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状腺FNA细胞病理学诊断

 lym520 2023-05-25 发布于广西

甲状腺肿瘤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 。近 30 年来我国甲状腺癌发病人数以每年 20% 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全国发病率第 7 位的癌种。我国甲状腺癌 10 年生存率为 84.3%,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细胞学诊断是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术前行超声引导下 FNA 可有效提高甲状腺手术恶性肿瘤比例,避免不必要的手术。超声引导下FNA适用于首诊可疑恶性的甲状腺结节、考虑复发、转移性甲状腺癌的术前明确诊断。

FNA细胞学诊断

甲状腺细胞学 Bethesda 诊断报告系统自 2010 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国内也有许多应用,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诊断分类有交叉重叠不易掌握 。因此 本共识以甲状腺细胞学 Bethesda 诊断报告系统为基本遵循,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以便于我国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更容易掌握和应用,称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2023版)。诊断报告包含总体诊断类别及亚分类(表 1),亦可根据情况增加描述性注释和建议。每一个分类都有相应的恶性风险等级,并对应以科学循证为基础的临床处理共识(表 2)。甲状腺 FNA 细胞病理学诊断标准如下。

图片

图片

Ⅰ类:标本无法诊断、标本不满意。送检样本因细胞量不足、细胞涂片质量不佳、标本固定不佳、富于血液样本等而未能满足诊断要求,则视为无法诊断或不满意标本。如FNA样本中包含不少于6团细胞,细胞团形态保存完好、清晰可见(染色良好,细胞无扭曲变形、遮盖),每团细胞至少含有10个滤泡上皮细胞,且上述细胞最好在一张涂片上,则可评估为满意标本。如细胞量虽然少于60,但形态典型,可认定为满意标本。仅有少量囊性内容物成分的FNA标本,需结合超声影像特点分析。如超声结果提示为良性病变,建议诊断为良性。而超声结果不确定者,应诊断为标本无法诊断或标本不满意,建议重复FNA进一步明确诊断。

Ⅱ类:良性病变。建议使用“良性病变(benign disease)”术语,不推荐使用“未见恶性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可进一步细分为良性滤泡性结节、甲状腺炎和其他少见病变等。Ⅱ类恶性风险很低,可临床和超声随诊,不需手术干预。

Ⅲ类: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病变(atypia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适用于细胞或结构异型性较小,不足以归入任何一种恶性或可疑恶性肿瘤的滤泡上皮细胞起源和非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病变,如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淋巴细胞、甲状旁腺细胞、间叶源性细胞等。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起源的病变中,细胞略增大,核型略不规则、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不明显的病例,均在此类别。细胞学诊断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病变,此为一类排除性诊断,其总体比例应控制在7%~10%以内。如超出此标准,应进行细胞学质控及培训。

图片

Ⅳ类:滤泡性肿瘤或可疑滤泡性肿瘤;嗜酸细胞肿瘤或可疑嗜酸细胞肿瘤。包括以下亚类:

(1)Ⅳa:滤泡性肿瘤(follicular neoplasm)或可疑滤泡性肿瘤(suspicious for a follicular neoplasm)。诊断标准为具有轻度细胞核改变,包括轻度核大、核膜不规则和/或核透明,缺乏乳头结构和核内包涵体。对于少数滤泡性肿瘤/可疑滤泡性肿瘤,如细胞学涂片有大量微滤泡,轻度或部分细胞核大、核膜不规则或核透明改变,应在细胞学报告中增加备注:尽管细胞学形态和结构提示滤泡性肿瘤,有浸润性滤泡型乳头状癌或具有乳头状核特点的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肿瘤之可能,但细胞学诊断不能确定。

(2)Ⅳb:嗜酸细胞肿瘤(oncocytic tumour)或可疑嗜酸细胞肿瘤(suspicious of oncocytic tumour)。诊断标准为具有75%的滤泡上皮细胞为嗜酸性细胞、缺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细胞核特征、非桥本甲状腺炎背景,可诊断为嗜酸细胞肿瘤或可疑嗜酸细胞肿瘤。

Ⅴ类:可疑恶性肿瘤(suspicious for malignancy)。若部分细胞形态和/或结构特征强烈提示恶性肿瘤,但又不足以明确诊断,则归类为可疑恶性肿瘤。可根据细胞特征细分为:可疑乳头状癌、可疑髓样癌、可疑淋巴瘤、可疑肉瘤等,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应分子检测和/或免疫细胞化学辅助明确诊断。

Ⅵ类:恶性肿瘤(malignancy)。细胞形态和结构特征为明确的恶性肿瘤,包括PTC、嗜酸细胞癌、低分化癌、髓样癌、间变性癌、混合性癌、转移性癌、淋巴瘤、肉瘤等。包括以下亚类:

(1)Ⅵa:乳头状癌。恶性肿瘤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PTC,大多数为经典型,对其他各亚型细胞学特点的掌握有助于鉴别诊断。PTC形态特征为细胞呈乳头状或单层片状排列,可见旋涡状结构,细胞核增大、拥挤,常见核重叠,可见纵行核沟、核内假包涵体,核染色质呈毛玻璃样,核膜一般较厚,背景可见沙砾体。其中高细胞型、柱状细胞型、鞋钉型为高侵袭性亚型,复发风险高,基因型相对复杂。本共识建议应尽可能提示是否为高侵袭性亚型,对高侵袭性亚型细胞比例不足,难以确切诊断高侵袭亚型,但具有高侵袭性细胞学特征的肿瘤予以注明,如“PTC,非经典型,含约10%高细胞成分”等。

(2)Ⅵb: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量大呈弥散分布,细胞形态多样,如浆细胞样、梭形等,可有淀粉样物质,免疫细胞化学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3)Ⅵc:低分化癌。甲状腺低分化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以实性、梁状、岛屿状结构为主、不具有乳头状癌细胞核特征,具有高级别形态特征,如核分裂象多、坏死等。同时具有嗜酸细胞癌和低分化癌特征的肿瘤,为低分化嗜酸细胞癌。

(4)Ⅵd:间变性癌。间变性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是一种高级别、多形性甲状腺滤泡上皮源性肿瘤,同时具有上皮样和梭形细胞形态特征。背景可见坏死、中性粒细胞聚集、脓肿形成等。细胞核明显异型性,核增大、核质比高、染色质呈团块状,核分裂象多见,可见穿入现象。鳞状细胞癌为间变性癌的一个亚型。

(5)Ⅵe:其他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分类里还包括淋巴瘤、转移性癌以及其他罕见间叶源性肿瘤。淋巴瘤中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甲状腺内转移癌需结合原发部位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细胞化学特征作出诊断。其他罕见肿瘤包括筛状桑葚型甲状腺癌、副神经节瘤、Langhans组织细胞增生症、黏液表皮样癌、分泌性癌、异位胸腺瘤/癌、显示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NUT癌等。具有明确特征者,可在诊断中备注。如需进一步明确,建议行细胞蜡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辅助诊断。


引用本文: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2023版) [J] .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3, 52(5) : 441-446. DOI: 10.3760/cma.j.cn112151-20220916-007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