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西|母爱,一路陪伴

 120035948@qq.com 2023-05-25 发布于江西

母爱,一路陪伴

文/梅西

母爱,一路陪伴

——写在母亲仙逝2周年忌日前夕

今天,乌云低垂,高安的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似乎烘托着我些许沉重的心情。

老家村里干部几次通知我,说公安派出所督促去世的人口及早去办理销户手续。我特意请了个假,带上母亲的相关资料,驱车前往石脑派出所。

母亲于2021年6月6日意外坠塘,享年82岁。那本是个吉祥的日子,对我而言却是无限悲戚的开端。

回味有娘的时候,天天都是幸福的。我是母亲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人们常说,父母最疼老幺,还真是这样的。母亲说,我出生时因奶水不足、营养不良,像只褪毛的大老鼠,可怜又可爱。因此,母亲格外关照我,有什么好吃的总给我留着。上学后,识字不多的母亲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尽管她说不出“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大道理,但是她特别羡慕读了书吃上皇粮的村里人,也鼓励我多看书写字,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第一次高考失利后,母亲没有过多责备我,而是积极鼓励我说,读书再苦,也比不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复读后,我考上一所中专,尔后参加工作,母亲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那是欣慰的笑、满足的笑。随着我成家、生娃,母亲额头不知不觉中爬满皱纹,步履渐渐蹒跚,而母亲在老家干起农活来浑身带劲。母亲把父亲生前开垦的一大片荒地都种上棉花、大豆、红薯和各色蔬菜,一年到头地里都在耕种、收获,生生不息。70多岁的时候,母亲竟然用她自己种的棉花,给我们六姊妹每人做了一床厚棉被;80岁时,老人家种的田塍豆居然收货150多斤豆子,卖了400多元;至于我每次回去看望母亲,母亲总会用各种蔬菜瓜果把我的后备箱塞满,那是母亲最得意的“杰作”,绝对纯天然、绿色有机农产品!  

如今,母亲不在家了,我回老家的频率也下降。令我惊喜的是,母亲生前的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大公鸡还健在。在家耕作的二哥说,他无论如何都会好好养着它们,那是母亲的最爱和寄托。老母鸡自己下蛋、自己孵蛋,这两年繁育了20多只“后代”;老公鸡还住在母亲生前给它做的木质鸡笼里,每天打鸣,似乎还在叫醒主人早早起床。

2008年,我们几兄弟一起给母亲盖了一幢新房子,母亲住着感到非常舒适,逢人便夸儿子们有孝心。2018年前后,我给了二哥400元劳务报酬,请他把房子旁边一块3分多的空地开垦出来做母亲的菜地,免得母亲总跑几百米去经营那一大片地。可是,母亲对之前的菜地很是不舍,只是让出了一半给二哥。母亲走后,二哥一直在较远的一大块菜地里种上棉花、红薯和豇豆等作物,而在房子旁的这小块菜园子里,栽植各色蔬菜瓜果。

每月回老家,看着菜园子里绿色葱茏,忍不住要分享一些二哥辛劳换来的成果。我心生欢喜:母亲一定在天上见证着这里的生机昂然。 

母亲生前住的房间在一楼西边后厢,我曾请母亲到二楼住,母亲说,住一楼稳当踏实,接地气。她说在北京大哥那里住27楼,跟住在半天云里一样。母亲走后,我保留了母亲最后一天的屋子陈设:床上细密的竹垫、折叠的床单、棉质的枕头;书案上一个圆盘钟24小时滴答滴答走着,像极了母亲心跳的节奏,一面镜子、一把梳子摆放整齐;坐便器放在门后边,一块花布罩着……在我心中,母亲并没有走,只是出了一趟远门。无奈的是,我再也吃不到母亲给我煮好的三个糖水鸡蛋,再也听不到唯有母亲才会轻轻呼唤我的乳名“四宝嘀”。

如今,我每次回老家,只能在她的灵前烧一叠草纸、焚三炷香、三叩九拜。这一切又残酷地提醒我:母亲此去,再无归期!念及亲恩,我不禁泪眼婆娑……

今天是5月24日,农历四月初六。再过13天,就是母亲仙逝2周年的日子。骑车前往老家派出所的路上,我用慢速档,以不高于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一如母亲之前经常坐我的车去镇上赶集。

机缘巧合,今日又是一个老家赶集的日子。我的车子后座上“坐着”母亲的户口本、身份证和照片。仅仅15公里的路程,我载着“母亲”恭恭敬敬地行驶了30多分钟,那是另一种意义上送别母亲的远行……

派出所户籍科只有一位女警官。她随意问了问母亲去世的原因,我如实回答,她深表惋惜。她在电脑系统里操作了一番,便给我开具了一个证明,说有些地方用得上。谢过她,我便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大门。

有人说,如果我们心里一直记着一个人,他(她)就永远不会走远。我想,母亲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无论我走多远,无论我走多久,母爱的阳光照耀着我,温暖着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母爱,永远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202.5.24

教育使人富有
文学使人高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