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人,16岁进汉宫作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公元前37年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她19岁挥别故土,登程北去,狂沙飞舞,马嘶雁鸣,奔赴未知的长天落日。到匈奴后,被封为 '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历代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诗歌、变文、琵琶曲、戏剧、绘画、邮票、雕塑,乃至话剧、歌舞剧、交响乐、电视剧等艺术作品。近三十年来,王昭君这个历史人物日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重视。日本、越南、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分别出版了王昭君的传记、专著或诗歌、论文、绘画、小提琴协奏曲等。可见王昭君已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影响越来越广泛。近百年来以昭君为题材的火花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赏心悦目。 王昭君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在民间传说中有“落雁王昭君”之说。王昭君其父王穰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也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其父王穰云:“小女年纪尚幼,难以应命”,无奈圣命难违。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泪别父母乡亲,登上雕花龙凤官船顺香溪,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历时三月之久,于同年初夏到达京城长安,为掖庭待诏。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后汉书》中记述:“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御,积悲怨。”早期有多版“昭君落雁”火花,图中昭君坐在船头怀抱琵琶,貌美若仙,但脸上仍带着丝丝忧怨思乡之情,身后有一童子执扇,说明生活还很优厚,一行大雁似坠落船头,暗指昭君有“落雁之容”,图上两角点缀松枝,有永远长青寓意。花友也有认为画的不是王昭君,其因卷标背有“船琴”两字,王昭君出塞不会坐船,另侍者是男童。如果说是在香溪时的昭君,大概可说通。制作者意寓如何,还应考证。 那一曲琵琶使飞雁肝肠寸断,从天坠落,成为佳话。早期昭君火花发现花图中的琵琶并不属于汉代琵琶。查阅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一书,书中考证,秦汉两朝中国出现两种琵琶,一种似“鼓鼗”的弹弦乐器,后来“鼓鼗”演化成了汉琵琶,也称之为秦汉子“阮咸”。三国时傅玄在《琵琶赋序》描写到,阮咸这种琵琶的音箱是圆形的,它的柄是直的,它有四弦十二柱。接着张骞和班超的两次西征打开了丝绸之路,由此汉以来从外域的波斯、印度等地通过佛教的形式传来了四弦琵琶和五弦直项琵琶,传来的琵琶首先在塞外流行开来,最后渐渐流入内陆地区,称“马上乐器”。辽宁棒子台屯东汉晚期古墓壁画和四川乐山虎头湾东汉岩墓画像石亦见“汉琵琶”,均为直柄,圆盘。1994年发行的“昭君”邮票中昭君弹得琵琶就是梨形直柄,相对邮票还是严谨的。核对“昭君出塞”火花,侍女举的乐器不像汉琵琶,很像南北朝才传入的龟兹曲项琵琶。“昭君落雁”火花中昭君弹得更不是汉琵琶,而是后期的月琴,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自晋代起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近代在中国女杰火花中昭君所抱琵琶,细观查均应是龟兹曲项琵琶。以上勘误不知对否,还请方家指正。 大漠的沙石曾聆听过昭君对家乡不舍的琴音,昭君在蒙古大草原深受世代人民敬仰,她以自己的辛苦和智慧,换来了民族的团结,带来了国泰民安。因此她的名字和事迹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不少火柴厂出的“中国历代女杰”火花中,都能欣赏到她那娇美的容颜,仰慕她那傲世的风骨。欣赏我收藏的安阳多色女杰、仕女旅游卡,北京名女和前门饭店名女卡,零陵、南海、上海日历和海虹宾馆仕女卡,郴州、大理、重庆、遵义等女杰贴中的昭君形象,均为传统的昭君出塞图的画法,美貌的昭君头戴红暖兜,(后人称之为“昭君套”),身披红斗篷,怀抱琵琶,有行走在塞外荒漠的特色,花图清新悦目,令之赞叹不已。南京历代名女贴,昭君则身披蓝斗篷,高举琵琶,大雁、明月做背景,又别有意趣。六安仕女卡采用线描构图,画法娴熟传神。六安四大美女、遂昌名女贴用了装饰画法,线条犀利,设色典雅。平遥仕女卡用黑底衬托人物,怀抱琵琶的昭君身裹飘带,好似仙女,雅致古朴。重庆合川名女卡,则把王昭君画的有些丑,也没抱琵琶,背景鲜花倒很美。麻城四大美女卡为彩色有景图,人物栩栩如生,构图井然有序,色彩浪漫秀丽。昭君在城外毡车前眷恋巡视着家乡。历代文学作品和传说中“昭君出塞”的骑乘不一,有说骑马“马上琵琶行万里”,有说骑驼“碛里明驼路几千”,有说乘车“明妃敛袂登毡车”。卡背为草书唐代孙逖《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诗“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唐诗虽不是写昭君的,但也很切题,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昭君出塞”事件,是封建社会中一个闪烁的亮点,王昭君是给人们留下永恒记忆的流星。昭君的故事永远被人传颂。昆明“昭君出塞”十二枚贴标,以恢宏大气的连环画面,描绘出这段历史故事。十二个画面分别是:“汉代王昭君”“匈奴单于求婚”“民族兄弟情谊深”“跋山涉水到边疆”“学骑学射学歌舞”“和亲永世结同盟”“匈奴温敦谋不轨”“晋庙大典遭阻拦”“昭君痛斥不留情”“温敦王等受审判”“隐患消除天下欢”“昭君美名天下扬”。昭君出塞带来了六十余年的边境和平,牛马遍野,两族人民安居乐业。就像《出塞曲》所唱“没有人看到过你绝美的姿容,却没有人怀疑过你的美丽,……你是汉室的一杆长矛或一把弯刀,抵御异族男儿的野心,避免生灵涂炭的破裂……”昭君出塞那年,汉元帝把国号改为“竟宁”元年,汉代“竟”即“境”,表示边境安宁意思,可见昭君出塞对双方都十分重要。昭君出塞后,在匈奴生下一男二女,约在王莽执政期间(公元9——23年)死于单于庭。内蒙有多座昭君墓,呼和浩特市南郊有一个昭君墓,据说墓周草四季常青,故称“青冢”。呼和浩特火柴厂有多套名胜火花中有“青冢”景观,火花上清晰可见墓前朝阳耸立的高大石碑,”昭君成为一道不朽的风景,那是与众不同的风景,到呼和浩特旅游住昭君大酒店,更是趣事,昭君为游人追思,礼赞,也为现代的经济发展再做贡献。 昭君千里去和亲,民族团结献青春。喜看胡汉烽烟息,欣听笙歌神州新。花意诗情顿时涌,举笔赞语字句殷。天下男儿谁能比,多才奇女抵三军。 怨恨情仇美人画,粉黛霓裳醉在花。遥思风流心中泪,倾听悲曲入胡笳。天香国色婵娟羡,千古梦怀春染霞。可怜红颜多薄命,难侃江山为汝垮。 昨日的丽人在花间展示着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颜让人羡醉。古代四大美女的智慧和修为,早已融为华夏精神和灵魂。媚眉绝世写进史书岂能评价为祸水?她们随着一个个剧场落幕而欣然去了。惊醒千古的梦涅槃成一把火柴,占尽沧桑风流又绽放出辉煌的玫瑰。 用几千年欣赏的眼神捧读火花,沧桑间的诗韵翰香也出神入化。翻阅历史美女们的故事总能引人入胜,那兵荒马乱的时代女子命运也连系国家。画笔正与一个个如花似玉美女灵魂邂逅,思绪在新的境界同旧的岁月对话。 又收几花美烂漫,皆为历史留芳颜。穿越喜剧难相遇,画梦丹青总留恋。千古故事侃红尘,百羡沉鱼慕落雁。宾至如归慰旅人,情思醉香笑云烟。 她们从东方传说中逶迤而来,那是历史最美妙的章节。楚楚动人的身姿,勾魂摄魄的媚眼,有沉鱼落雁之容颜,有闭月羞花之感觉。倾国倾城的美让帝王们怜爱,胡汉和亲的风流才当为女杰。 锡勒苍茫牛羊肥,那达慕会向往追。更喜五塔寺召耸,登临白塔颂宏伟。瞻仰敖包英雄敬,昭君青冢吊先辈。岁月如烟古迹在,塞外名城灿光辉。 入住酒店梦昭君,思羡落雁颂故人。出塞身许安天下,呼韩迎娶和汉亲。红尘琵琶声曲悦,大漠青冢埋赤心。明妃天姿花间赏,雅引诗诵起悲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