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崽青蛙”考验管理绣花功

 nizijun 2023-05-16 发布于广东

      作者:张冬梅

  身穿青蛙服,手里提着的一群“小青蛙”,脖子上挂着收款二维码……最近,“卖崽青蛙”火遍网络,活跃在多地大街小巷。5月14日,“网红卖崽青蛙上海落网”话题冲上微博热搜第一。

  “卖崽青蛙”因蠢萌的造型和有趣的互动,吸引了不少粉丝,但因其经营合法合规性的问题,也时常成为被整治的对象。“卖崽青蛙”被罚让不少网友觉得“好笑又心疼”。但城市管理也有法规,可爱的“外表”下,也该有守法的心。

  应该看到,穿上蛙服的“卖崽青蛙”沿街兜售青蛙气球,和街头摆摊商贩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还是在兜售玩具,所以也不必戴着滤镜去看待。马路不是市场,经营必须合规,这是守护市民生活的题中之义。于执法部门而言,违法违规行为理应及时纠正,该罚的还是要罚。更何况,在一些地方,“卖崽青蛙”不戴头盔骑电动车,在街头滋扰行人,种种行为都给城市“添堵”,确也不能放任不管。

  该拿“卖崽青蛙”怎么办?其实,从网络热议中不难看出公众的真正期待:既不希望“一刀切”地让“卖崽青蛙”从城市街头销声匿迹,也不希望其无序发展给现实生活带来风险隐患。在此意义上,不妨给“卖崽青蛙”这类小生意腾出一些生存空间,规范引导其合理有序发展。既要看到“卖崽青蛙”对丰富街边消费、提升城市烟火气的积极意义,也需要加强监管创新、柔性执法,对这类新业态进行妥善管理,在多方诉求、多重目标中寻求更大“公约数”。

  从“卖崽青蛙”说开去,于城市而言,如何呵护和引导新业态,考验着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前段时间,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淄博的烟火气受热捧,都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具体到“卖崽青蛙”的管理上,如何将之纳入依法经营的轨道,做到既顾城市“面子”又保摊贩“肚子”,既守护一方烟火又不妨碍城市秩序,值得更多关注和探讨。对此,不妨疏堵结合、柔性管理,一方面可探索通过划定活动区域、时间等方式予以规范;另一方面,对消费者观感不佳甚至扰乱公共秩序的兜售行为予以治理。如此,才能更好促进城市治理与经济消费、民生改善相向而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