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晨练时听到的声音

 卷子路上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我在晨练时听到的声音

卷子

每天早晨或黄昏,我去公园转个5公里,权当是休闲加锻炼了。
受伤的膝盖不能承受跑步的重力,我只是快走,——有时连快都算不上,只能算是溜达。这悠缓的节奏倒是方便我收录身边的声音。
中山公园的鸟叫是很有声势的,像是有组织的大合唱,尤其是南侧棕榈树之后的大榕树一段,密集的、此起彼伏的、且多声部式的鸟叫,几乎挤满了道路两侧。
我竟然很乐意被这个声音包围,还在层层叠叠的枝丫间去寻找声音的主人。它们偶尔掠过或停歇在草坪,在啄着草耔,若有阳光洒下来,它们绿油油的羽毛闪着光亮,待你掏出手机,它就“嗖”地一声飞走了。

天热了之后,会听到牛蛙叫这声音多是从地底下发出的,低沉沙哑肿胀,有点瘆人。我有次追索声源,发现是来自道旁的排水沟。牛蛙的叫声被闷在石板下,所以有种气浪往上冲同时又被生生压制住的窒息感。
我会快速逃离这声音,牛蛙也是我从来不碰的食物。那种恐怖的鼓噪声会悬浮在铁锅上,仿佛肚子装满气的蛙们,随时会跳将出来。
果冻两口子是牛蛙爱好者,王子牛蛙是他们去到哪里都要让人送上门的美食。
他们没听过排水沟的蛙叫。
今天在树木园被满山的知了给叫得燥热了,那种没有缝隙、没有间隙的叫嚷,让整座山都蒸腾起来,本来这几天就升温了的天气更显得炎热无比。
是谁说“蝉噪林逾静”的,我跟他急。

风声是公园最大的美,走路的人爱风,无论是徐徐、还是呼呼,都让人神清气爽。风声会转化为树枝声、树叶声,前者清瘦,后者丰腴,都很养人。

公园里走路的以中老年为多,以及刚送完孩子上学的年轻妈妈们。外放音乐或视频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声吆喝的也很少,多是两两之间的窃窃私语很欣喜有这样的文明提升。

时不时也会有些聊天声飘进我的耳朵里。

有个妈妈在聊孩子,说孩子三年级前很乖,现在不知怎么的,总被投诉在班上打人,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另一位就劝她,不着急,过一阵子就好了。

还有一位妈妈说,别人家孩子作业总是早早做完了,她家的十点钟都做不完,急死人了。

还听见一位妈妈在说,早上不知道弄什么吃的好,总是那样几样,孩子又不爱吃,烦得很。

她们几乎都在聊孩子,没有聊八卦、聊时事的。孩子绝对是她们此时生活的唯一主题和话题,以至于焦虑度和关注度成正比。

这个时间在公园溜圈,估计她们是全职妈妈,或是自由职业者。真希望她们聊的这些问题都能在时间里消解,她们偶尔也能聊聊自己。

公园里最最可怕的声音是,某个人突然喉咙发出来的咕噜声,——大概率这声音之后是“噗”的一声,一口痰飞出。没有什么能形容这声音对我神经系统的摧残了,我通常是一听到这声音,便飞也似地逃离现场。

但几乎每次行走,我都会遭遇到一两次这样的声音,最怕逃离不及,那声音贴着你就过来了。好想用那些鸟声、风声去堵住他们的嘴,让那可怕可恶的声音胎死喉中。

闺蜜的家公从前会从阳台往下吐痰,理由是下面是草地,没人。为了这个事,闺蜜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艰苦卓绝的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算是扭转了家公这个恶习。

她家公来自农村,不懂城市文明的基本要求,且年岁已高,积习难改。可是,我在公园里见到的,明明都穿着城里人的衣衫、讲着城里人的话,有一些甚至还很年轻,很洋气、很帅气,为什么就管控不住自己的一口痰呢?

我不能理解,也不能原谅,但又不敢当面斗争,——斗争过一两次,心有余悸。如果能用关注私德的热情关注一下这样的公德,该多好。

只这一种声音,就会毁了我那些美好的鸟声和风声。

毁了我一个美好的早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