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收藏大家——韩基成/张长彬

 冰凌花文学 2023-05-18 发布于黑龙江


市收藏大家——韩基成


文/张长彬

听到原市收藏协会会长韩基成因病不幸去世的消息,心里很是悲痛。回忆和韩基成交往的岁月不胜感慨,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十年来,我几次采访过韩基成。记得最早的一次是2003年8月份,那之前,韩基成举办了勿忘国耻、教育后代的日军侵华罪证展览,展品丰富,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证,对全市青少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采访了他。一走进位于煤机厂门前的三楼居室,使人眼睛为之一亮,会客厅两侧藏品柜摆满了各类收藏品,最醒目的就是有关日本侵华的各种罪证展品。大到日军的行军锅,小到日军用的瓷碗、瓷瓶,林林总总,使人大开眼界,仿佛使人进入日军侵华罪证陈列馆。

韩基成一边介绍一边把我领到阳台,指着地上的箱子说,这里是一部分日本侵华的实物,有日本遗留下的手雷、刺刀、头盔等。在卧室他又拿出收藏的日本指挥刀,日本国旗、侵略东北的地形图,反映日本侵华书籍就有“731纪实”“大东亚补给线”“中国慰安妇”,在上万张照片中就有反映日伪时期照片数百张,其中就有日本1936年建的鸡西火车站照片,日本设在滴道的岗楼照片,日本设计鸡西发电厂图纸,还有日本拿人做活体试验的各种资料,看完使人激起无比的愤怒,对日本侵华罪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采访后,我写出了《让后代记住这段历史》的文章,刊发在鸡西广播电视报上。

第二次采访是2009年7月份,在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富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到麒麟山风景区寻访他的民俗馆。

一进民俗馆,使人耳目一新。五个展区上千件展品琳琅满目,大到木弯钩犁、石磨、扇车子,小到大烟枪、牌九、掏耳勺、三寸金莲鞋。既有远古时期的猛犸象化石、野牛角化石、新开流出土的石斧、石马、石杵,唐代的陶杯又有清代的印模、钱匣子,民国时期的座钟、油灯,日伪时期的升、掏灰耙、“快马子”,墙上还挂着各种绘画作品,如清代刺绣《牛郎织女》《云肩》、清代状元之卷“原手写稿”,清代光绪丁亥抚梅道人徐枋的国画等。

此时,韩基成向黑龙江省诗人采风团介绍他的展品。他从藏品的文物价值、收藏价值、民俗价值及宣传价值几个方面向参观的人介绍。参观团一位来自富锦县成员说,这个民俗馆有特色,具有人文景观、展品丰富,大开眼界,反映出咱们东北民俗风情。作协田成章说,这些展品很珍贵,这里是进行中华民族历史教育的基地,很有意义。市文物站站长常志强告诉我说,韩会长这个风俗馆在全省也是颇有规模的,他收藏的有国家一级文物,也有二三级文物,老韩是个干事业的人,据知事人介绍,中央电视台三次播出了老韩搞收藏的事迹,在中央四频道“走遍中国”栏目和中央台十套“人与社会”栏目播出过“老韩的宝贝”,在中央电视台播出24分钟,这可给咱们鸡西争了光。

韩基成对我说,这些收藏品,现在不抢救就永远的消失了。你看这个弯钩犁,我就找了几年时间,在小恒山一个偏僻的山沟农户房后找到的。那个拴马桩是在鸡东半截河子发现的,雇了个三轮车拉回来的,市里各个废品收购站我都去过。有一次在滴道的小造纸厂,我翻捡那些废纸,发现了溥杰致肖玉深的一封信,我如获至宝的买回来。所有这些藏品就是这样一点点收藏起来,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投入上百万元,我的心血都花在这上面上。

韩基成说,办馆几年来,有十多万人参观我这个民俗馆,七台河、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鹤岗都有人远道而来参观,还有一些外国朋友光顾过。韩基成表示一定尽全力把民俗馆办好,让我们子孙后代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

我写出了人物专访《韩基成和他的民俗馆》刊登在“北疆名人”2009年8月15日第八期上,以后多次到他位于市文化广场东侧的民俗馆,对他每一点收藏都关注过。也写出了一些文章,宣传这位我市的民俗大家。

最近的一次联系也是几年前了,我记得好像2020年1月5日,他来电话邀请我前去聚一聚,我匆匆忙忙赶去,结果在中途不幸跌倒,住院,换了股骨头,行走太不方便了……以后就很少出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了。

笔短情长,回忆和韩基成交往,使我受益匪浅,也更激励自己勇往直前,不虚度晚年。

作者档案

张长彬:1947年4月出生,下过乡,在市广播电视局当过记者、编辑,高级编辑职称,高级政工师。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大量的小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报告文学。曾任市作家协会宣传部长、秘书长、副主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