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提醒:冬病夏治勿盲目,穴位贴敷要规范!

 真问 2023-05-23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近年来,全国各地众多中医院都会在夏日三伏时节,举办大型三伏贴贴敷活动,现场人气火热。尽管整个伏天都可以进行贴敷治疗,但如果能在初伏前10天、初伏、中伏、中伏加强、末伏、末伏后10天这样的时间段里进行6次贴敷,效果最理想。

01贴敷时间很重要!

2023年具体贴敷时间如下:

三伏穴位贴敷5天1次,具体时间:

伏前:2023年7月01日——2023年7月06日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16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7月26日

2023年7月31日——2023年8月05日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5日

伏后:2023年8月20日——2023年8月25日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图片

“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疗法多在三伏天进行贴敷,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贴”并非夏至贴,因此,从夏至开始贴敷并不科学,效果也难以保证。02贴敷并非人人适合

三伏天穴位贴敷的穴位因人、因病而异。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论治,并结合其他经脉上的一些穴位进行综合治疗。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外治方法之一,但并非人人都适合贴敷。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畏寒怕冷、反复感冒等人群比较适宜贴敷三伏贴,因为这些疾病在中医辨证上属于虚寒症,体内存在寒邪、痰湿会导致疾病的反复发作,通过冬病夏治的方式能够起到预防与治疗的作用。

图片

注意啦!

正感冒发烧人士、备孕者、孕产妇、哺乳期妇女、两岁以下婴孩、皮肤娇嫩或有严重过敏、破损者、瘢痕体质等都不适宜贴敷三伏贴。03冬病夏治勿盲目,穴位贴敷要规范!

全国有名老中医、山西省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贾跃进主任强调:加强“三伏贴”技术管理,医疗机构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精神,规范临床应用。 

贴敷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刺激局部经络穴位,激发全身经气,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贴敷是现代临床运用的一个典范。提别提醒

在贴敷三伏贴前首先要进行体质辨识,再根据体质和病种病情等辩证用穴,不同人群贴敷的部位、数量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建议市民自行用药、调配、贴敷。

图片

对于部分市民在贴敷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灼热,或轻度刺痛感,有的还出现水泡,这些都是正常的皮肤反应。一般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

但是如果出现水泡体积过大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或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就诊进行处理。04三伏贴贴敷穴位

大椎:温阳利湿、调理颈椎病

肺腧: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膏盲:哮喘、支气管炎、乳腺炎

肾俞:补肾、调理腰痛、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

膻中:胸闷、胸痛、心悸、心烦、咳嗽、气喘

关元穴: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补一身之元气

神阙穴:温通元阳、调和脾胃、益气养血,脱肛、腹痛、痢疾

中脘穴: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足三里:补气血、健脾胃、调各种虚症

三阴交:痛经、带下、皮肤病、肠胃问题

注:大椎、肺俞、膏肓、肾俞、膻中、关元、神阙、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5个或交替使用。

图片

 05注意事项要牢记

贴敷后,在饮食、起居等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贴药时间成人一般6小时-10小时,小儿一般为2小时-3小时,但因贴敷者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反应也不同。若贴药后自觉局部痒、热、刺痛等难以忍受者,可适当缩短贴药时间,或提前揭去。若贴药后无任何不适反应的,可适当延长贴药时间至6小时或更长。

其次,贴药期间,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烟酒刺激,不要吃油腻的食物,禁食海鲜、鱼、虾、牛羊肉、香菜、韭菜、芹菜等发物及煎炸食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最后,贴药期间当晚不宜洗澡,不要贪凉饮冷,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