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为人谋而不忠乎,曾子到底忠于谁?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5-23 发布于江苏

替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啊?传说曾子舆每天一起床,就问自己这个问题,仿佛曾参这人,很热衷替人办事似的。

只不过,细看曾子一生,除了著书立说,就是个教书匠,很不喜欢替人办事,甚至曾参五十岁时,齐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三个大国请曾子作总理大臣,曾子怎么着?皆不应命!都推辞不去,一心只做教书匠。可见曾子就是个不大愿意替人办事的主,国君来请都不行。这种大爷,难道每天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喂,曾参,今天你替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么?

文章图片1

这显然不大靠谱。所以,为人谋而不忠乎?千百年来的解释,是大有问题的。《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徳,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开宗明义,曾子的学习目的,第一,明明德。第二,亲民。第三,止于至善。这与孔子的学习之道,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三,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一对应。曾子的三省,也应与之一一应。为人谋而不忠乎,应对应于明明德,即曾子每天问自己的首要的大问题是:作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追求和大原则是什么?而非替人办事。

曾子认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是忠。那问题来了,什么是忠?朱子曰:尽己之谓忠。也有讲尽心事君之谓忠。《说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韵》:内尽其心而不欺也。

实际上,忠首,中心也,神在形中谓之中,心神合一之谓忠,什么意思?即心之所想,与神之所往,高度一致,一个人要竭力让自己处于心神合一的状态,不自欺欺人,忠于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心神,这才是忠的核心。

曾子每天问自己的第一个大问题是:为人处世,起心动念,是否尽力做到了心神合一,是否不欺心,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心神。

文章图片2

一个人想清楚了自己这辈子的使命是干什么,就一门心思,持之以恒地坚持干下去,不受不相干因素的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曾子一生的追求,是明明德,宣扬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他一生坚持只做个教书匠,给个宰相都毫无兴趣,真正做到了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的理想。

为人谋而不忠乎?你有忠于自己的理想追求么?你有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出自我的精彩么?呵呵!什么替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啊?一边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