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一期的经典,第二十天: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

 知乐古典音乐 2023-05-24 发布于北京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前奏曲·Prelude

日复一日的思念

年复一年的等待

一期一部的经典

在西方古典音乐领域,能令我联想到“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作品是巴赫的《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

先做个知识普及: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史中,提琴家族的主根其实是今天遭受最多调侃的中提琴(viola)。小提琴(violin)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 Vitula,在罗马神话中Vitula原指“欢乐和胜利女神”。在意大利,提琴就被称之为“viola”,而“violino”是小词——“小尺寸提琴”的意思。如今“viola”用指“中提琴”,从词源演变上很直观的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小提琴是小号的中提琴。中提琴、小提琴在中世纪就有了雏形,但大提琴却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大提琴最早由古低音中提琴(viola da gamba)发展而来,出现在十六世纪初(1500年后),当时的名称为“Viole da Braccio”,最早只有三条弦(F-c-g),不久扩充为四条(降B-F-c-g)。曾经出现过五弦、六弦琴(viol),后来又综合了维奥尔琴的优点,发展成如今的大提琴格式(C-G-d-a)。时间来到十七世纪(1600年后),大提琴迎来巨大变革:五弦的设计一度复出,甚至还将体积缩小,可以用古小提琴持法的大提琴,称为“Violoncello piccolo”(短的大提琴)【tips:古小提琴并不是夹在左肩,而是类似如民乐二胡那样的持法】。巴赫还为这种“短的大提琴”写过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Six Concertos for Violoncello Piccolo”。

Violoncello piccolo

所以,在巴赫那个年代,由于还没有最终定型,大提琴还是件相对“卑微”的乐器,音乐家们都认为不值得为它创作独奏——十七世纪之后,它才逐步成为独奏乐器。至于《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因为原作手稿早已失传,它一直被某种神秘气质包裹着。数个世纪以来,它通常仅仅被当作练习曲,而不是独奏作品。

好似王道士一铲子让莫高窟重现于世;冥冥之中,它也在等一个人、一个下午——1890年,十三岁的加泰罗尼亚大提琴手帕布罗·卡萨尔斯与父亲在巴塞罗那某个港口散步。他走进一家旧货店,他漫不经心地随意翻着,在故纸堆里发现了这套大提琴组曲,该版本是个名叫格鲁茨玛赫的人于19世纪的编制。出于好奇,他买下乐谱,飞奔回家、开始练习……至于剩下的,就是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了。

如今,《无伴奏大提琴第一组曲》作为巴赫弦乐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已经占据音乐史不可撼动的地位。该组曲有六个部分:前奏曲(Prelude)、阿勒曼德(Allemande)、 库兰特舞曲(courante)、 萨拉班德(sarabande)、 小步舞曲I 、II(menuet I 、II)和 吉格舞曲(Gigue)。前奏曲作为序曲是自由的旋律曲,强调大提琴的技巧运用,后面五个部分有不同的节奏、音域、和声、节奏型,但在整个乐曲中,伴随着高潮和循环,前奏曲主题也会不断回归,形成了统一的线索。这种“部分包含(体现)整体”的全息投影方式作曲法,在后来的乐曲中也被广泛地借鉴。其次,节奏使用大量巴洛克特色,如“强弱瞬间转换”“三拍子”等。在前奏曲中,巴赫使用多部或多音符,强调某个重音或某个饱和时值,使其更具赋格感。在阿勒曼德中,三拍子乐章以乐曲前两个音符开始,与某些古典音乐中常见的“黑白键八度”相似,与前奏曲产生对比。库兰特舞曲相对快速,充满三拍子和三度音程,强调动感和句法完整性。萨拉班德是典型的巴洛克舞曲,展现一种缓慢、典雅、充满哲思的情绪;小步舞曲是十八世纪的标准舞蹈,通常会成对出现,Menuet I将第一节的主题带回来,重申整个乐曲的统一性,Menuet II则强调采用反向主题、比例幅度和较小的调弦。此外,在和声上,该组曲也体现了巴赫的创作风格:大多数声部都由单音和两音同时运用而成,同时大量使用升降六度、下降二度等和声手法,使乐曲更加丰富有趣。最后,在技巧方面,巴赫巧妙地运用重音、滑音、颤音和跨度等技巧手法,展现大提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巴赫为大提琴写的六首无伴奏组曲历来是大提琴家的“试金石”,因为难度过高,有人将其与巴赫的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并列,称它们是大提琴家和小提琴家的“噩梦”。大提琴家王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做过这样的精彩阐述:如果说交响乐像“小说”,巴赫大无就有点像《三字经》,“就这么几个字,你一下子听不懂,但你看进去的话,它的想象空间是无比宽广的,就因为它非常简洁,点到为止。几乎所有人都看得懂小说,但看得懂三字经的人不多。看懂了三字经,你会发现里面的学问不得了。”

文/茶茶斑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