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11月23日 进度:213/1000 分享者:青柠檬 分享书籍:《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 作者:冯世纶 解读 胡希恕 分享章节: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起31条迄127条) ———————————— 【重点摘抄】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胡希恕注:得病六七日,病常传于里,今脉浮弱、恶风寒,表还未罢。脉迟、手足温,是已系在太阴,而医反二三下之,益虚其里,故不能食。外邪内陷,结于胁下,则胁下满痛;湿热不得外越,故面目及身黄;颈项强为外未解;小便难、渴欲饮水而呕者,此为水逆,乃里虚湿盛的黄疸证,宜茵陈五苓散逐湿以驱黄,柴胡汤不中与之也。若误与柴胡汤复除其热,则寒湿下注后必下重(脱肛),胃虚多寒,故食后当哕也。
胡希恕按:胁下满痛、颈项强,本有柴胡证,但小便难、渴欲饮水而呕者,乃五苓散所主的水逆证,柴胡汤不中与者,即指此证而言,此与表证里有停水而小便不利者必须利水是同一道理。不过服五苓散后,柴胡证仍在者,仍可与柴胡汤,或用茵陈五苓散与小柴胡汤合方亦无不可。
【感悟】 🌱先直译(必要时意译): 患病六七天,脉象迟浮弱、恶风寒、手脚温暖,医生两三次用下法,导致患者不能进食,进一步导致两侧胁下满痛,面色眼睛以及身体黄,颈项僵硬,小便困难的患者,(误)用了小柴胡汤,寒湿下注之后必定脱肛。本来口渴想喝水并且呕吐的患者,用柴胡汤根本就不对,所以进食之后会呕吐。
让我们结合胡老先生的角度去理解这个条文。这个条文看着不好理解,翻译之后还是不好理解,我们慢慢来,不着急。
得病六七天,说的是患太阳病六七天,不管是太阳伤寒病还是太阳中风病,这个病通常会往里传。一般来说,先从太阳往里传到少阳,刚好就是六七天,再过段时间会往里传到阳明。“脉迟浮弱”,看着不好理解,我们再次回顾前几天的“阴阳,外以候阳,里以候阴。浮取其脉就是候其阳,沉取其脉就是候其阴”,迟和弱脉见浮,说明这个气血不足于外了,跟上一条文的“血弱气尽”一个意思。
这个理解不了,可以换另外一种理解,也就是胡老先生的注解。现在脉象浮、弱,怕风寒,说明这个表证没有好转。脉象迟、手脚温暖,说明病已经传入太阴,而不是阳明。
如果是阳明,不仅仅手脚温暖,而且是手脚热、身体也会热。什么是阳明病?《伤寒论》第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太阴病,这是病位在里的阴证。这个太阴病之前提到过,跟太阴病相反的就是阳明病,阳明病是病位在里的阳证。阴证,顾名思义,说明阳气不足了,要是阳气足那就不叫太阴病。
为什么学伤寒论?伤寒论的每一条文都在讲辩证,学伤寒为的是学辩证。中医离不开辩证,而最好的辩证方法就是六经八纲辩证。整天说六经八纲辨证,什么是六经,什么是八纲?这本书就叫做《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这么久了,也该揭开神秘的面纱了。八纲来自内经,也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
六经,也就是六个病。太阳病就是病位在表的阳证,少阴病就是病位在表的阴证,少阴病跟太阳病相反。少阳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阳证,厥阴病是病位在半表半里的阴证。阳明病是病位在里的阳证,太阴病是病位在里的阴证。是不是很简单?学习,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东西搞复杂了!今天,看了这篇文章,至少把六经八纲弄清楚。
接着本条文的,表证不解,不能用下法,里头有水饮停留,不是实热,也不能用下法。所以,我们知道患者目前的情况是不能用下法的。而本条文的医生,可能看到“手足温”就以为里面有热了,接二连三用下法,这是错误的。本来阳气不足,还用下法,那就伤了里,伤了胃气,患者的身体更虚了,虚到不能吃东西了。
外表的邪没有好、胃里面的虚又严重,邪热往胃里面跑,半表半里的热、表的热都往胃里面聚,湿、水气也往这里跑,病邪郁结在两侧胁下,那就导致胁下满痛;表证没有好转,颈项僵硬,气往上冲,这个气往上跑,水也往上跑、原本应该往下却不往下,所以小便不利;身体有热,小便不利,身体的湿热是出不去的,身体肯定要发黄,所以面目以及身体都会黄。
即使没有踏踏实实学习伤寒论条文的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身体发黄是因为身体里面有湿热。我们更不能不知道!
在《伤寒论》第187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我们提前学习一下后面的条文。要是小便利呢?那就太好了,这个热盛会把津液尽量往外排出,小便利了汗也出,那就不会身体发黄,而且汗出了津液少了大便就要硬了,那就变成阳明病。所以在病初传于里的时候,又有热又有湿,也可以为阳明病,也可以为太阴病,在这个阶段就叫做系在太阴!
好了,言归正传,所以,不奇怪本条文就是太阳病之后传变为太阴病。
接着本条文上面说的,水往上跑不往下跑,也就是小便不利,同时渴,一喝水就呕吐,这就是水逆证。水逆证,这不就是五苓散证吗,这个不陌生,前面讲了很多次!水逆证加上身体湿热、小便不利导致的发黄,那就应该用茵陈五苓散,去黄、治水逆两不误!
而本条文的医生没有用对方子(茵陈五苓散),却用了柴胡汤,这是不对的,这就是“柴胡汤不中与之也”。要是误用柴胡汤去热的话,寒湿下注之后必定脱肛。胃里面虚寒了,胃气受损了,一吃东西肯定要呕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