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伐嗙 | 011

 其实斋啡几好饮 2023-05-23 发布于广东

“所以,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契机,促使你又重新写起来了?”

“最直接的一个触发点,应该就是两周前,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发微信告知说她要结婚了,同时还询问我的公众号是否换了。我一方面很替她高兴,连道几声恭喜,另一方面也受宠若惊,这个公众号竟然得以和人家的终身大事一同被提起,就想着不继续写是不是有点可惜。”

“哈哈,有没有可能这位朋友只是为了避免尴尬,刻意多找了这么个话题,随口这么一问?”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但这不是很重要,我比较在意的还是这个触发,在现在的我看来,任何足以激发、激励我去做那些在我价值排序里重要事情的机缘,都是值得感激的,可遇而不可求的。我要做的就是keep住这个feel,然后去执行,这也是克服惰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然后你就马上去执行了吗?”

“也没有,中间隔了两三天。太忙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我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既然做不做都可以,都不影响正常生活,那我为什么还要花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我休息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那你都想到了哪些理由?”

“当时能想到的就是记录嘛。我虽然不玩朋友圈和微博,但我偶尔还是会看即刻。有几个我关注了挺久的即友,我非常羡慕她们,有源源不断的分享欲和表达欲,不管是写段子,分享日常,还是剖析自我,都非常精彩,非常动人,我常常能从她们的书写里获得慰藉和力量。”

“但你自己即刻也不怎么发。”

“对,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我能发什么,我的生活平淡乏味,我的所思所想矫情有余而深刻不足,几乎都是人云亦云。而剖析自我则令我感到害怕,甚至会有深深的羞耻感。总之,越看那些人写的东西,就越觉得我写的东西都是垃圾,就越不敢写,最后就成了只看不写。”

“为什么会有羞耻感呢?

“可能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够真诚吧。但由于长期以来都习惯了自欺欺人,我也不知道我所谓的“真诚”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要进一步探究则是一件非常痛苦且艰巨的事情,那意味着我必须回溯源头,必须直面、承认很多我不想面对的东西,那时我确实还做不到。但我清楚我的底线,那就是不要再说谎了,真的不要了。不写就能避免继续修饰和美化谎言。”

“那既然现在能够重新开始写了,那也就意味着这一关已经过了吧?”

“我想是的吧。尤其是最近的半年,又重新踏入职场,回归生活,学习和实践怎么做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我刚刚讲到的那些我无法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个得以解决,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你之前说过,像是动了一场大型的切除和移植改造的手术。”

“哈哈哈,对,'手术'的成功给了我很大信心和希望,加上周围人的善意、帮助、关怀,术后的疗愈和恢复也非常快。所以我才会说,我终于是个健康的人了,一个全新的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重新投入到书写和记录的活动之中,基本相当于复健,它能使我更加强健。”

“那这些天的'复健’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吗?”

“当然。首先是我没有什么奇怪的思想包袱了,毕竟我又不是什么自媒体,不求影响什么人,就只是借这个平台抒发一些我的所思所想,和发在朋友圈、即刻上其实没什么区别,所以数据对我来说不会再构成什么困扰。那为什么还要发在这里呢?主要是因为公众号始终还是一个阅读长文为主的场景嘛,适合发千字以上的文章,而读者也是有预期的,有兴趣读的才会点开,加上我又只写数字标题,可以很大程度上筛掉那些不是同温层的人,以及对我这个人不感兴趣的人。”

“你以前说,关注你的人里,很多都是认识你的人,所以写的时候会束手束脚,不敢畅所欲言,现在还会有这个困扰吗?”

“不会了。我觉得有那样的困扰恰恰是我不真诚的表现,还是把自我放得太大了。我现在反而很觉得在这里发东西最安全,亲友故旧虽然关注的多,但其实点开的少,经常会点开的人是哪些我也都知道,他们都是我非常信赖的朋友。他们不一定会评论或者点赞,但他们会看,会通过我的表达来关心、了解我的动态,就像他们在阅读一封我写的信一样。”

“这个倒是,你写信的时候总是会写你最近发生的事情和最近的学习感悟。”

“对呀,当然,这也是这次重新写了才又生出的新体验,可见还是得要多实践。我非常想念这些朋友,想和他们见面、吃饭、喝酒、喝茶、对话,但因为现实中我们能够相聚的机会并不多,甚至连微信都很少聊,所以也希望透过我这些主动的表达,能让他们知道我很安好吧,等忙完这段时间我也打算主动去和他们联系,我也很好奇他们现在的状态。”

“挺好的,这让我想起你年初和默默一直在说的,'和朋友们从新认识一遍'。”

“对,过去这几年,越发感受到了朋友的重要。我们也都希望从我们自身做起,主动打开,去联结更多人,和更多人对话。我们在改变,朋友们也都在改变,我们非常需要不断从新认识彼此。”

“Nice to meet yo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