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 小石头 潘家园旧货市场是我周末闲逛的好去处,人来熙攘中,必然有我的身影,或蹲或站或移,时不常踮踮脚,让酸麻的腿脚能舒坦一些。耳畔人声嘈杂,然而目光却始终游走在旧书摊上,希望能在其中找到最中意的旧书。岁月的光阴让这些书籍泛出古旧的暗淡黄韵,无论厚薄,都呈现一种沧桑感,哪怕是刚刚被摊贩收拢来的新版书籍,在此氛围中也显得深沉了许多。摊位逼仄,绝大部分书籍被搁置在一席布料打底铺展开的地面,书画类的东西则被挂在靠墙的壁面或柜子上,显得凌乱嘈杂,恰恰是这种无序的摆放,反而吸引更多人去认真搜寻,希望偶得好书。常来常往,许多旧书氤氲岁月沧桑,纸页泛黄,字迹或被水浸漫或痕迹愈加浅淡。书籍种类不一,字迹大小迥异,从细微处能看出南北印刷排版的差别。随意翻翻,页面会发现主人残存的淡淡笔迹,有批注,有感悟,还有偶记的日期和事件。只言片语,让人倍感亲切,仿若故人相视一笑,虽心照不宣,彼此却早已心领神会。文字牵线,爱好搭桥,熟络至极。手中的书籍愈加沉重,搁置在脚边,在一堆乱糟糟的故纸堆中执着翻找,怎奈腿脚酸麻,眼花缭乱,半天光景倏忽飘逝。揉揉眼,抬抬腿,提着付款后的书,依旧不忍心别离此地,心里念念不忘,期待下周再来“淘宝”。淘来的旧书售价低廉,与新书昂贵的价格相比,有点小巫见大巫,绝非一层级,犹如剑客之于老农,在寒光裹挟的阵阵剑气之中偶见一老农在挥鞭斥牛,让人不禁哑然失笑。逛旧书摊,大概得益于儿时对连环画的喜爱。那时刚上小学,校门口摆有零食、玩具、小人书……各种小摊小贩刺激着孩童的神经。放学后,小脑袋们挤在一起,人头攒动。我对糖果、玩具兴趣不厚,更多的倒是铺了一地的各色小人书,磁石般吸引着我的眼球。《杨家将》《薛刚反唐》《精忠报国》《罗成之死》《杨七郎打擂》《八锤大闹朱仙镇》《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智取威虎山》《海岛谍影》……每一本小人书都蕴藏着一广阔天地,一旦翻开就收不住手,非得看完不可,否则心里堵得慌,犹如说书人惊堂木一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戛然而止,吊人胃口,让人抓耳挠腮。小人书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读完后细细品味,咂摸其中的味道,让人回甘沁心脾。有时因贪多,待摊主收摊了,还恋恋不舍,只得囫囵吞枣地随手翻翻。彼时的一两分钱看似不多,却耐不住“日积月累”的消耗,从父母衣兜中抠唆出来的几分钱早已进入摊主腰包。当其他孩子在吸溜糖果时,我却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偶尔头撞电线杆,龇牙咧嘴的疼才能把人瞬间拉回到现实,惹得同伴哈哈大笑,讥我成了“书呆子”。我对书籍有天然的热忱,爱阅读,爱收藏,父亲专门打制的木箱中盛满了各种小人书,反复翻看,甚至能背诵其中大部分情节。小人书线条简洁,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充实厚重了我的童年时光。年长后,读大部头的书籍,如《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智取威虎山》,才发觉其故事更精彩,一旦捧读,便会手不释卷,必须一气读下来,倍感畅快。“燕园三老”张中行写到:“我也逛厂甸,也许应当算作半俗半雅。半俗,是看红男绿女,挤在豆汁摊上喝豆汁。半雅,是驻足于一个连一个的书摊前,希望能用廉价的钱买到自己喜欢的书”。随着年岁渐长,我更喜欢在热络喧嚣中逛林立的摊位,偶遇书摊,顿时迈不动步子,必俯下身停留翻看。“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我夹杂在爱书人中寻找廉价旧书,恰佐证了“进大书店,不如进小书铺,进小书铺,不如逛书摊”这种俗谈。我以低廉的价格买了不少过期的杂志和旧书,捆扎停当,将其装入手拉车,一路拖回家,累到胳膊酸麻,依旧乐此不疲。虽然电子产品充斥,周末我依旧喜欢徜徉在旧书摊前,在翻检挑选的过程中,享受片刻安闲。若寻得一本适宜的书籍,依旧会心情激动,似水年华也荡起涟漪,显得波光粼粼。关于作者 小石头,文学爱好者,闲暇之余喜欢码放文字,享受写作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