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岁韩国少年逃难到中国,再也没回去,后成我军上将

 铁血老枪 2023-05-21 发布于上海

1988年9月,我军正式恢复了60年代被废除的军衔制,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上将军官授衔仪式,海陆空三军共有17人获此殊荣。其中洪学智是二次授上将,秦基伟、尤太忠等人是晋升上将,这次授衔还产生了唯一一位少数民族出身的上将赵南起。

此前,因一场“间谍”风波,赵南起被调查了,差点与上将军衔失之交臂。赵南起出生在朝鲜半岛忠清北道清源郡(今属韩国),祖父和父亲都参加了朝鲜抗日武装,1940年,13岁的赵南起随父亲流亡到中国东北,在吉林延吉县的一个朝鲜族村庄安了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数以万计的的朝鲜人陆续回国,赵南起一家却选择了留在中国,不走了。东北局面复杂,当地朝鲜族群众组织了自卫队,赵南起也加入了。不久,东北民主联军开到了岔路河地区,赵南起号召大家为部队筹粮,东奔西走,一个月里就筹集到25万斤大米,帮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大忙。

文章图片1

赵南起

因为这件事,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周保中将军亲自接见了赵南起,不但批准了他参军的请求,还保送他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在校期间赵南起入了党,毕业后曾在地方工作队任职,后来当过延边地委总务科长、地委秘书。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赵南起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联络员,随志愿军首批部队赴朝参战。后来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听说他当年为我军筹过粮,觉得他更适合干后勤,就推荐他到后勤部工作,在战勤科运输组当组长。

由于敌机昼夜不断地轰炸我军补给线,运输工作很艰难也很危险。赵南起天天忙着计算物资过轨数字,琢磨运输方案,他提出的两个方案都被志愿军后勤部采纳了。

1951年反“绞杀战”期间,赵南起亲自到最危险的“三角地区”协助物资转运,每次出发前都给战友留下一封信说,我要去“三角地区”了,如果我回来了,这封信还我。如果我没回来,请你们把这封寄给我父母,报个信。

文章图片2

这一年秋天,志愿军准备换冬装,敌机拼命轰炸,美军谈判代表叫嚣,要让志愿军穿不上冬装。抢运冬装成了头等大事,赵南起设计了一个比较好的运输方案,用一台手摇计算机没日没夜地计算各种数字。最后志愿军及时换上了冬装,比美军换装时间还早一些。志愿军代表和随行战士身着冬装参加谈判,美军代表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敌军狂轰滥炸,志愿军作战部队的弹药很难运上去。后勤仓储的弹药也不多了,赵南起接到任务,要他们运输组在一天半时间内为前线补充两万枚手榴弹。用火车调配已经来不及了,赵南起急中生智,采用汽车接力运输的方法,只用15个小时就把两万枚手榴弹送到了上甘岭。

由于赵南起在朝鲜战场表现出色,1955年,被首长推荐到全军三大院校之一的后勤指挥学院深造,这一年全军大授衔,赵南起被授予少校军衔。

文章图片3

1957年,赵南起又奉命回到朝鲜,担任志愿军后勤部撤军办公室主任,办理撤军和物资移交等事宜。1958年回国后,赵南起和其他志愿军代表受到毛主席和朱老总接见,毛主席称赞他们是英雄,赵南起激动得流泪。

他回国后回到延边军分区任职,60年代初被提拔为军分区政委。到80年代,赵南起担任吉林省军区政委,还当过吉林省委书记。1985年被任命为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重返后勤战线。

1987年,中央准备调整总后勤部领导班子,赵南起是部长的人选之一。就在此时,一封匿名信寄到了中央军委,声称赵南起有“韩国特务”的嫌疑,不宜担任高级领导职务,要求调查他,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文章图片4

匿名信的落款是“吉林省几位离休干部”,信中说,赵南起的弟弟在韩国,多年前就试图策反赵南起,而赵南起一直隐瞒此事,没有向组织上汇报。

当时中央军委正在讨论恢复60年代废除的军衔制,按照赵南起的资历和职务等级,将被授予高级军衔。“间谍”风波如果处理不好,赵南起就会面临严重后果,别说军衔,恐怕连职务也保不住了。赵南起得知匿名信的内容后,起初也是大吃一惊,但他身正不怕影子歪,马上去找杨尚昆,当面解释匿名信所述情况的原委。

原来,早在1979年,赵南起还在吉林延边担任自治州州委书记时,收到一封韩国记者从香港寄来的信件,说一个名叫赵南元的韩国人在报纸上看到赵南起的名字,和他失散多年的亲哥哥同名。当时他陪同爷爷把父亲和哥哥送到中国东北吉林省的岔路河,就分开了,他和爷爷回去了,哥哥和父亲留在了中国。

赵南元非常想念哥哥,恳请报社帮忙,打听一下延边州委书记是否就是他的亲哥哥,不管是不是都告诉他。赵南起看完信,顿时泪眼模糊,想起了30多年前和爷爷、弟弟分别的情景,忘不了弟弟泪汪汪的样子,他也很想念弟弟。

文章图片5

但赵南起不能确定那个赵南元是不是他的弟弟,他工作繁忙,也顾不上核实,就把情况向州委和省委作了汇报,将那封信交给州公安局保存,很快就淡忘了这件事。

1980年春节期间,赵南起下乡给群众拜年,有一位阿玛尼说,她收听韩国广播电台的节目时,听到一则寻人启事,有个名叫赵南元的韩国人在找哥哥赵南起,问对方找的人是不是他。赵南起回去后,让人调出韩国广播的录音,听了寻人启事,听到赵南元哽咽着说出每一位家人的名字,终于确定,赵南元就是他的亲弟弟。

赵南起很激动,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赵南起的身份是不能和身在韩国的亲人联络的。他只得把这件事深藏心底,盼望有生之年和弟弟团聚一下。

赵南起把这些情况原原本本向杨尚昆作了汇报,杨尚昆很感动,对他说,你和弟弟的分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的做法很对,完全符合组织原则,我信任你,你不要有思想包袱。

文章图片6

杨尚昆

赵南起感谢组织上对他的信任,但他考虑到,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个麻烦。为了彻底了结匿名信风波,赵南起坚持请求军委派人调查这件事,杨尚昆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根据军委的指示,总政工作组来到赵南起工作过的长春和延边,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调查结果证实,赵南起所述的情况完全符合事实。当年那封香港来信也找到了,人证物证均表明,赵南起从未向组织隐瞒过他的亲人在韩国的情况。

赵南起的“间谍”嫌疑终于被洗清。1987年10月,杨尚昆告诉他,军委已经决定让他担任总后勤部部长。一个月后,中央军委对赵南起的任命正式下达,不久,他又当选了军委委员。

1988年9月,解放军恢复了中断已久的军衔制,赵南起被授予上将军衔。时隔30多年,他和老首长洪学智的军衔、曾经的职务都一样了。用赵南起的话讲,他经历了授衔前的风波,人生步入新的辉煌,如果不是当年选择留在中国,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