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性心理:爱需要距离,关系需要界限。界限很重要,能保护自己

 小贤心理 2023-05-21 发布于江苏

一个没有界限的人,既没有完整的、自我的意识,

也感受不到活着的真正喜悦。

在关系里错位着,就好像在为别人而活。

大部分的情感专家、过来人、各种鸡汤文都会告诉我们,双手握紧的时候,手中的沙粒流失得最快,只有将手放松,将风筝的线轻轻地攥在手心里,你珍视的一切才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是没有人会告诉你,摊开了手心,最不经意的轻风,最微小的震动都会让沙滑落。

而你的风筝只要在空中飘荡,就有可能远远地飘走,再也不回来。

可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情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想象专家。

对方可能只是在某一些方面跟自己契合,但我们会不自觉地给恋人和爱情“加滤镜”,慢慢放大、延伸出一个理想化的对象。

通常是女生想要盖世英雄,男生想要佳人伴侣。

当爱情落到围城,很多人没有及时转换视角,依然沉溺在想象中,过多的依赖和寄托,变成了投射和控制,攀援的凌霄花越裹越紧,关系中窒息的一方终于只能逃离活命。

缺乏界限感的爱情:

我爱你,你要听我的

两个人相处,是一个重新融合以及重新划分界限的过程。

融合这一步,很多人做得很好,但划分界限这一步,却常常被忽略。

没有界限感的人,要求一切都在掌握当中。

很多夫妻,在行为上没有一点界限感。

尤其是许多女性,婚后大包大揽,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担,到头来却是没有得到半点好话。

她们管老公管孩子,管公婆,可就是不管管自己。

她们操理着家里的一切,却不知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家庭的维系,不是仅靠一个人,而是需要全家的共同协作。

在行为上没有界限感的女人,年轻时操心着一切。

到了年老,成为了婆婆,依旧是如此。

由于婆婆没有界限感,不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

导致原本没有矛盾的夫妻,最终儿子儿媳走向了离婚的案例是大有存在。

所以,懂得行为上的界限感,在行为上有边界,做好自己,不干涉他人。

这样的婚姻,才能良好发展下去。

界限就像是标示出一个极限、范围或边缘的一些界线或事物。

在心理层面,界限是对于自己与他人为不同个体的认知。

任何人际交往中,都需要把持一定的界限,也可以称之为“分寸”。

而婚姻关系是以忠诚为基础的。

出于对婚姻的尊重,以及瓜田李下的避嫌,在与伴侣以外的异性交往时,把握分寸尤为重要。

每个人自带的分寸感是不尽相同的。

你的一尺,可能就是我的一寸。

因为这种的不同感,每个人都具有独特且独立的身份。

界限就是在替我们说出:

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

会选择什么?不会选择什么?

会忍受什么?不会忍受什么?

会感受到什么?不会感受到什么?

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一个没有界限的人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想要什么,自己真实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也总认为自己、自己想要的,都是不重要的。

这样的人会常常感到沮丧,因为他们一直做他们不愿意或不喜欢的事,他们也感到怨恨,对掌控他的人感到怨恨,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

这样的人缺乏自我认同,自我身份混淆,不知道为谁而活,无法认清自己是谁、别人是谁,是自己想要的或是别人想要的。

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国家很普遍。

比如,有的年轻人会以为我把我的银行卡和密码都给你了,那么你也要把你的微信密码给我。

这种敞开并不是真正有力量的敞开,而是一种变相控制,更多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弥补。

有些人愿意为爱为对方付出一切,错误的以为讨好能换来亲密感,实际上,这样的奉献也可能成为对方的枷锁。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有些比较宽松、随便,有些却比较局限。、只要你雷池半步,便马上会感到罪责不安。

在界限之内你会轻松自在,问心无愧。

没有清楚的界限,便没有自由和安心。

在许多学生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比方说,如果老师没有明确要求,他们会经常不知所措。

当明确划分出界限时,才能找到明确的自由空间。

在伴侣关系中,人们能享受到应有的成功和满足。

当我们超出界限时,就会破坏这个关系,有时候这种破坏会是不可挽救的。

例如,关系的范围太窄小,其中的一方或者双方就会寻找情人,拓宽边界,创造新的自由空间。

如果界限太宽松,伴侣双方怎样维持都模糊不清,那么伴侣关系就受到威胁了。

这样他们就必须重新制订界限,要不就以分手收场。

伴侣各自之间的归属感限制了各自的自由,这样的限制是每一个伴侣关系系统中完整、不可缺少的一面。

得到归属感的结果,必然限制我们选择的自由。

我们可以跨越伴侣关系的限制,但必然会为由此产生的罪责感而付出代价,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现状,必然会影响伴侣间的幸福,伴侣关系必然会危机四伏。

这反映出家庭系统的自然法则——跨越的限制,系统不可能不演变成一个不同的系统。

如果你也是一个没有界限的人,你需要:

从现在开始为自己和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从别人的期望中走出来,去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在情感关系中,掌控欲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欲望。

掌控欲强的人,总希望可以掌控对方的一切,逼迫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并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的人会特别喜欢侵犯别人的边界,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不踏实的人更希望控制别人。

说到底,这些其实是内心恐惧、虚弱的表现。

他们都犯了一个普遍错误:

他们都没把身边的人当成一个完全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别人”,没法尊重别人的个性和独立性。

他们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的界限,不明白再亲近的人之间,也是需要距离的。

好的关系,不仅要强调“我们”,也要强调“你是你,我是我”。

爱的边界:是尊重、信任和自由,它是让爱可以呼吸、成长、延续的唯一方法。

当我们说到亲密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想到一些身体上的亲密:接吻、拥抱、爱抚。

真正的亲密无间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亲密无间指的是有了这个人,对方的存在让你不再孤独了。

这才是真正的亲密无间。

我身边一对朋友也是这样的。

那个男孩子对那个女孩子说,我在没有认识你之前,我常常做梦。

然后那些梦里面,我都在寻寻觅觅什么东西。

认识了你以后啊,我再也没有这种梦了。

所以真正的亲密无间一定是心灵的亲密无间,灵魂的亲密无间,而这种身体的亲密无间是怎么发生的?

就是两个特别亲密无间的精神希望,借着他们的肉体相互拥抱而已呀。所以真正的亲密无间是精神上的。

对方的存在就是有了你我不在孤独了。

随着我越来越看懂你,我发现和你在一起,爱你和被你所爱,其他所有的事都有了意义,如果没有你什么事都不在那么有意义,这就是真的深爱。

我们都喜欢坠入情网那种美妙的感觉,和对方合为一体,自我界限崩溃的地方把ta和外界的一切都联结起来,仿佛自我界限得到了拓展,会是一种“如沐神光”的神奇感受。

两个人的自我界限终有各自收拢的时候,自我界限崩溃之后的再重建,破而后立,才是恋爱、亲密关系令人成长的地方,甚至可能是让自我界限更加成熟的一个契机。

如果说坠入情网只是自我界限一部分的暂时崩溃。

那么,真正的爱则会使得自我界限得到拓展,心智得以趋于成熟,并且不会被打回原形,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

因此,我们可以意识到,爱情本质上是两个人促进彼此进步、成熟的一种意愿,如果亲密关系出现矛盾,我们需要做的是关心和倾听,共同面对两个人关系中的问题,携手成长、前行。

很多边界不清的人,在于缺乏独立意识,把自己作为婚姻或对方的寄居者。

在个体独立方面,舒婷的《致橡树》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真正的独立首先是对自己的认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彼此滋养、彼此成就。

让我们近一点吧,因为我们都互相需要,但也不要太近,不要近得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

或者我们互相离远一点吧,但是不要远得在我们彼此需要爱的时候,听不到对方的声音。

作者简介:贤 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