境内不时设有花园,花园培育珍稀奇花异草。花草的芳香,沁入心脾,令人舒适无比。那高矗入云的多种苍天乔木密布整个园中。虽是古老物种,但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及其良好的生态可堪称天然氧吧,使人身临其境,若深吸一口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空气,顿时解乏,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因此,每年接待前来观光红色旅游和学习志敏精神等党史教育人次可达10万。这片古树群现在成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志敏精神”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漆工镇呈现“千年桂花树王”。漆工镇烈桥村小坞组邱家地块呈现一株桂花树。该树主干需要三人才能合抱,胸围可达5米,树高16米,树冠东西和南北冠幅均为23米。树龄约有1000余年之久。2021年被江西省列入古树名木中十大树王之一。神奇的桂花树王讲述着多么动听的故事:相传在很早(宋朝年间)以前,因避战争之乱,郑、刘二姓从葛源来到邱家(漆工镇烈桥村小坞组以北小山凹)乞讨。邱姓得知郑、刘处境艰难,同意他们在邱家定居并以廉价出售土地给郑、刘造舍。虽说是姓氏不同,但他们和睦相处,胜似一家。忽一日,有一僧人来到邱家化缘并讨些斋饭充饥,郑、刘两姓均对僧人热情款待。当时郑姓家中有老称因病卧床三年,四处寻医问药不管用。这让郑姓犯愁。僧人得知后便出房门,从不远处弄了些花草,吩咐煎水喝。老称喝下热汤,顿时大声嚎哭,浑身汗水淋漓。折腾数分钟,老称容光焕发,顷刻间精神抖擞。郑氏家人好生欢喜,对僧人千恩万谢。决意挽留僧人多住几日以表谢意。僧人不从,便迈出大门,郑氏家人随后追赶,等快追到僧人,忽然不见人影,一道白光破土出,直上青天。那冒白光处徒然间生长出一棵肥壮的桂花树。在场者无不目瞪口呆,面面相觑,郑氏长者见状,连忙高呼:天意,好兆头。从此,郑、刘两姓家人对此桂花树精心培育成长。此桂花树就是现在的千年桂花树王。当地人还流传着,因该桂花树是僧人的化身,所以后来只要是有人和畜忽病、忽疫等,就会到桂花树跟前焚香祷告,即刻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现代的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为了中国的革命,也曾经多次在此桂花树下与战友运筹帷幄,拯救民族于危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邱家地块定居人们早已迁居到现在的小坞。千年树王依然坚守在那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如今有修竹翠林相伴。站在树下仰天长望,透过枝叶看蓝天白云,景色溢彩;树干离地面约1.3米处自然开股,分为四大枝,俨然是一个家庭四兄弟情深意长,遵从祖训家规,和谐共生;然后各大枝分别又生节,节外分枝,枝生节,节分枝构成如同伞形状之美观;树的主体凹凸斑斑,特别是树王根基水土流失致使树根裸露,似乎告诉人们它经受了岁月的磨难和甚至战火的摧残,彰显着千年树王百折不挠,傲然挺立很强的生命力。该桂花属于桂中金桂。加上吸取千年大自然养分之精华,故每到花开季节,花香飘荡着周边山谷、丛林、田野。此时,辛勤劳作的农民沁人心脾,顿时困乏消失!因此,该桂花树堪称古树名木中的精品——千年桂花树王。

──岁月悠悠情系古樟。漆工镇程家村程家组村边保存一株历史悠久的古樟。此树高18米,胸围750厘米,平均树冠25米。据该村李明秋老人介绍:这株古樟,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约在500年以前。横峰新篁住着一户李姓大户人家。家中拥有万贯家财。那李太公更是德高望重,善于解救百姓于危难。在地方上做许多积德行善的有利群众的好事。可堪称方圆百里知名人士。忽一日,李太公闲聊无事,便坐在自家池塘边,迷迷糊糊就睡着了。隐隐约约有个鹤发童颜老人对他说:您在阳间气数将尽,本来您只有50年阳寿。只因为您多做了善事,我保您活到今年8888日。为了您家继续保持好光景,待您百年之后,必须葬在离家中15里开外且墓地南西北三面靠房屋,只有东面与粮田相接。寓意着人丁兴旺,良田美池千倾。那个墓地位置形态特征全部倒映在自家池塘里,还特别交待墓地边有一株幼小的樟树苗。非此地莫葬也。说毕,老人离去,李太公醒来。连忙唤来儿子,将梦中一事说于知晓。不久果真李太公发病医治无效离世。儿子找来风水先生。把父亲的梦中描述说予他听。并以重金承诺!先生寻找墓地。找来寻去,结果找到程家村位置。于是将李太公葬于此地,并把墓地边樟树呵护成长。李太公下葬后一直多年,不但李户人家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墓地周边村庄人也和和美美。地方人如果有人得奇怪病,只要在此樟树底下焚香祷告,必定得到福祉。反之,若有谁去损坏樟树,那这人必招来祸灾。因此程家百姓对此古樟百般呵护。

以上讲述的仅仅是漆工镇古树名木背后故事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红色名镇有着丰富的古树珍贵生态资源,充分展现了革命老区多年来生态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同时,改善生态环境理念逐渐扎根与民众。他也是漆工这块红色土地上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持物种多样性的真实体现。彰显着我县天人合一的良好生态伦理。

通过我县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工作,精准记录了辖区内含有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从而引导和唤醒广大群众将“绿色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其中。同时,将下一步保护古树名木提高翔实可靠的科学依据。让古树名木得到有效保护和焕发新的生机。

2023·5·15

作于伟大的农民领袖:方志敏烈士故里(赣东北·弋阳九区)阳春三月·江南如画·江南水乡·山城弋阳·戈阳盆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倍出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新日 江西弋阳人漆工镇人民政府林业工作者网名:漆工王新日,业余时间,热爱散文、杂文创作以及时事新闻报道,为伟大的农民领袖方志敏烈士的家乡──革命老区的经济腾飞而努力尽一份绵薄之力,力争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大量作品均与工作的特殊性质有关,并且散见于省、市、县的有关部门宣传教育的专刊以及知名网络平台:《暮雪诗刊》《诗艺国际

 


关于我们

    大别山神话,成立于2017年4月17日,迄今已发布一百多位文友的原创内容8000余篇,成立至今几乎每天更新!大别山神话文章内容同步到企鹅号、百家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