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89贾钰树.小学教师的教法如何变通:见习所感

 高教课堂研讨 2023-05-25 发布于江苏

      我在见习时听课的过程中,大多数时间都在聆听见习导师的课(以下称为D教师),D教师是一位五年级非班主任数学教师,承担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我每天都会跟随D教师前往两个班听课学习,同样的内容在两个不同的班级进行授课教学,教师的处理会存在差别,而在每天的听课过程中观察这种“不同”的缘由与表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这里可以总结成三个方面:根据授课时间、授课内容安排以及根据授课班级特点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授课时间:

依据学生的生物钟灵活匹配适切教法

      N小学在五年级的排课过程中,数学课程大多数时候都在上午第一节或第二节,但也存在部分位于下午第一节课的情况,见习听课的第二天,D教师教授的一个班在上午第三节课上课,另一个班在下午第一节课上课,授课主题为假分数转化为带分数,难度较低,更加强调书写的格式与规范,教学目标也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并且完整书写转化过程。在上午第三节课的上课过程中,D教师的课堂节奏较为适中,有时甚至会放慢进度或简单暂停照顾一下班内后进生的学习感受,整堂课教授了基础的概念、定义以及转化方式等内容。

      而到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候,D教师首先进行了相较上午班级而言更长时间的复习导入,并且在复习的时候注重用较为幽默有趣的语言表述,在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注意与投入之后,才开始进行新课的教授,这是因为下午第一节课刚开始绝大多数同学才结束午休,注意力涣散,如果不能很好的将注意力集中,那么课程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在这之后,可以感受到D教师在下午第一节课的授课过程中节奏明显更快,内容的难度与挑战性较上午有了部分提升,并且与学生的互动也是更多更加频繁。这是因为复习导入占据了部分新课的时间,需要加快新课的授课节奏;并且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容易犯困,需要增加课程内容的互动性与挑战性,尽量做到学生身心脑全程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教学目标都是相同的,但是因为课程时间的不同,D教师对教授策略进行了简单调整。

授课内容:

基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教学的任务

      一线教学实践的现场,每门课不可能完全做到只处理新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程中还需要处理各种其他事项,比如讲评作业、讲评试卷、管理课堂纪律、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等,教师通常需要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上进行1-2项任务开展,如何有效的按需调节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时间,变通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多多思考。

      在周三的听课过程中,D教师的授课主题为分数与小数的转化,一个班在上午第三节,一个班在上午第四节。D教师在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就已经将两个班昨天的课后作业批改完了,发现第一个班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较好,而第二个班在某几题上存在一些小问题。于是在之后的授课过程中,D老师在第一个班进行了全新课的授课实践,即40分钟全部用来处理新课的内容,节奏放缓,将新课的重点内容的推导过程反复讲解,并且多多强调了书写与格式上存在的问题,注重思维的锻炼与规范的养成。

      而在第二个班,D教师则采用了“新课+习题课”的课堂安排方式,将新课授课节奏提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取舍,在确保重点讲清讲明之后,留下了10分钟的课堂时间进行昨天课后习题的讲评,对几道存在问题的习题进行讲评。根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程的授课内容做出及时调整,这也是一种智慧。

授课班级:

考察班级纪律和水平而兼顾扬长避短

      绝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都至少要同时完成两个班级的教授任务,D教师也不例外,在长期的教与学的磨合之后,不同班级的特点与特质都会得以彰显,教师们在进行线下的教学教授过程中,都需要尊重不同班级之前的差异,立足每个班级表现出来的特色,进行授课策略上的调整。

      在一周的听课观察之后,可以明显发现D教师在两个班级的授课过程中,或明确展示、或潜移默化、或有意为之、或无意之间,表现出了不同的授课策略与处理方式。在对第一个班(五a班)的教学过程中,D教师总是会在教授过程中更多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将解题思路、推导过程、多元解法等课堂的关键要素更多的让学生来表达;注重对于思维的锤炼与提升,除了基础的定义、概念与题目的教授之外,D教师会有意识地更多拓展思维冲浪的难题;保持轻松和睦的课堂氛围,D教师的授课口吻语言都较为幽默与诙谐。

      而在对于第二个班(五b班)的教学过程中,D教师的授课氛围与态度都较为严肃,授课口吻和语言有时会有些严厉;虽然也会经常让学生回答问题,但是互动的频繁程度不及五a班,许多课堂的关键要素也是由D教师提出的;在授课内容的处理上,D教师经常要处理班级的纪律问题以及格式规范问题,所以新课的授课内容总是需要做出取舍。

      据D教师的解释,五a班的孩子大多数较为内向,班级的纪律不成问题,甚至如果不活跃气氛还会有些沉闷;在数学作业与考试中大多数人都能表现出认真细心的优点,但是对于难题的处理与解答都不如五b班。而五b班的孩子大多数都十分活泼与外向,有时会过于调皮,班级的纪律总是收不住;虽然解难题的能力较强,但是总是出现格式与规范问题。在尊重差异、立足特色的基础上,D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做出了调整与改善,以更好的完成教学。

      D教师的处理中,处处都彰显着“因材施教”的教学智慧,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养成的敏感性、灵活性与策略性是很值得学习的。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