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娘”字的阐释

 率真爱心大使 2023-05-16 发布于河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从小我就会背唐朝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小时候背这首诗,完全是为了显摆,在小朋友面前,摇头晃脑的,好像自己多有学问似的,背得不亦乐乎。其实对于诗的内容,根本不懂,只觉得背起来怪顺口的,好像顺口溜,挺好玩。后来多少懂了一点诗意,仍然不以为然的。因为我身上穿的衣服就是妈妈缝的啊,不像现在到处是时装店,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只要有钱手到擒来。而且我也不出远门啊,算不上什么游子,妈妈大可不必操心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觉得,小时候的想法、看法真的是幼稚。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不管什么时候,妈妈都是操心的。不要说出远门了,即使上大街上玩去,妈妈也是提心吊胆的,怕孩子磕了碰了,被车给撞了等等。小时候穿着妈妈缝的衣服,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以为理所当然,当妈妈的不就是要给孩子缝衣服的吗?缝得好了心里挺高兴,缝得不好了还会跟妈妈耍个小脾气。现在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有时候回到家里,妈妈看到我衣服上的扣子掉了,还会说:“脱下来我给你缀缀。”我就像小时候那样,乖乖地把衣服脱下来递给妈妈。看着妈妈在灯下眯着老花眼给我认真地缝扣子,我突然心头一热,好像看到了几十年前妈妈给我缝衣服的场景,不禁感从心来,原来几十年了,我一直没有读懂妈妈。

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是妈妈的心头肉

妈妈这个词是现代用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古书里,都是以“母”或“娘”指称。“母”大概书面语用得比较多,“娘”是口语用得比较多。

其实,最早的时候,是通用“母”字。而“母”字不仅仅指母亲,而是泛指全部女人,以和“公”区别人之性别。从造字的角度看,“母”属于会意字,模拟一个女人盘腿坐着,中间一横像女人张开两只手,要把自己的孩子,甚至全世界揽入自己的怀抱,中间两点就象征着女人的两只乳房。这个“母”字其实就反映了女人的生理特征和社会分工。男人负责打天下,出人头地,丈夫的“夫”就表现了这一点。女人就负责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天下的女人千千万万,可是生养自己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妈妈。为了和其她女人区别,所以称呼自己的妈妈的时候,往往带一个“亲”字,即“母亲”。这也就是说,只有生养自己的女人才和自己最亲。不过,在古诗文里,用“母亲”一词的说法很少,大多都是以一个“母”字称呼,如“慈母手中线”。在这里,谁都知道“慈母”是谁,不会傻到以为“慈母”指的是别个女人。

现代称“母亲”为妈妈,这是一种时髦。其实在古代是不称母亲为妈妈的,因为称“妈”的或为妈妈的姊妹,如“姨妈”、“姑妈”,或为下人,如“奶妈”、“老妈子”。称自己的妈妈只有一个尊称,那就是“母亲”。

孩子永远是妈妈的宝贝

妈妈是现代语,母亲是书面语。古往今来,叫得最多的,也是最亲的,更是最接地气的,那就是“娘”。娘就是母亲,但比母亲更大众化,更生活化;娘就是妈妈,但比妈妈更有尊严与价值。

把“娘”字拆开来看,那就是女、良。良,好也,这就是说,“娘”这个词,表明了当娘的就是一个好女人。这是对“娘”的赞美。而反观“妈”字,拆开了来看,那就是女、马。马,当牛做马也。这就是说,“妈”这个词,表现出了妈妈平时的生活状态,一辈子操心挂意,当牛做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但是总不免觉得有点侮辱妈妈的意思在内,单单从分析这个字的组成结构出发,总感觉心里不是滋味。

再看“娘”,不仅仅是字面的赞美,无论史书典籍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凡是跟“娘”沾边的无不带有美好的意思。女孩子正值花季,人们会称为“姑娘”。美丽的姑娘、花一样的姑娘,看在眼里,听在耳中,是那么让人心旷神怡。谁家的大姑娘或小媳妇长得漂亮,会说这是个“美娇娘”,天生丽质,娇滴滴的,听着就那么可爱。女孩子结婚了,成为“新娘”,这个“新娘”的“娘”,其实就有点母亲的意味了,这是因为,结了婚以后,就要生孩子,就要当娘了,新一代的母亲就要出现了,要不人们祝贺的时候怎么总要说“早生贵子”呢?有意思的是,结婚时候的男人却叫“新郎”,而“郎”的意思就是儿子、孩子。女人结婚称“娘”,男人结婚称“郎”,可见,在古时候,女人的家庭地位是比男人要高的。可能这是从母系社会遗留下来的传统吧。在皇帝的后宫,皇后也好,妃子也好,统称“娘娘”,不管你是多大的臣子,见面了都要敬呼“娘娘”,不可怠慢和亵渎的。即使皇上,也只能称“天子”,虽然位列九五之尊,也只是一子也,而娘娘可是可以和天宫的王母同称“娘娘”的哟!

“娘”字,体现了女人的尊严和价值。

“娘”字,体现了女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人们的口头语中,“娘”也是很尊贵的。当人们不慎摔倒的那一瞬间,会不由自主地叫唤:“哎哟,我的娘呀!”同样的情况,在西方,却是“哎哟,我的天啊!”“哎哟,我的上帝啊!”“哎哟,我的主啊!”在这声不同的叫唤声中,反映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以天、主,以上帝为上,而我们中国以母亲为上。在我们中华儿女的眼里,母亲,娘,就是我们的天,就是我们的上帝,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娘,等于天就塌了。天下最可怜的人是谁?是孤儿,孤儿就是没有了娘,才落得孤苦伶仃,可怜巴巴。

口语称娘的多,老百姓叫娘的多。历史演变到现代,又多了一个“妈妈”的称呼。其实,“母亲”也好,“娘”也好,“妈妈”也好,都是最爱我们的那个女人,也是我们最爱的那个女人。称呼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读懂了娘对我们的爱了吗?理解了妈妈一辈子为我们当牛做马所做的一切了吗?我们“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娘”,就是最爱我们的那个女人

娘的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娘的爱圣洁,就像一片春意盎然的草坪,清新自然,芳菲宜人。我们生活在娘的怀抱里,会觉得天是那样的蓝,云是那样的白,风是那样的柔,景是那样的美。娘的爱是唯一没有被名利污染的净土,也是唯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珍宝。

娘的爱崇高,就像一轮呵护万物的太阳,用自己的炽热来温暖我们的躯体,使我们不至于受冻;用自己的灿烂来照明我们前行的路,使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用自己的博大襟怀来哺育我们的生命,净化我们的心灵,不仅仅使我们长大成人,更使我们懂得怎样做人。

娘的爱无私,就像那座高高的山,风雨来时,作为我们的屏障,让我们有所依靠;风雨去后,作为我们的保障,为我们奉献丰盛的果实。娘的爱无私,就像那条清清的溪,遇到急流险滩时,仍然唱着欢快的歌,让我们也跟着不知困难为何物,只知在母爱的氛围中开心;遇到深潭时,便静默无声,无论有多少纠葛与矛盾,都会以宽宏的度量,包容的品格,容纳百川,息事宁人。娘的爱无私,就像那条长长的路,不管你走到哪里,都会伴你延伸,让你的脚步始终都踏在母爱为你铺就的旅途上,护你一路走好。

“娘”的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

我永远忘不了,小时候我在外边玩疯了的时候,娘就会倚在大门旁,大声地喊我回家吃饭。只有回到家,才能吃饱饭;只有吃饱饭,才能长身体。我就是这样一天天长大的。

我永远忘不了,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忘记拿课本,有时候忘记拿作业,有时候忘记吃早饭,娘就会把这些送到学校。虽然家离学校并没有几步远,但是要经常做,再耐心的人也会烦的。可娘从来都没有烦过,多少年如一日。我就是这样一年年成人的。

我永远忘不了,我结婚的头一天,娘为我忙到半夜,恐怕什么东西没有准备齐全。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不会怎么铺张,但是妈妈尽自己最大能力为我准备。一边忙碌,还一边念叨:“傻孩子终于要结婚娶媳妇了,我可该歇歇啦!”然而,我结婚以后,娘一天也没有闲着,操心了第一代,接着操心第二代,现在又操心起第三代了。我看,娘是只要生命不止,这心就要操下去。

“娘”的爱是永恒的,质朴的,执著的

娘的爱是永恒的,不管风雨如何剥蚀,她总是完美无损,永不褪色的。娘的爱是质朴的,不管时代变化如何华丽,她总是清澈如水,原汁原味的。娘的爱是执著的,不管命运如何苦涩,她总是掏心掏肺,从不打折的。

娘是什么?娘就是你啼哭着来到人世时的襁褓,就是你睁开懵懂的眼睛看世界时的摇篮,就是你蹒跚学步时搀扶你的双手,就是你呀呀学语时耐心教给你的儿歌,就是雨中接送你上下学的小花伞,就是你熬夜备考时端给你的暖暖的奶茶,就是你远行时喋喋不休的嘱托,就是倚门盼望你学成归来的期待的眼神,就是你遭遇挫折时候的暖心的安慰,就是你误入歧途时候的语重心长的劝勉……

只有娘的爱是慷慨的。在春天,她奉献了美丽;在夏天,她奉献了热情;在秋天,她奉献了丰裕;在冬天,她奉献了希望。那么,我们做儿女的,能不能在我们的娘衰老的时候,回报母爱一缕浓浓的芳馨呢?

母亲节到了,我们跟妈妈道一声:您辛苦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更多
    热门阅读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