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校门口值班的安波(右一)与教师在雨中为学生架起“彩虹桥”。 学校供图 ■好校长 校长名录 安波,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十四五”中小学国培计划专家,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人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齐鲁名校长。 “办好学校,就是要造福一方老百姓。老百姓认为我们好,我们的学校才是真的好。”安波说。 2012年起,安波开始担任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校长,历时9年,这所城区新建学校成长为当地优质品牌学校。2021年,组织安排交流轮岗,安波又来到老牌名校济宁市第十五中学担任校长。此时的济宁十五中,已发展成“一校四区”、师生近万人的大集团学校,发展中面临着骨干教师稀释、育人质量下滑等诸多问题。 直面困难,真诚行走。安波坚持以良师的情怀任一校之长,在迅速稳定学校危局的同时,不断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面对新建校和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集团校,他是怎样带领学校不断成长、实现蜕变的呢? 建新校:做精神家园的“掌门人” 2010年,年仅33岁的安波开始担任济宁市实验初中副校长,2012年,又被推选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此时,在他的心中荡漾着对学校美好未来的憧憬——要办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学校。 一路走来,他乐此不疲。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济宁市实验初中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基础建设还在进行中,很多工作都要从零开始,并不为大家所认可。安波带领师生拔草、清理校园卫生,艰苦创业。 2014年是安波担任校长后最繁忙充实又痛苦的一年。这一年,学校餐厅公寓改造启用、田径场塑胶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同时启动,安波没有休息一天,而此时他父亲却因肺癌住院。每天往来穿梭于医院和学校之间直至父亲离世,安波心痛又无力,这段经历让他更加珍爱生命,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 两年后,济宁实验初中崛起于城区北部。 “一所学校只有培育先进的文化,才能孕育凝聚力、创造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安波带领学校团队集思广益,对学校愿景、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管理制度等进行系统分析、规划设计。 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安波引领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将国学经典的精髓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中,确立了以儒家文化、运河文化为主体的学校文化体系,通过挖掘、整合与提升,将其转化成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学校文化需要不断积淀、融合、提升、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每位教职员工充分感受到在学校共建中的使命与荣耀,学校文化进一步外化为行为——校风正,人心齐,肯做事,做成事。济宁实验初中一步一个台阶,快速发展起来。 建校10周年之际,每位教师都收到了来自安波的一份特殊礼物——他的第一本著作《歌唱着行走》,这也是学校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结晶。“我不喜欢空谈,我认为,校长最需要恪守的是责任。校长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事业、一种追求。”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安波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一座美丽如画的花园、快乐求知的学园、精神成长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师生共同向往、共同圆梦的地方。 解危局:做学校变革的“设计师” 来到济宁十五中这所传统名校后,校情、学情、师情都变了,学校面临的是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优质师资稀释、质量下滑等新问题。 “大道至简,行稳致远。”安波认为,学校发展离不开先进的办学理念,要不断完善办学理念,以此凝聚人心、重塑制度、指导教学、规范管理,形成学校的“文化生长圈”。在此基础上,安波提出创建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备精良、教育特色鲜明”的优质品牌初中学校的发展愿景,逐渐赢得教师们的认可和支持。 “在抓好学校软文化建设的同时,安校长排除万难,努力改善学校办公环境,不到一年时间,更换了所有老师的办公桌椅,解决了老师20余年办公条件差的问题。”济宁十五中总校区办公室主任闫卫华说。教师们在点赞的同时,心气更顺了,干劲更足了。 如何让办学质量迅速走出低谷?安波的法宝是,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平等的优质教育,坚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同“学”成为“同”学,让同“组”成为同“助”。 “我们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测试发现,学生如果单纯地自己去学习,他的知识可能会在两周内遗忘90%以上,但通过合作学习,能给别人讲出来,遗忘率能降至60%。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大大增强。”安波说。 “这实际上践行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帮兵’的互助学习模式。”济宁十五中教导处主任徐林说。在学习济宁市实验初中经验的基础上,济宁十五中的小组合作模式也更新到了3.0版本。疫情期间,安波又带领教师们丰富了线上班级学习共同体、师生关爱共同体、家校合作共同体等多种互助关爱学习形式,保障教育教学效果。 在安波看来,做校长最幸福的,莫过于精心设计和真实创建一所自己热爱的学校。他和教师们确立了办学目标——“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在课程建设、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探索。 “我们将课程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组织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也完善了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开拓了一条实践之路。”该校南校区执行校长文贵义说。 通过课程建设与“学习共同体”项目的研究,安波先后两次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不断推动学校向新优质学校迈进。 心连心:做师生心中的“彩虹桥” 《中庸》有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化。”2020年5月7日,临近放学,气温骤降,下起了雨。此时正值居家隔离刚刚解封,学生们体质普遍较差。当时,正在校门口值班的安波,迅速带领值班教师在雨中排成两排,撑起伞,将学校大厅和校门口的道路连接起来。许多路过的教师、家长也纷纷加入到队伍中来,伞挨伞,心连心,架起了一座“彩虹桥”。学生们在伞下有序出校,温暖地道上一声声“老师,辛苦了!” “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要眼中有人,心中有爱。”安波说,“假若今天伞下经过的孩子们,明天遇到风雨时,能主动为同伴甚至陌生人撑起伞,我们就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筑牢了学生做人的根基。” “风里雨里,校长在这里等你!”安波的手提包里常年装着值勤袖标,每天不管走到哪个校区,他都拿出袖标与值班的校区负责人、教师们一起值勤,现场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在教师面前,安波是良师益友,是教师们专业成长的“彩虹桥”。 1997年,安波刚参加工作时,20岁的他和大多数青年教师一样迷茫,错过了由青年教师向合格教师升格的黄金时期。直到开始担任班级管理工作,安波对工作的态度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那时的我,几乎把学生作为生活的全部,无论走到哪里,学生都是我的牵挂。”在青年教师培训会上,安波现身说法,鼓励青年教师从担任班主任开始干起。 “当好校长,就要以身作则,切实依靠思想魅力、学识修养和实践智慧影响老师们。”安波鼓励教师们学会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构建以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为中心的“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 “大道至简,行胜于言。”安波说,“唯有真诚坚守教育初心,坚守教育的责任与爱,勇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才能真正走出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人是有福之人 ——对话安波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孙玉丽 记者:您每天上下学期间在校门口疏导交通,坚持这样做的初衷是什么? 安波:在我看来,做一名好校长,必须做好带头示范作用,俯下身子,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学校上。我习惯了每天6点起床,坚持带班值勤,维持交通秩序,安全护送师生们进校、离校。我觉得这是一份责任,而不是作秀,当我看到老师、学生们都安全地进入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时,我感到很高兴,也很欣慰。 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能仅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而应当作一种事业、一种追求。选择了教育事业,就选择了大爱、奉献、责任。每位教师都是爱的传播者,要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爱,并学会用爱去成就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记者:校长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首席教师”,您是如何促进教师队伍成长的? 安波:首先让教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的品质。教师的发展,一定要从一个“整体人”的发展角度去思考,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发展。要关注教师的品德与人格,关注教师的修养与境界,还要关注教师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师成长中,要始终坚持教师第一,不断加强团队建设,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记者:您认为“教育人是有福之人”,您如何理解“教育的福分”? 安波:教育是春风化雨,是让人心暖的叙事。我努力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让校园成为师生文化共享、生命共长的乐园和福地。每天走在校园里,看着孩子们在快乐成长,看到团结一心的老师们,我感觉我是幸福的。办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培养出能感恩、知礼仪、会学习、爱生活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做教师最大的福分。因为教育,我自己的生命也备受滋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