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观察 地方实践 吕梁市:巧打“组合拳”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时间:2022-11-15 来源:吕梁日报 市域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指数。 如何破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吕梁在省委坚强领导下,以平安吕梁建设为抓手,坚持高位推动、探索创新、精准施策、强化落实,进一步夯实了市域社会治理基础。 01 高位推动 探索市域社会治理“样板间” 做到全域思维,汇聚各方力量,“一盘棋”下到底。我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注重特色、务求实效”工作要求,健全工作体系,强化项目管理,狠抓机制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推进全市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措施落地见效。 坚持顶层设计,强化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把市域社会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有序推进,将市域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把市域社会治理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强力推进。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吸收30多个市直成员单位,建立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微信群,随时沟通工作进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市委平安办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协调解决推进全市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影响全局的每项重点工作统一协调调度,对每项任务涉及的相关单位,全部纳入指挥体系,明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分工,初步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参与、齐抓共管、联动融合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新格局。 在“全面建”的基础上,开展“重点创”,坚决把市域社会治理的工作措施落实在基层。每个县市区围绕最具优势或最具突破空间的项目,集中资源力量创新创优,同时,建立市直责任单位包联工作机制,具体指导各县市区试点工作,坚持“上下齐推”“双向发力”,努力打造市域层面有特色、县域层面有品牌、乡街层面有经验、村级层面有样板的工作局面。 02 安全托底 筑牢市域社会治理“防火墙”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如何巧用这一根“针”,串起千条“线”?我市把“警网融合”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落实到基层的重要抓手,强化基层警务与网格业务的深度融合,把“警格+网格”打造成为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的第一阵地、守护平安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通过警社联建、警网联合、警民联治,实现关口前置、重心下移、警力下沉。通过“警格+网格”的融合,打造了以警务室为载体,驻村民警为主体,网格员为辅助,群众参与的城乡社区警务新模式。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警务“大脑”。全市依托“网格化管理企业微信工作平台”,按照村村建群、栋栋有群、户户进群的标准,搭建起层级式微信群5267个,覆盖人数42万余人;建立了集应用、服务、管理、考核为一体的社区警务管理平台,配套“一格(村)一警”智慧警务APP,为社区警务实战化运作提供技术支撑。 警力全覆盖,人民安全有保障。在城市社区根据全科网格化设置及治安状况复杂度,按照“1+2+N”(1名民警、2名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社区格格有警;在农村按照“1+N”(1名民辅警、N名网格员)的标准配备警力,实现农村天天见警。 “民之安乐皆由治”。我市立足驻格(村)民辅警、网格员职责职能,回归主业办实事,不断提升警务工作质效。 警务联动,信息共享。驻格(村)民辅警在群内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重要指令、协查通报在10分钟内下达到各居民群。网格员日常工作中为基层派出所补充采集“一标三实”信息,同时发布巡查过程中发现的疑难问题,驻格(村)民辅警第一时间进行解答或上门处置,做到了数据信息的全面聚合、实时交换。 今年“百日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以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快侦快破“两抢一盗”侵财犯罪,全力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入推进禁赌、禁毒“清源断流”“净清2022”专项行动,从严从快打击寻衅滋事等多发性违法犯罪,重拳惩处侵害弱势群体违法犯罪,切实加强行业领域治安整治、重要点位安防整治、危爆物品安全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网络安全领域整治和公安信访秩序整治,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风险隐患,抓紧抓实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 截至8月24日,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69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4名,治安处罚违法行为人1665名,抓获网上逃犯131名(其中一名为公安部B级通缉令逃犯),成功追缴养老诈骗案件赃款赃物300余万元,止付冻结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资金2.17亿余元,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265.01万元,全市刑事类警情同比下降15.87%,行政类警情和其他类警情接警量同比下降5.55%,有力震慑了各类违法犯罪,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 03 排忧解难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烦心事” “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这是目标。我市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构建起了政府主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及时有效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确保全市和谐稳定。 纠纷调处在邻里,问题解决在萌芽。柳林县公安局柳林镇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警网融合,特聘请辖区“全国模范调解员”董永红与民警李凯、郭春明组成“三人调解小组”,在实践中总结出“六心六法”调处化解机制,以“老董说事”“春明跑腿”“亚平助困”等特色警务,针对性进行联合调解,提高各类民间纠纷处置率,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居”。 柳林镇村民葛某宝与邻居高某斌、高某峰因水路纠纷问题多年来一直争吵不断,民警先后多次到双方家中做思想工作,但纠纷未能从根本上化解。 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民警将双方当事人邀请至派出所,依托“人民调解室”,与调解员董永红一起结合“六心六法”调解工作机制,经过长达15个小时摆事实、讲道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整合资源搭建一站式调解平台。我市出台了《关于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推动设施共建、资源共享、联动共治,实现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变多中心为一中心、多平台为一平台。 坚持以信息分析研判、统一指挥调度、资源协同调配等功能为主线,积极打造联合调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切实形成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工作模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信访前、成案前,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04 聚焦基层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各县市区主动领题、积极响应,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目标导向,结合当地实际,落细落实各项举措,有力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借鉴可复制的好经验好做法。 最近,离石区吴城镇街上村就把村里新批下来的二十八套宅基地圆满地分了下去,村民们是怎么分到手的? 如何降低修建成本?如何减少邻居之间的矛盾?如何让街上村宅基地整齐统一?面对村民们的提问,离石区吴城镇街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白雪兵想出了自己的“好点子”,最终决定大家先推选代表,成立村民自建委员会,统一修建宅基地的基础设施,抓阄选房,大家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讨论,三个大议题、十多次发问,有关宅基地分配、自建房监管、工程核算等涉及村民们切身利益的事儿都公开、透明、高效地迎刃而解。 “要守护好群众,必须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让群众的事情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情群众参与着办、群众的事情群众说了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带来的实际成效。”白雪兵说。 群众的利益无小事。今年以来,离石区在全区推行“说事议事”基层治理模式,街上村“分房记”这一工作模式的推广是一个缩影。通过“说事议事”,让困扰村里多少年的分房难题圆满解决,真正达到了干群面对面,民意零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