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刊研究 | 区块链驱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研究

 出版与印刷 2023-05-16 发布于上海

核心观点

  • 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可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中暴露的问题,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柔性基础,具体表现为:信息溯源,实现科技期刊数据透明化;智能合约,通过去中心化解决版权归属认证;公开透明,实现评议过程全纪录。

  • 区块链中的智能合约机制有助于期刊数字平台运行公开透明,并通过相关机制激励作者创作,督促评审专家认真、公正评审。区块链能够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提供刚性保障,为完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生态体系提供支持。

  •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价值流转模式主要包括两种。第一,点对点分配模式。作者将作品上传至出版平台即可完成发行,读者如果对该作品感兴趣,可直接向作者付费,作者与读者之间能直接进行交易,完成内容支付到作品变现的步骤。第二,收益再分配模式,即基于区块链创建的多方参与评价反馈的回报机制。作者将作品上传至出版平台后,出版平台按照编辑、评审专家和读者所做的贡献,将收益再次分配,以激发多方参与的动力,充分实现价值共享与内容共创。

  • 在政策支持层面,应制定有利于论文关联数据汇交管理、科技成果传播、科研资源优化共享的政策办法;应制定有利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运行的行业内区块链应用标准;应制定有利于明确贡献认定、版权归属等问题的指导性规范。

  • 在行业支持层面,应积极加强各高校、期刊编辑部、期刊数据库、期刊行业协会之间的产业合作,组建科技期刊出版区块链联盟;加强科研工作者对区块链的信任并完成数字资产的注册,实现研究数据、研究资源的安全共享,实现研究流程管理、研究结果检验和研究质量评价的交互关联;改善现有科研评价机制,建立科研工作者声誉数据库,依托智能合约使科研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完善以科研诚信为前提的管理机制。

  • 在技术支持层面,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合理融入区块链,打破个人、机构、平台等束缚,推进数据整合,打破行业壁垒,建立科技期刊区块链数字内容资产平台,构建数字内容注册−数字内容版权认证−数字内容评议−数字内容流通−数字内容复证−数字内容侵权追踪的产业链新生态体系,推动整个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题目 | 区块链驱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研究

来源 | 《出版与印刷》2023年第1期

作者 | 谭晓荷, 沈秀

作者单位 | 常州大学学报编辑部

Doi | 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11

* 基金项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基金资助项目“区块链技术驱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研究”(编号CUJS-QN-2021-050);常州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资助课题“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基于同行评议与学术传播创新”(编号 22DJSZ57)。

引用参考文献格式:

谭晓荷, 沈秀.区块链驱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研究[J].出版与印刷,2023(1):68-76.

摘要 |  探讨利用区块链解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基于区块链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柔性基础、刚性保障和创新服务,从政策支持、行业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方面分析如何推进我国区块链支持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转型,并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新生态体系。

关键词 | 区块链;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生态体系

→ 查看HTML全文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是在科技期刊出版全流程中,通过融合新型数字化技术,改变传统产业链的构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丰富新型服务供给。[1]随着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科技期刊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走上了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快车道,但存在诸多问题。例如:①数据内容完整度低。由于论文发表与科研过程相脱离[2]746,与论文相关的原始数据和研究过程通常不能完整呈现,从而造成同行无法重复或无法验证其研究结果等问题。②版权归属存在争议。科技期刊数字平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隐患,常见的问题包括合作作品版权归属模糊、信息数据难以追溯等。③论文评审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同行评议过程不公开、不透明,易引发评审信任危机。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点[3],能较好地解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为科技期刊科研信任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目前,围绕“区块链+出版”“区块链+期刊”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从宏观角度探究区块链应用于出版行业的可行性。唐俊杰[4]从内容生产、图书制作、发行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与出版产业融合的可行性,并对融合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陈晓峰等[5]探讨了在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期刊应用新技术创新发展的转型方向。郝烨等[6]从传统期刊发展瓶颈入手,探讨了区块链优化学术期刊出版的路径。二是对现有区块链支持的期刊出版平台案例的梳理。治丹丹[7]86-90,[8]以Orvium、Pluto Network、Katalysis等平台为例,分析梳理了现有区块链支持的期刊出版平台的特色运营模式。三是探讨区块链对期刊出版流程各环节的优化,包括编辑流程[9]11,[10]、同行评议[11]127,[12]、版权保护[13],[14]1003等。张允等[9]11提出区块链在期刊编辑流程创新机制再造中的应用,进而促进学术创新发展。郝淼闻[11]127-128提出在区块链支持下构建同行评议新生态模型,并着重分析了重点模块,以促进评议制度优化。孙婧[14]1003-1004指出区块链相较于传统的数字版权保护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及潜在的应用价值。四是关于区块链助力学术诚信及学术评价体系建设的研究。许洁等[15]从实践案例中提出区块链支持学术诚信建设的实施策略。李丹等[16]指出将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的理念——重构一种信任机制,应用在学术诚信体系构建中。余以胜等[17]针对学术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结合区块链的特性,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体系模型,并论证了构建该体系模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此外,现阶段关于“区块链+数字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内容的版权保护上。龚雪[18]分析了区块链助力数字内容版权保护的优势,并指出了现阶段区块链应用于数字内容版权保护所遇到的问题。张耕瑞[19]研究说明了区块链在数字内容保护场景下的应用模式和方法。

当前,从技术革新角度探究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生态变化的文献尚不多见。本研究试图从柔性基础、刚性保障和创新服务三方面分析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生态,并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新生态体系,为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转型提供借鉴。

一、基于区块链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柔性基础

区块链的使用可实现期刊出版流程透明化、知识产权认证精准化、数字内容开发深度化。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可针对性地解决目前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中暴露的问题,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柔性基础。

1.信息溯源,实现科技期刊数据透明化

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特点,为科技期刊编辑部在各成员之间建立同步、共享的记录系统,分别记录作者、编辑、审稿专家的投稿、选稿、审稿等过程信息,使过程内容的使用、跟踪变得更加实时便捷。同时,作者与编辑、编辑与审稿专家、作者与读者的每一个交互过程及交互数据都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呈现在区块链中,从而实现出版过程的透明化。

此外,区块链还可实现对科研数据的准确记录、管理与共享。作者可以上传与论文相关的所有数据,一方面用于支撑论文结论,另一方面实现科研数据管理与共享,以更好地解决研究结果无法重复或无法验证等问题。

2.智能合约,通过去中心化解决版权归属认证

区块链以时间戳的形式记录作者每次上传数据、撰写或修改论文的时间;共识算法、哈希函数、分布式账本能保证数据不被篡改,可确定作品的版权归属。智能合约技术类似于计算机语句“if-then”,当系统中某个特定的条件被触发时,系统会自动执行约定好的程序,具有自动化、可编程、公开透明、高效安全等特点[20]。因此,在版权归属认证中,通过智能合约的约束可以使具有多个创作者的作品的版权交易和收益分配自动执行,无须第三方担保,提高了用权效率。

3.公开透明,评议过程全纪录

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使科研成果得到同行认可,能够广泛传播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区块链中,科研成果从生产到发布的全过程都将被记录,形成一个有机开放的审查生态链[9]13。通过独立节点认证,同行专家的审查评议意见、编辑校对的加工意见、审稿进程、读者的评论等都被记录并公开呈现在相关科研成果的区块链中。这种全公开透明的评议过程不仅能缓解目前同行评议的信任危机,而且能提高同行评议的公正性及权威性。

二、基于区块链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刚性保障

1.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关键元素

周广猛等[21]指出广义的数字内容平台有4类关键元素,包括消费者、原创者、平台方和监管部门。通过对国外相关平台[22-24]的调研,笔者将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关键元素归为4类,包括读者、生产者、出版平台和监管方,下面对每种元素进行详细描述及分析。

(1)读者: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的消费者

科技期刊的读者可以浏览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中的数据内容,并对感兴趣的内容作出评论,从而形成读者与生产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社交互动。

(2)生产者:科技期刊内容出版的参与者

生产者具体包括三类:一是作者,作者是出版平台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二是编辑,科技期刊编辑不仅是出版内容和导向的把关者,更是学术创新和繁荣的引领者,通过审稿、编辑、校对和发布等环节保证出版平台的数字内容质量;三是同行评议专家,同行评议专家基于其精深的专业功底,通过审读稿件,对稿件的选题和内容作出判断并提出修改意见,提升期刊出版内容的学术研究质量。

(3)出版平台:为读者和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通过智能合约的管理模式,可自动过滤劣质内容,减少垃圾信息干扰,从而保证科技期刊内容的供给质量。信息生产传递模式将由“人—人”变为“人—智能合约—人”。[25]

(4)监管方:出版平台的管理及监督者

监管方既包括管理者,通常指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包括监督者,主要指社会公众、媒体等。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长期稳定运行,首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规范和指导;其次需要相关部门对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全流程加以过程监管,具体包括对从论文撰写到传播发行整个流程的监管,对平台中资产流动的监管,当侵权行为出现时对版权的监管等;最后需要社会公众、媒体等发挥监督作用,从舆论层面约束出版平台的行为。

2.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运转原则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运转主要基于以下3个原则。

第一,信息共享原则。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通过共识算法维护,参与者一旦就某项交易达成共识,其行为数据便被永久地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因此,在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上,能够实现科研数据的共享、编辑流程的共享、同行评议情况的共享等。在共享的同时,由于对不同的行为目的赋予不同通道,参与者只能见到各自通道内各节点的数据,因此又能确保数据共享的安全性。

第二,版权保护原则。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上传即确权”,著作权人省去了在第三方进行版权认证登记的环节。分布式账本技术确保科技期刊数字内容的链式数据真实和有效。在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作品一经登记随即增加一条带有时间戳的不可篡改的交易信息,并且平台能有效记录其流转的全过程,包括作者修改、编辑加工、专家评审等。这些记录信息可为解决侵权问题提供依据。

第三,自动执行原则。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采用的智能合约技术能为生产者、读者和出版平台提供收益自动分配的功能,是一种正向的激励方式,既能提供物质激励,又能提供声誉激励。“人—智能合约—人”的这种自动执行的信息传递模式解决了现有科技期刊传播发行中存在的效率低下、激励不足等问题。

3.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价值流转模式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价值流转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出版平台为主导进行作品传播、交易等权益控制及收益分配的模式,形成了去中心化的分配模式。作者在出版平台发布作品后,该作品的传播、交易等权益直接被授予作者,出版平台则通过代币激励等方式进行控制。一方面,通过代币激励充分调动作者、编辑、评审专家的积极性,提升作品质量;另一方面,激励读者参与作品的购买、评价、引用和传播,以保障出版平台健康平稳的生态体系。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价值流转模式中代币激励贯穿各个环节,可充分实现作者、读者、出版平台间的价值共享与内容共创。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内的价值流转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第一,点对点分配模式。作者将作品上传至出版平台即可完成发行,读者如果对该作品感兴趣,可直接向作者付费,作者与读者之间能直接进行交易,完成从内容支付到作品变现的步骤。

第二,收益再分配模式,即基于区块链创建的多方参与评价反馈的回报机制。作者将作品上传至出版平台后,出版平台按照编辑、评审专家和读者所做的贡献,将收益再次分配,以激发多方参与的动力,充分实现价值共享与内容共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健康循环的价值流转基于两个统一:①统一的用户群。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中,用户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对接平台中的所有服务,如身份认证、数据存储、投稿、修订、审稿、浏览、下载、评论等。②统一的资产形式。代币是出版平台中唯一的流通资产,可用于所有产品(论文,数据、评审意见等)的交易以及出版平台的收益再分配等活动,帮助构建资产流通的闭环回路。

三、基于区块链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的创新服

通过对现有区块链出版平台的服务模式和相关应用场景进行剖析,以下分别从作者、评审专家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提供的创新服务。

1.对作者的服务

(1)上传即公开,传播效率高

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一般要经过投稿—初审—复审(同行评议)—终审—编辑加工—校对—排版—印刷装订等流程后才能正式刊出,整个出版周期较长,且出版过程中主要是作者、编辑和评审专家之间的封闭性沟通,出版环节较为闭塞,传播效率较低。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则与之不同,因提供了上传即公开的服务,论文一经提交即相当于在平台上初步发表,并对作者的身份信息和投稿内容进行了即时确认[7]89,区块链上的任何注册用户都可以对此论文进行下载阅读、在线评议、数据验证等,既保护了论文版权,又提高了科研成果的传播效率。

(2)实时确权,安全共享

区块链具有按时间顺序组合的链式数据结构属性,可以满足在知识产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将作者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平台登记公开的诉求,使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就能同时接受其他读者的评议。这打破了只能在整个科研周期结束后科研成果才能出版传播的传统模式,实现了从一次性出版到持续性出版的模式转变[2]749。阶段性成果的公开,也打破了局限于作者、编辑和审稿专家之间的封闭性沟通,使科研变成一种开放、共享的综合性学术思辨过程。学术发表也不仅是呈现研究成果,其研究初衷、过程数据、实验方法以及研究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能在平台得以呈现。作者、编辑、评审专家和读者都能在出版平台内全面参与,进行不同思维的碰撞。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术创新,给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科研新人的研究热情,培育更多学术人才。

(3)动态评议,全程可追溯

在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能否得到合适的评审专家客观公正的评审,关系到稿件能否被录用发表。选择评审专家的原则通常为:是否有匹配的学科研究方向,是否在相关领域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是否有一定的学术地位,等等。其中,选择与稿件研究方向相匹配的评审专家大多依赖于期刊编辑对评审专家的选择。编辑通常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自建专家库或者采编系统自带的专家库中进行选择。但编辑对大多数专家研究方向的了解也仅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学科领域的细化、交叉学科的增多使得稿件内容多样性、复杂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很难精准选择评审专家,这将影响评审意见的可参考性,甚至可能出现误判、错判。一些前瞻性、创新性较强的稿件极易因没有找到合适的评审专家而导致退稿或不能及时发表,对期刊来说也损失了发表优质论文的机会。

区块链的使用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各节点均拥有完整的数据储存,注册用户可由公共接口见证其他用户区块链相关行为数据的生成,并参与自己擅长领域内容的评议。作者在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上提交初稿后,可使用代币鼓励相关领域专家或者点对点挑选专家参与稿件评审。由于一篇稿件允许多位专家参与评审,评审意见动态变化,因此稿件能够得到较为全面的评价。

此外,作者可以实时地回应评审意见,并拥有申诉权以及与评审专家平等讨论的机会。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作者可多角度对比思考众家意见,进一步修改优化论文。

2.对评审专家的服务

(1)自主选择,针对性强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使评审专家有效避免了研究专长、研究方向与稿件内容不匹配的问题。评审专家可自主接受或拒绝作者、编辑的审稿邀请,亦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稿件进行评审,随时给出评审意见并允许他人对其进行评价或展开讨论。评审专家的评议过程从传统的一次性意见变成了持续性、辩证性的学术探讨。此外,在出版平台评审意见一经提交便会同步加上独立、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及数字签名,这一方面有效确认了评审专家的工作贡献,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同行评议的造假。

(2)贡献认定,激励性强

区块链支持的加密货币激励机制,使被作者认可的评审意见和评审专家均可获得代币激励。一方面,认可评审专家的劳动付出,激励其参与更多稿件的评审;另一方面,展现评审专家的工作贡献,为其赢得声誉,使其不再仅是幕后的付出者。

此外,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数字签名使评审意见有了明确的版权归属,且全程可追溯,这种形式的版权认证能激励专家积极参与学术评审。评审意见能够得到其他专家的评价,这种交互型评审模式有利于专家对自身的评审工作进行自我审视、自我反馈和自我激励。

(3)隐私保护,安全性强

区块链分布式账本和加密技术支持专家匿名评审,且评审意见可被全部公开。一方面,专家个人信息不直接出现在同行评议板块,而是以随机串形式出现,很难通过简单的信息检索、碎片信息整合的方式推断出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作者、读者、其他专家在访问统一数据储存库,检验同行评议过程时,可以用加密技术对个人身份和其他机密信息进行加密保护[26]。这种开放式的匿名同行评议增加了对评审专家的隐私保护,有助于评审过程和评审结果更加公正、透明。

3.对读者的服务

(1)论文发表的见证者

在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上,所有参与主体的交互数据都被公开记录,作者的原始数据、研究过程、补充说明等也可在出版平台中共享,打破了传统科技期刊各出版环节的封闭状态。平台的读者均可全程监督、见证论文发表的全过程。这种更加透明的学术出版能有效改善学术出版商业危机及同行评议信任危机等[27-28]问题。

(2)论文评审的参与者

与传统科技期刊出版中只有编辑和评审专家参与审稿不同,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开放了读者协同审查机制。读者既可以充当审稿人参与论文的评审,也可以对其他评审专家的评审报告进行评议和讨论。区块链上的时间戳和独立节点认证允许每位注册用户均可以在开放平台上进行评议、内容增补,这些意见都会被全程展现在成果中,并获得版权确认。一旦这些意见被作者认可,也会因其贡献而获得代币奖励[7]86。这改变了以往因职称、资历等因素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参与论文评审的情况。

(3)论文数据的复证者

传统的科技期刊通常发表的是具有创新结果的“成功”论文,作者只能按照所谓的“学术出版标准”进行投稿,涉及“失败”或“负面”经验的论文难以问世,造成其他研究人员重复试错,导致科研资源浪费。区块链支持作者将论文背后的相关信息数据(如相关的验证性研究、试错性研究、负面性结果等)以完全可追溯的方式公开,实现论文和相关数据的永久关联。读者不仅可以引用正式发表的论文,还可以借鉴其研究经验,有效避免了研究人员的重复试错,提高科研效率。

四、区块链推进我国构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生态体系的启示

国外在应用区块链解决传统学术出版痼疾上做了诸多尝试,为我国应用区块链实现科技期刊转型指明了方向。笔者从政策支持、行业支持、技术支持3个层面出发,分析如何推进我国区块链支持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转型,并提出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新生态体系。(见图1)

图 1  基于区块链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新生态体系

1.政策支持

区块链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数据在安全、透明的条件下开放共享,这与我国在国家层面上重视开放科学不谋而合。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并先后制定了《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管理办法》《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等。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政策和法律是实现开放共享的基本保障,国家层面的部署和规划有助于深度推进区块链在各行业的应用。[29]细化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应制定有利于论文关联数据汇交管理、科技成果传播、科研资源优化共享等相关政策办法,有利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运行的行业内区块链应用标准,有利于明确贡献认定、版权归属等问题的指导性规范。

2.行业支持

区块链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领域应用的前提是研究内容的数字化。因此,要继续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进程,利用新兴技术改变相关群体孤立存储数据的状态以提高行业生产力。具体来说,应积极加强各高校、期刊编辑部、期刊数据库、期刊行业协会之间的产业合作,组建科技期刊出版区块链联盟;加强科研工作者对区块链的信任并完成数字资产的注册,实现研究数据、研究资源的安全共享,实现研究流程管理、研究结果检验和研究质量评价的交互关联;改善现有科研评价机制,建立科研工作者声誉数据库,依托智能合约使科研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完善以科研诚信为前提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30]

3.技术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指导行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31]。《意见》要求严格落实版权保护制度,彻底打破制约创新的行业垄断,改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准入管理。细化至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创新发展,应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合理融入区块链,打破个人、机构、平台等束缚,推进数据整合,打破行业壁垒,建立科技期刊区块链数字内容资产平台,构建数字内容注册—数字内容版权认证—数字内容评议—数字内容流通—数字内容复证—数字内容侵权追踪的产业链新生态体系,推动整个科技期刊出版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未来的学术生产将不再仅是个体的静态产出,而可能演化为区块链上学术共同体的共同生产。区块链驱动的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有可能成为存储个人研究经验或科学知识的知识公链的一部分,在信息生产传递或获取中形成“人—智能合约—人”的信息传播模式。区块链的迅速发展为学界和业界带来了新的机遇,其技术优势可支持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平台重构价值生态体系,并解决科技期刊现有的系列问题,为科技期刊出版产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许洁,田继宇. 科技期刊产业链的数字化融合发展:目标与路径[J]. 中国编辑,2022,149(5):81-85.

[2]孟美任,张恬.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中国科技期刊全过程出版的探索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2,33(6):746-755.

[3]汪菲.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信数据共享技术研究[D]. 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0.

[4]唐俊杰. 区块链技术在出版产业的应用展望[J]. 中国编辑,2020(7):42-45.

[5]陈晓峰,蔡敬羽,刘永坚. 开放科学背景下区块链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 中国传媒科技,2019(2):21-24.

[6]郝烨,于文.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J]. 科技与出版,2019(11):66-70.

[7]治丹丹. 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科技论文出版平台Orvium特色服务运营模式及启示[J]. 科技与出版,2021(5):85-92.

[8]治丹丹. 区块链技术破解同行评议难题的全程多元应用:以Decentralized Science、Orvium、Pluto Network、Katalysis平台为例[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0,31(8):851-858.

[9]张允,张韵秋. 区块链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流程创新驱动研究[J]. 中国编辑,2020(4):9-14.

[10]谢文亮,曹渝,蒋美仕,等. 科技期刊基于区块链的审稿全流程监管机制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490-1497.

[11]郝淼闻. 基于区块链技术促进期刊同行评议制度的进化[J]. 科技传播,2022,14(7):126-129.

[12]治丹丹. 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科技期刊同行评议中编辑-作者-读者-专家新型关系重构[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10):1039-1045.

[13]黄龙. 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原理、机制与影响[J]. 出版广角,2018(23):41-43.

[14]孙婧. 科技期刊数字侵权现状与版权保护——区块链技术可行性初探[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10):1000-1005.

[15]许洁,王嘉昀.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出版信任建设[J]. 出版科学,2017,25(6):19-24.

[16]李丹,龙会芳,卢艳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期刊出版诚信体系构建[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5):116-121.

[17]余以胜,朱佳雨,许恩平. 基于区块链的学术评价系统模型构建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4):138-149.

[18]龚雪. 区块链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应用前景分析[J]. 传播与版权,2018(7):182-184.

[19]张耕瑞. 基于数字内容保护的区块链技术研究[D]. 深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18.

[20]WOOD G. Ethereum:a secure decentralised generalised transaction ledger[EB/OL]. (2022-10-24)[2023-02-16]. http:///paper.pdf.

[21]周广猛,姚苏,李琳,等.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内容生态价值链构建[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21,51(9):1559-1574.

[22]Orvium — Open and transparent science powered by blockchain[EB/OL]. (2018-05-3)[2023-02-16]. https://blog./orvium-open-and-transparent-science-powered-by-blockchain/.

[23]CALLAHAM M L,TERCIER J. The relationship of previous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of journal peer reviewers to subsequent review quality[J]. PLoS Medicine,2007,4(1):e40.

[24]Pluto Network. Breaking down the barriers in academia[EB/OL]. (2018-01-01)[2023-02-16]. https://assets.work/Pluto_white_paper_v04_180719_1355_BSH.pdf.

[25]吕星. 区块链与媒介内容生产应用[J]. 中国记者,2020(7):120-122.

[26]BEN-SASSON E,CHIESA A,GARMAN C,et al. Zerocash:decentralized anonymous payments from bitcoin[C]//2014 IEEE Symposium on Secury and Privacy. Berkeley:IEEE,2014: 459-474.

[27]李武. 开放存取期刊[J]. 出版经济,2005(1):55-57.

[28]王洪鹏. 呼吁学术诚信 加强科研规范:对施普林格撤稿事件的反思[J]. 学会,2018(8):22-25.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2021-03-13)[2023-02-16].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0]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EB/OL]. (2018-07-24)[2023-02-16].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7/24/content_5308787.htm.

[3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EB/OL]. (2015-03-24)[2023-02-16]. https://www.audit.gov.cn/n4/n18/c63918/content.html.

Title :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of Sci-Tech Journals Driven by Blockchain

Author : TAN Xiaohe, SHEN Xiu

Author Affiliation :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use of blockchai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chain of sci-tech journals, and realiz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publis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flexible foundation, rigid guarantee and innovative service of the digital publishing platforms for sci-tech journals based on the blockchain. Then, it analyzes how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digital publishing of sci-tech journal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olicy support, the industry support and the technical support. On this basis, a new ecological system for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chain of sci-tech journals based on the blockchain is proposed.

Keywords : blockchain; sci-tech journal;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ial chain; ecological system

编辑:许彤彤

审核:靳琼 熊喆萍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主管部门批准的学术性期刊。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领域教育、科研及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出版实务、期刊研究、印刷与包装、出版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等。2021年入选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期刊网站:

‍https://cbyys.

投审稿系统:

http://www./cbyys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