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小从脑大从心
2023-05-17 | 阅:  转:  |  分享 
  
顶级抉择的智慧: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浮名驿路2023-05-16 21:29湖北战略总监,文化领域爱好者,活力创作者人类生存于世,
比拼的是脑力思维,但极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身体里还有一个更高级的系统,若能善用,成就非凡。1941年,德军对英国本土进行了猛烈的空袭
,英国首相丘吉尔经常在夜晚坐车前往防空阵地视察。一天晚上,他检查完一个阵地后准备离开。当助手准备为他打开车门时,丘吉尔却绕到了汽车
的另一边,打开另一扇车门坐了进去。不一会儿,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在汽车附近爆炸,差点儿把丘吉尔的车掀翻;如果从助手打开的那扇门上车,
丘吉尔可能就丧命了。事后,妻子问丘吉尔为什么要换到另一边坐,丘吉尔答道:「当我就要上车时,有个声音对我说『停下』。上天似乎叫我打开
另一扇车门坐进去,于是我就照办了。」故事讲到这,肯定有人会说:「周岭,你不是向来讲科学、理性吗?难道这种事情你也相信?」各位少安毋
躁,我既然引用了这则故事,自然是相信的,后面肯定会给出合理的解释。不过在解释之前,我还要给大家讲个更广为人知的故事,主人公也是一位
著名的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林肯的一位朋友曾向他推荐一位阁员,等见过面后,林肯却没任用他。朋友来问原因,林肯说:「我不喜欢他的长
相。」朋友说:「你怎么能以貌取人?这也太苛刻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面孔负责啊。」林肯回答道:「不,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
孔负责。」怎么样?两位著名人物竟然都如此感性,仅凭感觉就拍板做出了重要的决定,你确定不想了解一下感性的相关知识?一、潜意识的智慧在
之前的内容里,我一直强调理性的重要性,并把模糊的感性归入需要克服的天性的范畴,但这次我要为感性正名。为了方便理解,我把理性表述为意
识,把感性表述为潜意识,事实上它们就是这么回事。不过对于潜意识,学术界看法不一,比如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危险地带」,里面蕴藏着邪
恶,它会让人遵从原始欲望回到野蛮状态;但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潜意识是智慧的,它包含了很多理性无法涉及的东西,甚至包含了人类的集体智慧。
到底孰对孰错呢?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二者各对了一半。潜意识没有思维,只关心眼前的事物,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这是属于天性的部分,
同时,它处理信息的速度又极快,至少可达11 000 000次/秒,能极其敏锐地感知很多不易察觉的信息,这是属于感性的部分。而意识,
即我们的理性思考,处理信息的速度只有40次/秒,潜意识是它的275 000倍,二者的能力有着天壤之别。?这就好比两个人同时从北京去
天津,一个人是慢悠悠地散着步去的,而另一个人则是坐着火箭去的(飞机和高铁都无法表示这个差距)。这种快慢对比就会造成「认知错位」——
很多信息早已被潜意识察觉到,但意识仍一无所知。比如当你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感到些许不适,很快你就露出了礼貌的微笑,这表明潜意识察觉到了
一些不良信息,但这个过程转瞬即逝,思维根本察觉不到,反而给出一大堆分析和理由,让自己接受对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丘吉尔并不是迷
信,林肯也不是任性,而是他们捕捉到了潜意识发出的那一丝微弱的信号,这就是所谓的「凭感觉」——察觉潜意识发出的信息。洪兰教授在201
5年的TED演讲《脑科学揭露男女思考的秘密》中,说过这样一段经历。?20世纪70年代,洪兰教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读书,一个年轻的
助理教授在自动取款机取钱时被抢劫了,因为太紧张,她没记住抢劫者的样子而报警无果。但此后助理教授开始莫名地讨厌起自己的一个研究生。那
个研究生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喜欢穿破洞裤……而她自己的解释是那个研究生喜欢吃汉堡加洋葱,身上臭臭的,等等。后来警察抓到几个抢劫
犯,叫她去指认。她一眼就确定了罪犯——那个人长得胖胖的,头发到肩膀,穿着破洞裤……洪兰教授表示,助理教授潜意识里其实记住了罪犯的样
子,并发出了信息——让她开始讨厌那个样子与罪犯相似的研究生。但这些信息并没有进入意识里,所以理性意识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好做了
另外一通解释,实际上牛头不对马嘴。想不到我们潜意识的感性部分这么厉害吧?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身体里竟然还藏有这样一个高级的系统呢?如
果不善加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尤其是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它的助力,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二、凭感觉学习那么在学习成长的过
程中,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个高级系统呢?《好好学习》一书的作者成甲就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在《史上最简单的「不读书法」》和《隐形
的关键: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这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习方法——凭感觉学习。?比如在第一篇文章中他自创了一个「熔断不读
书法」。所谓「熔断不读书法」,意思就是在读书时一旦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停止读书之后做什么呢?围绕这个触发
点对自己提问。·为什么刚才这个点让我有启发?·我能够把这个启发点用在3个不同的事情上吗?·这个启发点有没有其他类似的知识?在另一篇
文章中,他又提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被某件事击中,「动了感情」,就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追问原因。·为什么这个电影桥段会让
我感动?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产品让我这么喜欢?是什么让它与众不同?·为什么我不由自主地沉溺于这段剧情了?这就是高手学习的方法:
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文中的触动来自感性,而提问则来自理性,感性在前,理性在后,这背后的原理就是通过
捕捉潜意识发出的信号进行感知。无独有偶,学习专家李晓鹏在《学习高手的三驾马车》一书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方法。他的读中学的侄女赵璐向他请
教学习的秘诀时,他只说了3个字:凭感觉。这个答案让赵璐简直不敢相信。对此,他解释道:「不管你现在是什么水平,这一招都管用——就是凭
感觉!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题目,不用理它;一眼看过去就头痛、不知道在说什么的题目,也不用理它;只有那种大致能看出点思路,但又要动
点脑筋的题目,一定要多做。这个就是中间地带,是你能够进步最快的地方。」看出端倪没?「凭感觉」之所以被称为顶级的方法,是因为它能帮我
们感知真正适合自己并需要的东西,让自己处于学习的「拉伸区」。如果单纯运用理性,我们通常会向优等生看齐,把眼光放在那些最难的题目上,
想着如何追赶他们;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就会在最简单的题目上打转。?图2-1理性、感性、天性的选择倾向读书也是这样,如果单纯运用理性,
我们通常会在看完整本书后花大量时间梳理作者的框架、思路,以此来表明自己读懂、读透了这本书;如果顺从天性,我们可能就放下书本去玩手机
了。鉴于此,更好的读书方法或许就是你在读完整本书后过几天再问自己:现在你印象最深的触动点是什么?牢牢抓住这个触动点,去关联、去实践
,就会获得最大的收获,而其他的内容则可以先放到一边。这也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
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因为在拉伸区
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可见,学习虽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在合适的区域内,我们依旧可以体验到轻松和
有趣,如果你感受到的总是痛苦和无趣,那十有八九是感觉不对——要么在困难区煎熬,要么在舒适区打转。三、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学习只是冰
山一角,感性的力量适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面临重大的人生问题时,如选择伴侣、确定职业、寻找人生目标等。对于成长而言,很多读者最
大的苦恼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个人若是没有人生目标,纵然每天有吃、有喝、有书读、有班上,也会像一个迷失的人一样,内心没有喜悦
、生活没有激情,甚至会厌恶自己,因为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很多人为了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费尽心思地分析什么事情最值得做,
最后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变得很有钱」或「被别人崇拜」。这样的目标不能说有错,但往往不能长久,也无法给人真正的动力,因为这是理性思维权
衡利弊和考量得失之后的结果,其动机往往来自「自我索取和外在评价」,时间一长,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使动力枯竭。真正的觉醒者往往会有意
无意地用感知力来代替思考力,比如《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的作者一稼就提出了6条寻找人生使命的建议。·这个世界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你最
想帮助哪些人?·什么事让你废寝忘食?·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让自己感动?·你最让人感动的时刻是什么?·如果没有任何经济压力,你会如
何度过余生?·闲暇的时候,你关注最多的是哪方面的信息?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什么事情让自己最触动,而不是用脑去思考什么事情最有利。理智
的分析和计算无法解出内心的真正需求,唯有感性的觉知和洞察才能让答案浮出水面。而且正确的答案往往都是利他的,因为真正长久的人生意义和
幸福只能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坚毅》一书的作者卡洛琳·亚当斯·米勒提出了3个类似的问题。·设想你即将离开世界,回首一生会为什么事情
而后悔?·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你年轻的时候是怎么度过闲暇时光的?回答这3个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动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因为直视
死亡可以简化一切事物,让自己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对于你喜欢的人物,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只要让你深深地着迷,就可
以从这些人物身上反射出内心理想的自己;而年轻的时候没有家庭、工作负担,那时的追求更加遵从内心,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干扰。或许我们每个人
心中早就埋下了人生目标的种子,只是成年后被生活压力所迫,理性思维开始权衡各种利弊,不愿承认或刻意忽略自己原有的梦想,而感性力量却始
终在帮我们守护和珍藏那些理想。如果你现在还没有人生目标,不妨用上述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发现,理性思
维虽然很高级,但在判断与选择方面可能并不具有优势,它那蹩脚的性能实在无法与灵敏快速的感性媲美。所以,先用感性选择,再用理性思考,或
许是一个更好的策略,尤其是在做那些重大选择时。诚如洪兰教授的建议: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这话不无道理。四、如何捕捉感性感
性能力虽然很厉害,但它看起来虚无缥缈,我们该如何捕捉它呢?以下做法不妨参考一下。(一)「最」字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让你眼前
一亮、心中泛起波澜的人和事,脑中灵光乍现的想法,遭遇的痛苦,等等。学会捕捉它们,并深入分析挖掘,往往会有丰厚的收获。(二)「总」字
法。平时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来的某些重复念头,或是心里总是挥之不去的事,这些通常都是我们心中最放不下的事,是情绪波动的源头。当我
们有意识地去审视并消除它时,自己会变得更加平和。(三)无意识的第一反应。关注自己第一次见到某个人、第一次走进某个房间、第一次做某件
事时,心中出现的瞬间反应或第一个念头。心理医生在了解患者时往往也会说:不要思考,告诉我你脑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因为第一个念头往往是
来自潜意识的真实信息。不过,产生第一个念头的过程很短,如果不刻意练习可能感知不到,因为理性思考很快就会接替潜意识发挥作用。(四)梦
境。梦境是潜意识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可能是内心真实想法的展示,也可能是灵感的启发。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在非常疲劳的情况下做梦梦到
一条首尾相咬的蛇,这条蛇成了他发现苯分子结构的线索。聪明的潜意识早已找到答案,然后借助梦境去提示他,幸运的是,凯库勒捕捉到了。(五)身体。《美好人生运营指南》一书的作者一稼曾经喜欢高强度运动,因为理性告诉她「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然而,她每过4个月就会莫名其妙地大病一场,直至一位中医医师告诉她:「这是你的身体在罢工,告诉你它不喜欢你的运动方式,你要学会多倾听身体的反馈。」她恍然大悟,从此选择了更柔和的运动,再也不莫名其妙地生病了。身体不会说话,却是最诚实的。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不适,都会通过身体如实地反映出来,记得多关注这些反馈。(六)直觉。给一些来路不明、无法解释的信息开绿灯,就像丘吉尔一样。
献花(0)
+1
(本文系暗域魂源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