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杂志》

 求是1025 2023-05-20 发布于山东

清代王念孙著。正编对《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内篇》等9种古籍作校勘、训释,并附《汉隶拾遗》一种。自嘉庆十七年(1812)开始陆续付梓,至道光十一年(1831)完毕。次年,其子王引之据遗稿编定《读书杂志余编》上下二卷,上卷内容包括《后汉书》《老子》《庄子》《吕氏春秋》《韩子》《法言》;下卷包括《楚辞》《文选》,共计261条。

《读书杂志》是王念孙一生读书的心得杂记汇编,卷帙浩大,内容丰富。主要目的在于纠正原书和后世训诂之误,包括句读、校勘、解释词语之义等,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优点有:①校勘注意广罗众本。以《淮南子》为例,先后用不同的版本校了多次,参以群书所引,共订正900余条。②善于发凡起例,总结规律,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归纳。如在《淮南子》校理基础上写了一篇很长的校记来分析古书讹误情况,归纳了64种条例,可概括为以下4大类:一为古书在流布中因生僻字、假借字、古今字、隶书、草书、俗书等字之不同而引起的讹误,多为后人抄写刊刻中无意造成,校理也易;二为后世读书者或校书者因不识生僻字、假借字、古今字,不审文义,不辨句读而妄改古书造成的讹误,校理已难;三为前人误校误改,后人又据误书而臆改,以致造成的讹误,校理最难;四为后人因不明音韵而造成的讹误,有单纯、二重和多重之别。③校勘精审,辩证古书文字讹误,往往成为铁案。如《战国策·赵策》:“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王念孙认为,“詟”为“龙”“言”二字误合为一。又,“太后盛气而揖之”义不可通,“揖”当是“胥”字之误。(“胥”通“须”,等待之意) 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正作“触龙言”,“揖”正作“胥”。又王念孙校《淮南子》时并未得见宋本,后来顾广圻寻得宋本,对照王念孙所校,往往不谋而合。如《淮南子·本经》:“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寞,质真而素朴。”王念孙指出,“太清之始”,文不成义。根据下文句意,“始”当为“治”之误。宋本正作“太清之治”。④因声求义,不限形体。《读书杂志》最突出的特点是注意突破汉字形体,考辨音训异同,疏通全句,正确探求原意。如《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下读“柱”为“祝”,义为折断,纠正了杨倞的误注(《读书杂志·荀子第一》“强自取柱”条)。由于这部书在校勘、训诂方面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成就和结论的权威性,王念孙之后,许多清代训诂学者皆精研其书,现代读者与研究者也往往借助本书作读通先秦典籍的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