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塔坐北朝南,通高33米,为八角九级密檐砖塔,须弥座束腰浮雕寿字和花卉,其上为三重外倾莲花瓣,上承塔身。
塔身东、西、南、北四面雕仿木隐作隔扇门,其他四面则雕花棂假窗。
正面门楣上嵌石一方,上镌楷书:“太子少师赠荣国恭靖公姚广孝之塔”。
塔身之上为九重叠涩檐,各角悬铜铃,风吹作响,声音悠远。
塔刹铁制,由八条铁链锢于檐角吻兽上,状似葫芦,上耸立柱,直插云天。
日伪时期,姚广孝塔被盗,墓塔地宫内劫后尚存的明代青花瓷缸抬至房山城,后来也下落不明了。
新中国成立后,姚广孝塔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
第一次是在1980年,这次工程填平了盗掘后留下的地穴,并围塔基筑石砌基座,将塔基加固。
1985年春,文物部门对此塔进行了全面修缮。
姚广孝塔前原有享殿一座,殿侧有围墙,殿前有门楼。
享殿前原有神道一条,在大约距塔30米处的神道正中,姚广孝神道碑尚存。
此碑通高4米,螭首龟蚨,十分壮观。碑额篆书“御制荣国公神道碑”。
神道碑立于永乐十六年(1418年)姚广孝入葬时,永乐帝的御制神道碑铭亦撰成于是年八月十三日,但不知何故未即时刻碑。
直到宣德元年(1426年),姚广孝的养子姚继奏请宣宗,要求为姚广孝神道碑镌刻碑文,宣宗才拿出永乐帝当年亲撰的碑文赐给姚继,准他“其即刻碑,以成皇祖嘉念功臣之志”。
是年五月,永乐帝御制碑文终于刻于神道碑上。
在御制神道碑中,永乐帝对姚广孝的才识品学给予极高的评价,把他与辅佐商汤中兴的傅岩、助汉高祖取天下的赤松子相提并论。
称赞他“器宇恢宏,性怀冲淡……旁通儒术,至诸子百家靡不贯穿。
故其文章宏丽,诗律高简,皆超绝尘世,虽名人魁士,心服其能,每以为不及也”。
永乐帝对姚广孝“靖难”之功念念不忘,赞扬他“于时识进退存亡之理,明安危祸福之机。先机效谋,言无不合。出入左右,帷幄之间,启沃良多。内乱即平,社稷奠安”。
透过永乐帝对亡臣功绩的褒扬,隐约可见明王朝血腥争斗的刀光剑影。
如今,姚广孝塔高高耸立于圣岗之上,俯视着一碧万顷的青龙湖,连同永乐帝丰碑,铭记下姚广孝传奇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