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引申义226:道义之交

 爱雅阁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道     dào



道,甲骨文图片,外面的部分图片其实是个“行”字(“行”甲骨文图片),表示一个“十字路口”。里面图片是一个人的头部,即“首”。图片是脑袋,图片是头发。道,表示一个人走在路上。
金文一继承甲骨文图片图片是“行”,图片是头部,图片是脚板。
金文二图片,下方图片是“手”,表示摆手,让走在道路后面的人跟上。
简帛文图片。左方图片是“行”
图片的左边,右边被省略了。图片是头部。图片是脚板。
说文古文图片 。左下方图片是脑袋,左上方图片是头发。右方图片是手。
小篆图片,左方的图片其实是从简帛文的图片变化过来的,是“道路”与“脚板”的融合。右方图片是头部。
简牍文继承简帛文,写作图片
图片变成了图片
隶书继承简牍文,写作图片
楷书图片



道,本义是“道路”。
《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道路”是“陆地上的路”,是给人、车行走的。引申为“河流上的路、通道”,是给船只行走的。因此引申为“河道、水路”。
《左传‧昭公十三年》:“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
孔颖达疏:“谓水路不通。”

“道路”广泛引申为“各种道路、通道”。
《管子‧君臣下》:“四肢六道,身之体也。”
尹知章注:“六道谓上有四窍,下有二窍也。”

“道路”引申为“人在路上走过的距离、长度”,即“路程”。
《孙子‧军争》:“日夜不处,倍道兼行。”

“道路”引申为“选择某条路线”,再引申为“选择经过某个地方的路线”,即“取道”。
《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吾道淮南,逐高骈如鼠走穴,尔无拒我!”

“道”字甲骨文中有“行”字
,“行”甲骨文图片,是一个“十字路口”,引申为围棋棋盘中下棋子的交叉点。
《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孝瑜﹞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道路”引申为“走在路上”,那必定有起点、终点。该路线必定是“朝着终点的方向前进”,因此引申为“方向”。
《史记‧游侠列传》:“北道姚氏,西道诸杜,有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此皆乡者朱家之羞也。”
司马贞索隐引苏林曰:“道,犹方也。”

世界上有着非常多不同的“道路”,因此引申为“种类、类别”,因为世界上的物品也有无数类别。
《礼记‧檀弓上》:“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

“道路”引申为“走路”,是“从起点到达终点的其中一个方法、途径”,因此引申为“为达到目的、目标而使用的各种方法、手段”,因此引申为“方法”。
《商君书‧更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方法”引申为“制作物品的某种方法、工艺”,即“技艺、技术”。
《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郑玄注:“道,多才艺。”

“方法”引申为“通过某种方法达到某种目的、状态、境界”,因此引申为“学术、宗教的思想体系”。
唐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其中一种“学术、宗教的思想体系”叫做“道家学派”。
《汉书‧艺文志》:“右道三十七家,九百九十三篇。”

“道家学派”后来演变为宗教,即“道教”。
明陶宗仪《辍耕录‧三教》:“上问曰:'三教何者为贵?’对曰:'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穀。’”

“方法”引申为“通过某种方法达到某种政治目的”,即“政治主张”。
《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路”是“大家共同使用的通道”,即“道路是大家都认识的、知道的”,再引申为“大家都承认的、遵守的规范、准则”,即“道德、道义”。
《左传‧桓公六年》:“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道路”引申为“沿着道路行走”,引申为“遵循规矩、法律去做”,因此引申为“遵行”。
《管子‧任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

引申为某人严格“遵守规矩、条例、法令”,因此引申为“正直”。
《荀子‧不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
梁启雄释引《尔雅‧释诂》:“道,直也。”

“方法”引申为“告诉他人方法、门道”,因此引申为“通过语言告诉他人”,因此引申为“说”。
《诗‧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方法”引申为“知道那个方法”,因此引申为“知道”。
南朝梁吴均《咏雪》:“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道路多呈“线条”形状,因此引申为“线条形物体的量词”。
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之三:“几道泉浇圃,交横落幔坡。”



dǎo



“道路”引申为“疏通道路”,因此引申为“疏通”。
《尚书‧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孔颖达疏引李巡曰:“禹疏九河。”

“道路”引申为“走在前面带路,引导后面的人”,因此引申为“引导”。
《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王逸注:“言己如得任用,将驱先行,愿来随我,遂为君导入圣王之道也。”

“引导”引申为“通过某个方法引导、启发、教育他,让他懂得某个道理”,因此引申为“启发、教导”。
《荀子‧儒效》:“上则能大其所隆,下则能开道不己若者。”

“方法”引申为“通过某个方法处理某个问题”,因此引申为“处理”。再引申为“处理国家、地方的问题”,即“治理”。
《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何晏集解引包咸曰:“道,治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