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丰沛】沛县丰乐村的沧桑历史及“二百单三孔”古桥

 金华303 2023-05-16 发布于江苏

文、图:小王说丰沛

文章图片1

(沛县大屯)丰乐村是典型的移民村庄,1851年(清咸丰元年)黄河决口蟠龙集,这一带尽被黄水淹没,原住民四散外逃。

过了几年,大水逐渐退去,这一片荒草湖泊、没有人烟,正好曹州府一带又遭水淹,那边的人们逃荒至此,便垦荒为生。

1855年,从曹州府郭城县来丰乐村时,只有7个姓氏人家,他们辛勤开荒耕作,第二年,他们种的麦子便喜获大丰收。

这一天,有一细心的人发现,在村东的高头上有一凤凰盘旋飞落至此,众人大喜,刚来到此便喜获丰收,又有凤凰的祥瑞。

故将村名定为:凤落村,以纪念凤凰落于此地。

后来取其谐音,又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义,改名丰乐村。

在丰乐村中还有个典故,看到这两个花瓶了吗? “丰乐村的两块碑上有几个锔子?你知道不? ”

丰乐村这两个碑一开始立的时候,这两个花瓶上有7个锔子,现在 (石碑风化)看不到了。

文章图片2

丰县清代碑刻 花瓶带锔子的纹饰

现在说得80多岁的人都知道,以前好比说,谁要说上丰乐去过,他 (别人) 要问你:“那你上丰乐去过,丰乐村那两个碑上有几个锔子?你知道不? ”

你要能说出来,这说明你到丰乐去过;如果说你说不出来,这个事 (去没去丰乐) 都不好说了。

在这个花瓶的上面刻有一个精美的纹饰,他模仿把花瓶打碎之后用铜子锔上这种残破的美感。

这个上面总共有7个锔子,外人到此,他看不那么仔细。

丰乐村是沛县著名的革命老村之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曾在此建立湖西秘密交通线的站点。

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元帅曾夜宿丰乐村,留下了一段佳话。

二百单三孔,水陆 (旱)大码头。(沛县大屯) 丰乐村的这座桥可谓大名鼎鼎,今天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这就是传说中的二百单三孔、水旱大码头,桥建于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说好的是二百零三孔呢?

原来桥边立有两通,光绪十七年立的丰乐村济众桥碑,最初是三孔桥,1953年重修时,改为四孔。运用谐音,称作二百 (碑) 单三孔。

别看现在其貌不扬,这座桥是以前运粮的必经之路,北边直通大屯、龙固,往南通八团,交通位置尤为重要。

碑首上刻精美的仙人、仙鹤、鹿、葫芦、兰花等纹饰,碑额:丰乐村 济众桥,立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

文章图片3

山东己卯科举人、注选教谕、滋阳汤保祜撰文;

郓邑庠生胡经野书丹,郓邑就是现在的郓城,庠生就是秀才;

铁笔山人李有典、马尚厚刻字,

胡经谟謄真。

丰乐村东临昭阳湖,村民开垦的土地多在湖滨,有河道相隔,道路泥泞不堪。村民行走,特别是沿湖收种极为不便。

光绪十一年 (1885年),村民边俊杰倡导,丰乐及周围的村民捐资修建济众桥,孰料事未成功,因劳顿而卒。

其子边东湖康续父志,在团民的共同努力下,历时6年,济众桥终于完成。

一篇碑文刻在两通碑上,还是比较罕见的。

文章图片4

碑上也记载,丰乐村紧临昭阳巨湖,景色优美,春和景明之时,与二三父老策杖,共同垂钓于桥畔,观平波绿缛间;

秋光沉寂、雾敛烟消时,带着酒在桥边,凭着栏杆东望,观湖天一色,闲鸥野鹤相与上下而飞,是一处盛景且心生欢喜。

汤保祜先生在丰乐村开设学馆3年了,每每他听闻边先生父子,与同社的诸君子乐于疏财、倾囊修桥的事迹后大为钦佩,故作文以记其实。

正所谓:一桥济众,功德垂万代;二碑流芳,声名著千秋。

作者简介王书法,字愍斋,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淮海民俗文化网》专栏作者、抖音“小王说丰沛”主播。1996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丰沛卧虎录》等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