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时代,和亲人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甚至很多人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断亲”。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你跟亲戚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渐渐疏远了,在那个时期,父母身体健康,有的孩子调皮,有的孩子安静。我们会和兄弟姐妹一起挨父母的打,也会一起背着背后去买零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然而,这美好的一切,在长大之后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年时代,兄弟姐妹纷纷独立,各自成家,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即便是同一对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同时,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也很难做到样样兼顾,难免会出现偏心的情况。再加上孩子长大后的人生经历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兄弟姐妹之间也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在长大后就会发现,自己和兄弟姐妹还有一些其他的亲人都可能会出现价值观不同的问题。周阿姨今年54岁,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一个。在周阿姨14岁的时候,她就决定放弃读书去深圳打拼。为此,她在深圳受了不少苦,不仅做过流水线,还当过服务生。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才好不容易在深圳有了一个安身之处。人到中年后,周阿姨总是会怀念起童年的事情,她总会打电话给自己的哥哥姐姐,逢年过节也会回家探望他们。但是令周阿姨失望的是,彼此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周阿姨说起自己在外旅游的经历时,哥哥姐姐却觉得那是一种浪费钱的行为。他们仍然带着一种传统的老思想去看待身边的事物,而在深圳打拼了几十年的周阿姨却已经接受了先进的现代社会思想。当自己和身边的亲人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后,就必然会产生价值观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不必强求,而是应该顺其自然,逢年过节和亲人保持正常的问候即可。高晓松曾经在节目中提出过一个人群正态分布的概念,他认为,每个人身边的人群都是呈正态分布的。就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一个热心肠,也总会有一个老好人,还会有一个不听话的捣蛋鬼。通过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我们身边的亲人也是如此。在众多亲戚和兄弟姐妹里,总会有一个特别孝顺的,也总会有一个让父母特别操心的,还会有一个和父母地位差不多的“一家之长”,说话非常具有权威性。于大爷是个厨师,16岁时从农村来到广州,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小学徒变成了厨师长。现在,于大叔也有了自己的餐厅,退休之后的生活非常悠闲。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自己找到出路后,就陆续把大哥和几个弟弟也带到了城市,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做厨师。虽然于大叔在家里只排行第三,但是却是这个家的一家之长。他们事事都要找于大叔帮忙,倘若于大叔不答应,他们就会用兄弟情绑架于大叔。直到有一次,于大叔生病住院,他才发现自己的兄弟竟然没有一个来看望他的。但是当你从小要求开始提起时,对方也会逐渐能够接受难度更大的要求。因此,做人不能无底线地帮助别人,即便是自己最亲的亲人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不会感恩,反而还会觉得你好欺负,以后只会变本加厉地索取。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也就是说,即便是再亲的亲人,也很难不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纷争。尤其是在处理父母遗产的问题上,很多兄弟姐妹都会在这个时候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另外,还有很多人因为和亲戚一起做生意而产生利益纷争。就像电视剧《双面胶》,亚平的父母劝说丽娟的父母一起投资,结果厂长携款而逃,两家的积蓄都打了水漂。此时,本就因为婆媳关系而摇摇欲坠的家庭就变得更加容易破碎,两家因此大打出手,病的病,伤的伤。也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会做出很多看上去十分自私的行为。因此,为了避免和亲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最好不要和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一起做生意,否则,一旦因为钱伤害了感情,就很难修复亲人之间的感情。而且,在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彼此生活的重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会把自己小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可能避免和大家庭产生利益联系,减少自己的损失。所以,人们和亲人、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会越来越疏远了。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