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辰州符——湘西世界的绝世“神符”

 微信号1830429 2023-05-25 发布于广东

湘西处在沅江流域一带,这里山峦叠嶂,石奇峰险,溪流纵横,道路崎岖,是一个美丽而又神奇地方,一直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巫傩文化。

诗人屈原流放湘西时曾逆沅水而上,见到辰州地方迷神信鬼,酬神祈福,便写下《九歌》《九章》等著名诗篇,诗中既写自然景物,又山鬼、“云中君”传说,为后来湘西盛行巫傩祭祀提供了文化支撑。

据清《辰州府志》记载:“辰州风尚以信巫重鬼。巫鬼习俗是湘西土著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且地位十分重要。”

古时辰州民间有三绝,“辰州符、湘西赶尸、放蛊”,神秘且神奇。在说辰州符之前,先了解一下“湘西赶尸”。为什么湘西地区流传着赶尸的传说呢?那是因为当地崇山峻岭遍布,车马难行。湘西人特别有恋乡情结,即使客死他乡,也要身归故里,“入土为安”。只有这样,逝者遗愿得以实现,生者心灵求得安稳。所以在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加之浓厚的故乡情结,才形成湘西赶尸这一独特的“巫术”。

沈从文先生在湘行散记《沅陵的人》这样写道:一个旅行者来到辰州,兴味或不在这些平时问题上。辰州地方是以“辰州符”驰名的,辰州符的传说奇迹中又以“赶尸”著闻。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县城就有个“有道之士”名阙五老,十五岁远走云贵,跟名师学习法术。客人要探究“赶尸”口诀,五老答曰:“不稀奇,不过是念文天祥的《正气歌》”。客人问:“五老,你看过这种事?”,他必装作很认真很神气说:“当然,我还亲自赶过!那时我一个亲戚,在云南做官,死在任上,赶回湖南,每天为死者换新草鞋三双。”又请他表演,五老则推托,说:“功夫不练就不灵,早丢下了”。盘桓半日,不得要领。然而,先生似从巫师那“伏尔泰风格的微笑”看破了玄机:你自己试想想看,为了一种流行多年的荒唐传说,充满了好奇心来拜访一个熟透人生的人,问他死了的人用什么方法赶上路,你用意说不定还想拜师,学来好去外国赚钱出名,至少也弄个哲学博士回国,在他饱经世故的眼中,你和疯子的行径有多少不同!

我们这里不必过多解读湘西赶尸,沈从文先生的文章也意为不必说透,保持其神秘性未尝不可。

与湘西赶尸、放蛊齐名的,就是辰州符。因为是湘西辰州地区巫师独创,所以称为辰州符。1980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载:“以符咒为人治病,湖南辰州府人多传此术,故有此名。”

辰州符在湘西地区用途极广,祭祖、开工、狩猎、治病等都可作法画符,既能为老百姓辟邪消灾,驱邪祈福,又能治病救人,成为湘西地域的独有一种文化现象。

文章图片1

辰州符镇宅符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年少时见过辰州符治病,他这样记载:“余少时在乡间,曾见一画辰州符者,肩挑一担。来一农,病腿肿,求治。彼在檐下壁上画一形,持刀割划,鲜血从壁上淋漓直流。后乃知此血从肿腿者身上来,污血流尽,腿肿亦消,所病霍然而愈。腿上血如何可从壁上流出?此诚一奇,然实有其事,则必有其理。惟其理为人所不知,却不得谓之是邪术。”

沈从文先生在《沅陵的人》中描述阙五老的辰州符,仿佛主要工具是一碗水,一切病痛皆由这碗水来解决。

我小时候亲眼看见外婆乡里法师用符水喷过烧红的犁头,脚站在上面而不伤脚,印象深刻。

我的老师瞿湘周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巫傩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老师高而清瘦,精神饱满。年轻时被打成右派,平反后在我们学校当老师,教高中语文。他见多识广,风趣幽默,大家都喜欢听他讲课。上课时不经意间就谈到沅陵巫傩文化,说辰州符的神奇。老师讲过2个关于辰州符的小故事。一是某村一小孩吃鱼时,鱼刺卡喉,大哭不止。当地一法师用一碗水,手拿筷子画符,小孩喝下半碗符水后立刻住了哭声,水化鱼刺。二是某村一妇人从山上回来,不知吃了什么东西,肚疼打滚,村里法师同样用一碗符水解决了肚痛。

在课余和假期,老师经常一个人背着包,带着相机,走村窜户,走访老人,寻找法师,记录故事,收集巫傩文化。老师把收集的150多道辰州符箓,分析归类,编册成书。个中艰辛是无法想象的,坚定意志也是非常感人的。

高中毕业后,和老师联系不多,没有学到老师治学严谨的态度,没有做好辰州本土文化的传承,这是遗憾。

关于辰州符,“灵”与“不灵”,信者称绝世神符,疑者说不可为信。我们无法作出科学评判和解释。但对于从中了解湘西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应该说还是具有相当价值的

文章图片2

瞿湘周老师编写的辰州巫傩文化纪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