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敏:虽没有父兄那样的耀眼光环,但他的心血成就了《傅雷家书》

 佳易博览 2023-05-23 发布于黑龙江
作者:山佳
自1981年首次出版,如今《傅雷家书》已经印了几千万册,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而背后付出心血与苦劳的,正是今天的男主傅敏,翻译家傅雷的次子,钢琴家傅聪的弟弟。
相比父亲、哥哥而言,傅敏头上的光环并不耀眼,他只是一所中学的高级教师。如果命运可以重新改写的话,傅敏也许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但时代的巨浪打破了傅敏的梦。尤其在父母双双自杀身亡后,他的生活中再也看不到温暖与光亮,除了死,他还能选择什么……

01
傅敏,1937年出生。哥哥傅聪,大他三岁。对幼时的傅敏而言,傅聪是他最好的良伴。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大人们都在客厅里谈天说地,傅聪就带着傅敏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的台阶上,有时听到兴奋处,不由得缩着脖子笑。
可这种“偷听”的局面,总会被精明的父亲傅雷发现,难免不了遭到一顿训斥。每每这时,哥哥傅聪会为自己辩白,而傅敏就只会哭了。
傅雷与朱梅馥夫妇,性格截然不同,前者暴躁易怒,后者温婉知性。而膝下的两个儿子,正好傅聪随爸狂躁,傅敏随妈平和。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多年之后,傅敏也深深地感受到哥哥与父亲性格的相似性。

02
傅聪长了“一双音乐的耳朵”,由此傅雷推动他走上了专业音乐的道路。而傅敏,也对音乐充满了热情。在父亲老友宋淇的家中,傅敏发现了一把以前的犹太租客留下的小提琴,主人很大气地将琴转赠给了他。从此,傅敏开启了成为小提琴家的梦。
傅敏的启蒙老师雷垣,也正是哥哥傅聪的老师。傅敏学得很来劲,他认为小提琴比钢琴更为深沉,扣人心弦。于是他向父亲提出要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也像哥哥一样走专业的道路。
但傅雷不由分说就拒绝了,即使长子傅聪劝说也于事无补。傅敏很受挫,认为父亲固执己见,丝毫不理解自己的梦想。最终,他小提琴家的梦想破碎了。
后来,在英国,傅敏看到父亲写给哥哥的信后,才找到答案。傅雷是如此解释自己的决定:首先,傅敏在家不能单学小提琴,他的语文根底太差,我自己太忙,不能兼顾;其次,傅敏在小提琴方面的表现只能说是中等 ,在家专学二三年后是否有发展,可能毫无把握;第三,傅敏的看谱能力不强,夜长梦多,对钢琴更渺茫;第四,傅敏倘若目前辍学,假如过了两年,提琴无甚希望,再要回头重读正规学校,困难就多了。
当年过半百的傅聪回国参加演出,无意中与傅敏比手,诧异间发现弟弟的手十分柔软,张得很开,而自己的手却很硬,并不适合弹琴。如此说来,傅敏更具备成为优秀演奏家的天赋。只是时不再来,转眼两人均为白发老翁。

03
1956年7月,傅敏高中毕业,他决定将北大外文系作为第一志愿,但校方竭力劝他报考外交学院。
此时的傅敏头顶光环,父亲是著名的翻译家,而哥哥更是新中国在世界钢琴大赛上获奖的钢琴家,熠熠生辉。根正苗红,傅敏意气风发地走入外交学院的大门。
只是时代的风云变化莫测,1958年傅雷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同年12月,正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出走英国。受一系列事件的波及,傅敏成为外交官的梦破灭了,作为代培生,他被送往北京外国语学院。那是1959年,傅敏22岁。
1962年,傅敏面临毕业分配,但有着“可怕家庭背景”的他,竟然没有一个单位敢接收。好在北京女一中老校长挺身而出,“这么优秀的毕业生,你们不要,我要!”从此,傅敏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但命运的翻云覆雨手,并未放过傅敏。1966年9月3日,傅雷夫妇不堪忍受各种凌辱,双双自杀身亡。
当傅敏接到舅舅的电报时,头晕目眩,不能站立。上海已没有了温暖的家,更没有了严父慈母。

04
绝望中,傅敏又收到恋人小蓉的分手信。傅雷夫妇离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不久学院就贴出了批判小蓉的大字报,标题便是“大右派傅雷的儿媳妇”。
小蓉的压力,傅敏也能理解。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爱她,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手。从此,傅敏与小蓉一别两宽。
血雨腥风,无处话凄凉。傅敏生无可恋,他决定跳河自尽。哪知水浅,不足以淹死,恍惚间又被红卫兵发现,傅敏拼命想往墙上撞,殷红的鲜血洒了一地……
傅敏被拖回学校,“妄图以自杀对抗运动”,他的肩上又多了一项罪名,接着便是连续不断的批斗。
对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傅敏不再留恋。趁上卫生间的时候,他手摸电门,再度自杀。只是那天傅敏穿的是一双胶鞋,命不该决。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傅敏一一尝了个遍。

05
1979年4月,傅敏与分离21年的哥哥傅聪在国内相聚。
说起父母的“走”,傅聪直言他没哭,因为他有所预料。早在1961年,父亲在来信中就表示:主观上并无出世之意,事实上常常浮起幻灭之感。个人对一切感觉都敏锐、强烈,而常常又自笑愚妄。不知这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苦闷,还是我特殊的气质使然。……你的将来,你的发展,我永远看不见了,你十年二十年后的情形,对于我将永远是个谜。“
而对弟弟傅敏的遭遇,傅聪感觉亏欠太多,他希望能尽力弥补。傅敏从事英语教育,于是傅聪邀请弟弟来英国住上一段时间进修。
当傅敏走进傅聪在伦敦的家,一踏进门,整个屋内昏暗阴气沉沉,因为家中的窗帘都是拉上的。因为傅聪一个人的时候,怕光怕亮。
傅聪一天要练琴十二个小时,对于一个成熟的钢琴家而言,完全没有必要。但傅聪总认为自己学琴晚,没有童子功,于是练琴不辍。别人的劝告,傅聪都当耳旁风。自然,他也就没时间带着弟弟前往伦敦著名景点游览。
也正是这段时间,在哥哥家中,傅敏看到了傅雷写给傅聪的信,才知道父亲对哥哥是如此偏爱。
就在与傅聪的近距离相处中,傅敏才发现哥哥去国这么多年,现在比起爸爸来更极端、更固执、脾气暴躁,而那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傅敏做出一个决定:回国整理父亲写给哥哥的家书。对此,作家叶永烈评价:傅敏是在平凡的工作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他没有著书立说,没有琴声震世,但是他丝毫不逊色于他的父兄。

2023年5月19日,傅敏离世,享年86岁。在另一个世界,他与父亲傅雷、母亲朱梅馥,以及哥哥傅聪相聚了……

傅敏是在平凡的工作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他没有著书立说,没有琴声震世,但是他丝毫不逊色于他的父兄。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