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浐灞最贵人文美

 老赵说事 2023-05-18 发布于陕西

如今浐灞锦绣美,古时河网多交织。森林茁壮而茂密,气候温润宜人居。

中华民族摇篮地,繁衍生息地之一。六千多年前这里,浐河之滨半坡人。

进入母系的社会,洪庆现存有遗址。上游蓝田有猿人,商代文化有遗址。

说明古代的浐灞,历史文明之宝地。新筑西南双寨村,传周幽王为宠妃。

修建行宫所在地,秦国发展多壮丽。公元前的645年,秦晋战胜于韩原。

秦穆公、已大胜,彰显霸业称威风。穆改滋水为霸水,在霸水东筑霸城。

秦孝公、在霸城,设置芷阳有有县城。秦亡之后汉代兴,霸就渐演变灞名。

灞河本从豁口村,上古在此进入谓。几千年后改向西,抢占浐河道入渭。

后令浐河成支流,惹得才子陈忠实。诗兴大发留名句,让人看后颇受益。

“涌出石门归无路,反向西,倒着流,杨柳到岸风香透,鹿原峙左、骊

山踞右,夹得一线瘦。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

不住,过了灞桥,昂首掉头,东去一拂袖。”《青玉案.滋水》记载有。……

自古浐灞名人多,有关典故我来说。“秦王霸上送王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刘邦霸上约法三章”、“韩信墓与火烂村”、“昭君和番过灞桥”……许多

有关灞上的老故事,流传青史,久传不衰。细细品味,让人神思飞扬矣。

隋唐长安盛世好,折柳增别灞陵桥。绿柳成荫灞河岸,河堤游人多不断。

桥头修建有长亭,折柳以表示挽留。垂柳依依恋不舍,难分难舍而惜别。

唐朝诗人叫钱起,作有佳品送别诗。“灞上春风留别袂,关东新月宿谁家?

官柳依依两乡色,谁能此别不相忆?”。最凄怆的李白诗:“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愁绝不忍听”。感动后人记心中。唐代诗人王昌龄,灞桥席王村的人。

浐灞一带多秀丽,是本厚厚历史书。参观浐灞世园会,观众个个都陶醉。

贵在人文自然美,又有广阔的水域。独一无二浐灞园,让人留连而忘返。

世园盛会顺利开,伟大中国添异采。新形象、新西安,欢迎世人来参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