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复阳或者说感冒的人不少了,没阳过的也陆续被查缺补漏。总体来看,这一批的症状比原来都要轻,发烧和咳嗽都少很多,首阳恢复得仍然要比复阳慢一些。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能看出有传染性。我翻出以前的一些文章,与同事朋友们回顾了以前学过并实践的方法。 在诸多方法中,我们当然力推不吃药不打针的外治法。所以,这个时候琢磨这通治百病的八个穴位,意义重大。今天继续学习八穴歌中的临泣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听这名儿中有个『泣』字,总觉得这个穴位与泪腺有关。看了看解读后,确实与『泪』有关,但无关泪腺。临,指居高临下;泣,就是泪。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从上向下在此化雨冷降。气血的运行变化如泪滴从上滴落一般,故而得名临泣。 当历代医家容易忽略足临泣穴时,道家却非常重视。临泣穴连通少阳胆经与带脉,道家认为少阳胆经之气是人的原始祖气,主升发。阳气升发不足,人体的气血就不能正常地供应全身,从而引发很多疾病。带脉则是沿人体肚脐一圈的,像是人体正中系了一条玉带,能约束纵行之脉,增强经脉之间气血运行的联系,是关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条保健经脉。在使用足临泣穴时,可采用蜷腿坐的姿势来找,它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小趾跖骨夹缝中。 临泣穴的功效,主要是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解乏,睡前点揉一会儿临泣穴,很快就通体舒泰,缓解疲劳。二是能祛风除湿,这对于身体有湿的人很合适。因为临泣穴主升发人体少阳之气,解散肝胆郁结之气,经常点按会比专业的足疗效果还好。三,武国忠大夫称足临泣穴为不用熬的“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源于仲景的《伤寒论》,过去写过这一名方的解析,效果非常强大,见下图。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可以解表散热、疏肝和胃,有治疗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之功,而足临泣穴因属少阳胆经,就像人体自带的一味『小柴胡汤』。写完这篇文章,我就准备试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