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善建:我的九姑

 京都闻道阁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京都闻道阁作者索引总目

九姑生于1952年,是鄂东北大别山区一个平凡而又极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平凡,是因为她像其他农村妇女一样,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精打细算,没有很特别之处。不平凡,是她用心培养两个孩子,如今成家立业了,自己也70多岁了,仍不忍闲着,力所能及地做事,并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享受、感恩并紧跟这个伟大的时代。九姑的经历,让我从一个侧面窥见国家和社会在时代变迁中的印迹。
我父亲兄弟姐妹共7人,5男2女,九姑最小。严格来讲,九姑是我的二姑,但她在大家族女姊妹中排行第九,所以我们称她九姑。生九姑时,奶奶已40多岁了,属高龄产妇,加上那时生活条件很差,所以奶水严重不足。九姑还吃过我大伯母的奶水。长嫂如母,说得没错。
父亲弟兄5个,在五叔结婚分家前,上面4个已分门立户,大姑也已出嫁,五叔与爷爷、奶奶还有九姑同住。到五叔分家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九姑还未出嫁,父亲与伯叔们就商议两位老人赡养之事,那时父亲退伍回乡后已当了十几年的村干部,鉴于大伯和叔叔各家都有各自的困难,他就发挥他那一向以身作则的承担精神主动讲道:哥和老三、老四小孩多负担重,老五刚成家要用钱的地方还多,两个老的我供一个,你们四家共供一个,九妹随她自己,愿去哪家就去哪家。结果是伯母与婶婶们选择了脾气温和的奶奶,四房轮流赡养。为人正直、刚强健谈但脾气也比较烈性的爷爷来到了我家。九姑也自己选择来到我家。她从小与我母亲(我称娘)感情很好。我父母结婚时,九姑才3岁多,婚后不久我父亲就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去了朝鲜,一去3年,我娘跟前没有孩子,特别疼爱九姑这个小妹妹,九姑也将我娘当成姐姐,并叫我娘为“姐”,一直这么称呼,出嫁后也未改口,可见“姐妹情深”。
九姑来我家后没几年,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我父亲和我娘像张罗自己女儿的婚事一样为九姑订亲、出嫁操办一切。后来九姑生小孩,我父母也是忙前忙后,情周礼到。对于这些,九姑自然是心存感激。

我娘已去世多年,父亲还健在,近90岁了。在农村,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的说法,老父亲平时几乎不走亲戚,只是有时会去九姑家,吃餐饭或住上一宿,九姑贴心招呼,姑父热情陪同,打打牌、聊聊天,我父亲感到非常宽慰、特别自在。
九姑嫁到夫家时,大约是在1976年春,家庭经济情况也不好。姑父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很少在家。九姑白天挣工分,晚上忙家务,公婆年事已高,小孩嗷嗷待哺,九姑自己身体又比较弱,所以日子过得很艰难。但九姑又是一个爱面子和要强的人,娘家和婆家都是大家庭,大事小事赶情送礼,样样都要顾及到,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九姑结婚时住的屋,阴暗潮湿,也不宽敞,进出还要经过前面姑父兄长家住的老屋,过几道门槛,非常不方便。后来咬紧牙关,想盖几间平房,却批不到新的宅基地,只能在自家屋后挖山开基,工程量相当大。好不容易盖成几间瓦房,出路仍然不方便,进出门口还要上下台阶,并多了一道门槛。

尽管出路不方便,九姑一家在这几间瓦房里也一住就是20多年,因为其间下有两个孩子上学,上有公婆需要赡养,根本没精力再改造或重建房屋。终于熬到2007年,女儿在上海,儿子在宁波,都能挣钱且也比较稳定了,才另向村里申请了宅基地。2008年新楼房盖成,高大宽敞,并于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即8月8日,顺利乔迁新居。那时我父亲兄弟5人都还健在,带领我的堂兄堂弟各家一大群人前去庆贺,鞭炮阵阵,喜气洋洋,非常热闹。新居左邻公路,面对鱼塘,前方视野开阔,周边风景秀美。
住进新居,心情也敞亮很多。但九姑小时候缺乏营养,身体底子薄,毛病多,还做了一次大的手术,经济又紧张起来。儿子30多岁,婚姻还没有着落,也成了九姑的心病。直到2017年冬,经人介绍,表弟与表弟媳相识相恋,2018年6月1日在宁波隆重举行婚礼。第二年9月,孙子顺利降生,姑父与九姑才算真正了却了一桩心愿。
转眼间外孙女长成大人了,又有了活泼可爱的孙儿,九姑时常讲:苦日子总算熬穿了头。但有时看到女儿上班时间长,儿子工作压力大,还有房贷没还完,她又心疼又着急。哎,做父母的,总是有操不完的心! 于是在老家时也闲不住,上了年纪、身体不好还硬撑着去田地里劳作。表弟是个孝顺儿子,实在放心不下,就与他媳妇商量好,将两老的又接去宁波,说是帮忙照顾孙子,其实是接他们出来安享晚年。这一点,九姑心里非常明白,她也感叹道:这是借着帮忙照顾孙子的名义,让我们两老的来享福。
九姑小的时候,农村孩子普遍读书不多。与同龄人比,她算读书多的,可仍然是高小还没读完就辍学了。但她的成绩很优秀,特别是作文,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给同学们传阅。九姑时常感念当时爷爷奶奶勒紧裤腰带供她读了几年书,在这个电子资讯日新月异的时代,她可以跟上步伐,与侄辈、侄孙辈沟通,毫无隔阂和障碍。

九姑是个好学生,被迫辍学后,也没有完全丢下学习。当时村里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与远方的亲人联系就靠写信。有的家庭无人识字不会看来信,就叫九姑去念信。念完后,根据那家人的意思,又写回信。九姑总是一气呵成,并声情并茂地念一遍,委托写信的人家听后大加赞赏,说句句话语都写到心坎里去了。九姑得到了称赞和鼓励,更是乐此不疲。能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和文化,帮助到别人,九姑感到很开心、很自豪。
九姑在70年代中期农村的学前班,当过半日制的老师,教识字、教数数、教唱歌、教游戏,吃喝拉撒啥都管。有的学生后来在家乡中学当了领导,逢年过节还去九姑家探望,说要感谢九姑这个启蒙老师。
九姑虽然高小都没有毕业,但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在我们家族群,在她的朋友圈,时常发表一些充满正能量的所见所闻、感叹感悟,提醒、引导、教育后辈,遣词用句很恰当,表情达意挺到位。也许受了九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那几位当年条件所限,上学不多的堂姐妹,这方面也表现很出色。有时出语成章,图文并茂,心境高远且颇具新意,我看后都叹服!
九姑年轻时,“女红”也做得很好,纳鞋底、做布鞋,绣鞋垫、缝枕套,样样在行,样样出色。早几年还自己钻研并爱上了十字绣,村里不少比她年轻很多的爱好者,还上门求教,九姑都是口传心授,热情耐心,毫无保留。所以九姑的人缘好,她的朋友圈,经常有很多亲朋好友点赞。
不光是在朋友圈,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要为好学能干、做事认真、与时俱进、感恩图报、引领后人、心气强又踏实干的九姑点赞。

2023年5月18日于广东江门

读完本文顺便点下面的“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 作者简介:管善建,籍贯湖北麻城,就职广东江门。某合资企业管理人员,江门市市级认定高层次人才,江门市政协委员。热爱文学,常写诗词自娱自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