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视觉陷阱:多聪明的人才能一眼看穿,很多人愣是看不出老太太

 晴耕雨读天 2023-05-21 发布于广西

都说眼见为实,可有时候正是眼睛,带来了更多的混乱。

追逐丁香

这是个很有名的动图,画面中只有一圈紫色圆点,中间一个黑色十字。当你凝视这个黑色十字几秒后,视线里紫色的圆点就会逐渐变成绿色,直至紫色消失,最后会只剩下一个绿色圆点独自旋转。

文章图片1

很神奇吧?当人眼长时间盯着一个视觉刺激而变得疲劳时,就会看到一个“互补”图像,使紫转为绿。

这个追逐丁香视错觉是由英国视觉专家Jeremy Hinton发明创作,融合了多个视觉现象,在2005年就被广泛传播。

不可能的三叉戟

在几何错觉中,这个“不可能的三叉戟”相当有名。

文章图片2

老实说这个图不管看多少次,都会觉得眼睛难受。

看到上半部分的时候,脑子里已经认定它是个方形,可眼睛一移到下半部分,看到的却是三根圆形。

接下来,当你定睛要仔细看清楚,想着今天高低得给它确定一个形状而扫视它的整体时,却发现眼睛和脑子都一起混乱了。

此图首次出现于1965年的MAD杂志上,创作者不明。

文章图片3

相似的“不可能图形”还有这个U形三角塔,可以看到,当平面被扭动成曲面,同一条线就出现了两种解释,线条延伸部分是不恰当的,呈现出的结果是不可思议的。

彭罗斯三角

这也是一个“不可能图形”,所谓的“不可能图形”,简单来说就是只会存在于二维世界,三维空间中无法客观存在。

文章图片4

最早是由瑞典艺术家Oscar Reutersvärd在1934年制作。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及其父亲也设计及推广此图案,并在1958年2月份的《英国心理学月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中发表,称之为“最纯粹形式的不可能”。

文章图片5

彭罗斯三角由三个长方体构成,其夹角看起来是直角,但却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在三维空间里是无法实现的。

这个不可能的三角最早由瑞典艺术家Oscar Reutersvärd于1934年制作,荷兰著名画家埃舍尔根据此原理,于1961年创作了代表性作品《瀑布》,可以说是数学和艺术完美结合了。

文章图片6

艾姆斯房间

这是一个很炫酷的经典视错觉,仿佛人立刻拥有了变大变小的超能力。

文章图片7

它属于“大小恒常性错觉”,所谓大小恒常性,简单解释就是近大远小。

制作这种房间,需要对背景和地板进行修饰。实际上,它后面的墙是斜的,没有和观察者平行,地板则掩饰了这种倾斜,两个人看上去是平行互换了位置,其实是一远一近。

文章图片8

潘洛斯阶梯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无限循环的阶梯,它由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潘洛斯提出。

文章图片9

它有四条楼梯,彼此相连,奇怪的是,每条楼梯都是向上的,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无限循环的一样,这也是属于二维平面的东西。

画家埃舍尔据此画过著名的《升和降》,画中的楼顶出现了两队人,一队往下走,一队往上走,但走到最后也难以分出,到底谁升谁降。

文章图片10

上面提到的那幅《瀑布》,除了运用不可能的三角形外,也有运用到这个不可能的楼梯。

我的妻子和岳母

经典老图了,1915年由英国漫画家威廉·埃利·希尔创作发表,被奉为双视图的范例。

英国《科学报告》杂志上曾发表一个研究,说看到年轻女子还是老年妇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看者的年龄,越年轻看到的就越大概率是年轻女子。

文章图片11

当你把稳定的注意力转移到不同的轮廓线,就会产生知觉的变化,从而完成图形和背景的转换。

然而我发现,在这张经典咏流传的图像下,还有不少人说怎么也看不到老妇人。

人脸还是花瓶

第一眼,你看到的是白色还是黑色?是人脸还是花瓶?

文章图片12

此图形由丹麦心理学家埃德加·罗宾于1915年所创,它为人带来一种背景错觉,产生了两种解释。取决于观看者对轮廓线的第一认知和印象,除了视觉,还有大脑参与了对信息的处理。

对视的埃及人

这幅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创作的视错觉图形,你第一眼看见的是什么呢。

文章图片13

蜡烛处于画面中央,到底是有两张脸在它两侧,还是它的后面出现一张完整的脸?

这张图特别对称,每每觉得它是一张脸在蜡烛后时,下一秒又会不自觉地把脸看成两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