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常见症状: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全身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 治疗方法: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8克,连翘18克,牛蒡子10克,竹叶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常见症状: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牙龈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治疗方法: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大黄6~12克。素体阴虚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参。 上述两型中,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夏枯草、白蒺藜、露蜂房等常随证加减。 常见症状: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且疼痛加剧或牙龈出血。全身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症状。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 治疗方法: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5克,狗脊30克,细辛3克,牛膝10克。 常见症状: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 治疗方法: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黄连、丹皮治之。 常见症状: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 治疗方法:治宜疏风、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荜拨。 牙痛偏方 【组成】升麻3克,葛根3克,生甘草1.5克,赤芍3克。 【用法】用清水煎汤约300毫升,日服2次 【功效】清热宣散消肿。牙痛及牙龈肿胀等症。 风热牙痛偏方 【组成】金银花4.5克,双钩藤6克,粉丹皮1.5克,丝瓜络9克,连翘壳6克,生柏叶4.5克,生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祛风。风热牙痛。 齿灵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0克,青皮6克,石膏12克,荆芥6克,防风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肝泻火、凉血疏风。对虚实牙痛、龋齿疼痛皆有效果。 清解止痛汤 【组成】细辛9克,麻黄12克,白芷4克,石膏94克,枯芩24克,粉草12克,粉丹12克,淮牛膝125克(另包先煎),老姜为引。 【功效】治疗牙痛。 桃柳树皮清热治牙病 【组成】桃树皮4克,柳树皮4克,白酒适量。 【用法】沙锅放入白酒,以文火煎煮桃柳树皮,趁热含酒液漱口。当酒液含在口中凉后即吐出,日漱数次 【功效】清热止痛,祛风散肿。用治风火牙痛和牙周发炎。 蒲公英粥 【组成】蒲公英30克(或鲜品60克),粳米100克,调料适量。 【用法】蒲公英水煎,留汁加米煮粥,放入调料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益胃,适合胃火牙痛。 莲子百合白米粥 【组成】百合50克,莲子50克,白米50克,白糖适量。 【用法】上料共熬粥,加白糖适量。 【功效】可治虚火牙痛。 垂杨柳根治牙痛 【组成】垂杨柳树根30克,调料适量。 【用法】柳根洗净切好,加清水适量用文火炖,待将熟时下调料少许。饮汤。 【功效】滋阴润燥,祛风清热,清肺止痛。用治风火牙痛、虚火牙痛及牙龈炎等疾患。 |
|
来自: 昵称6582038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