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粥读 | 《第三帝国三部曲》:袖手旁观的代价

 平头哥68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原创 粥本人 皮蛋瘦肉舟 2023-03-31 19:14 发表于四川
收录于合集#书评6个

全世界只有不到0.00001 % 的人

关注了皮蛋瘦肉舟

你真是个特别的人

图片

一般来说,人们认为第三帝国肇始于1933年。那一年的1月30日,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这不仅预示着德国第一次民主实践的彻底失败,也宣告纳粹党,这一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极端政治组织登上了德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并很快成为了这个舞台上的唯一主角。

当然,历史学家们仔细检索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发现,大萧条并没有让更多的人投入纳粹的怀抱,反而在政治上造成了德国社会的分裂。左和右的对立已经达到极致,1932年,作为温和中间派的社民党和中央党,在国会同时面对着196位纳粹褐衫军代表和100位身穿整齐制服的左翼代表。因此,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对希特勒的任命,仅仅只是纳粹夺取权力的开始。对于希特勒个人而言,他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就是要将自己从魏玛共和国的某一任总理,变为千年帝国的唯一最高领导者。对于纳粹而言,这个任务就是如何让德国人民从此不再以政党和阶级区分彼此,只服膺于纳粹党的旗帜之下。

图片
保罗·兴登堡 

很快,希特勒就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1933年2月27日晚——也就是希特勒获得总理任命的第28天——马里纳斯·范德吕伯,一个失业的荷兰建筑工人烧毁了国会大厦。伴随着国会大厦的熊熊大火,希特勒终于有机会逼迫年迈的兴登堡总统实行期望已久的「授权法」。这部名为「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的法案,将足够大的权力交给了德国总理,而不是总统,因之成为了希特勒和纳粹未来十二年执政的基础所在。1933年3月24日,法案以441票赞成被通过,只有社民党的94位代表投票反对该法。

拥有了权力的纳粹党,开启了清洗敌对势力的进程。第一个遭到清洗的,就是反对「授权法」的社民党,然后是国家人民党和中央党,紧接着,社会机构被纳粹以「整合」的名义,驱逐了内部的左派和自由派成员,并宣誓要效忠于新的国家和政府机构。到了1933年的夏天,正如理查德·J. 埃文斯在这本「当权的第三帝国」所写的那样——「魏玛共和国的残骸已被彻底肃清,第三帝国终于掌握了权力。」

但是,掌握权力并不意味着纳粹得到了所有德国人民的支持。政治胜利仅仅只是开始。接下来,希特勒和纳粹开始在思想、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其目的就是要让德国人民与他们一道走上战争之路。

在思想上,纳粹开启了规模浩大的宣传,因为只要看上去民众对第三帝国的热情和对元首的狂热崇拜始终不减,就一定可以使许多原本中立迟疑的德国人随波逐流。同时,反对派也会因为觉得几乎没有希望赢得人民的支持而噤若寒蝉、惮于行动。与此同时,纳粹利用恐惧迫使德国人民保持沉默,但也不想让他们死气沉沉,如果人民能够转而支持纳粹主义的理念,并对政策投之以积极热情,则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在经济上,希特勒反复唠叨着德国人口太多,资源不足,必须拓展生存空间这样的陈辞滥调,并试图通过兴建高速公路带动产业链的复苏,解决困扰德国人许久的就业问题。而纳粹的好运气在于,1932年的最后几个月,德国经济已经有了从大萧条回暖的迹象。在希特勒和纳粹吹嘘自己复兴了德国经济的同时,真实的数据却暴露出德国经济和消费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1935年,德国只有1.6%的人拥有机动车,法国是4.9%,英国是4.5%,丹麦是4.2%,连爱尔兰都比德国高一点儿,1.8%。但这些国家连美国的脚指头都够不着:当时美国的汽车拥有率达到20.5%,相当于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有汽车。」而在人民最关注的食品方面,谷物产量总体上甚至还没达到1913年的水平……食用油、豆制品(除了小扁豆)和蛋类,必须从国外大量进口才能满足需求……直到战争前夕,德国大约15%的食品仍然来自国外

图片

而在教育和文化领域,纳粹狡黠地意识到,尽管经过了魏玛时期的动荡,人民极端渴望稳定和秩序,但大多数成年人对于第三帝国和纳粹的价值观并不苟同。因此,纳粹将目标投向了年轻人。只要年轻人支持国家社会主义,第三帝国就能够延续千年而不倒。而作为政府雇员,德国的教师需要遵守1933年4月7日通过的「帝国文官系统重建法」,因此必须紧跟纳粹的路线。而学生用在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公立学校的体育课和用于意识形态灌输和战争准备的时间开始增多。

到1939年,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当然,由于德国大学系统的精密与复杂,传统学术研究在德国大学得以保存,一些专业和学科一边应付政府的要求,一边保持了一定程度学术和科学上的独立性。但是,第三帝国给教育系统各个领域带来的影响仍然是灾难性的,因为学术不再是学生的必需品,自由探索、批判性思考等理念,被他们抛诸脑后。而在新闻出版领域,纳粹的成果更为成功,从1932年到1944年,报纸数量从4700家降到977家,杂志期刊数量从1933年的1万家下降到1938年的5000家,内容也越来越同质化。记者、编辑等从业人员发现,除了无条件的服务命令之外,他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但是,即便纳粹付出了如此的心力去改造德国和德国人民,在希特勒上台以前德国就已经形成的思想和传统,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被消灭的。那些给希特勒投票的人,也仅仅只有数百万而已。一个例子可以说明,纳粹并非像传说中那样被德国人民所支持和追捧。1938年的一天,当柏林居民在下班路上偶遇一次军事游行时,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回避,没有回避的人,也大都保持沉默,像纪录片那样热烈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可我们仍然要忍不住追问,为什么希特勒和纳粹能够从一种极小的偶然成为一种必然,并将德国的一切带入毁灭的深渊?

图片

不可否认,保守的国防军、各怀鬼胎的天主教徒和社民党人自然难辞其咎。正如长刀之夜后,年纪轻轻但对政治充满热情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中尉认为这是「拔出脓疮」,高级军官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少将说想亲眼看着罗姆被枪毙。但退役军官、德国总理府前高级文职官员埃尔温·普朗克——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的儿子——却觉得现实远不足以让人们如此兴奋,他告诫冯·弗里奇将军:「如果你只是袖手旁观,那么总有一天厄运也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1944年,埃尔温·普朗克因卷入施陶芬贝格上校和维茨莱本元帅等人策划的刺杀希特勒事件,被判处死刑。时年87岁的普朗克提笔给希特勒写了一封信,乞求希特勒放过自己唯一的儿子。普朗克在信中说,「德国人民会感激我毕生的工作……而我只想要我的儿子活着。」

最终,希特勒并没有放过任何反对他的人。埃尔温·普朗克于1945年1月23日被执行死刑。施陶芬贝格于1944年7月21日被执行枪决,维茨莱本元帅于1944年8月7日被审讯,审讯时甚至连裤带都没有,以至于他不得不双手抓着裤子,痛斥希特勒了,次日,他被执行绞刑。而冯·弗里奇上将则在1938年被迫辞去陆军总司令,在1939年进攻波兰的战役中离奇阵亡。

袖手旁观的普朗克,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儿子,袖手旁观的国防军将军们,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而袖手旁观的德国人民,代价是痛苦的十二年,并最终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